摘要:乌克兰的无人机,这下真是飞出了新花样,直接跨过乌拉尔山,把炸弹扔到了俄罗斯的亚洲地界上。这事儿可不小,过去总是在欧洲这边打来打去,现在战火的苗头,一下子就窜到了三千公里外。
乌克兰的无人机,这下真是飞出了新花样,直接跨过乌拉尔山,把炸弹扔到了俄罗斯的亚洲地界上。这事儿可不小,过去总是在欧洲这边打来打去,现在战火的苗头,一下子就窜到了三千公里外。
最近一次动静最大的,是俄罗斯奥伦堡州的一个天然气加工厂。这个地方,离乌克兰远着呢,紧挨着哈萨克斯坦。半夜里一声巨响,火光把天都映红了,跟血色一样。场面据说相当吓人。
这标志着乌克兰的打法变了,变得让人有点看不懂了,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疯狂”。他们不再是死守着前线阵地,而是开始主动出击,目标直指俄罗斯本土的腹地。
这种打法,不是为了收复失地,更像是一种“谁也别想好过”的姿态。乌克兰深知,在正面战场上,他们已经占不到任何便宜。
这次被炸的奥伦堡天然气加工厂,可不是什么小作坊。它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处理基地之一,一年处理几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种地方一旦停摆,对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和出口,影响可想而知。
这已经不是乌克兰第一次这么干了。最近一个星期,他们的无人机就像是长了腿,到处乱窜。除了奥伦堡,萨马拉州的新库比雪夫斯克炼油厂也挨了炸,那也是个年加工近五百万吨燃料的大厂。
还有克里米亚的费奥多西亚石油码头,也被反复折腾,十几个油罐都遭了殃。乌克兰现在就是铁了心,专门挑俄罗斯那些能赚钱、能提供战争动力的能源设施下手。
这种长途奔袭的手段,让俄罗斯的防空系统有点措手不及。谁能想到敌人会从那么远的地方摸过来?
你可能会想,能飞三千公里的无人机,肯定是什么高科技玩意儿吧?其实不然。乌克兰这次用的“杀手锏”,让人有点意外。他们把一些民用的轻型飞机,就是那种小螺旋桨飞机,给改成了无人驾驶的轰炸机。
这种改装的飞机,代号叫E-300。成本不高,据说一架也就五万美元。但它的续航能力很强,能飞二十多个小时。飞机肚子里装的,也不是什么精确制导导弹,而是苏联时期留下的老式铁炸弹,比如OFAB-100或者OFAB-250型号。
这些飞机仗着自己飞得低,雷达不容易发现,就这么摇摇晃晃地溜进俄罗斯境内,到了目标上空,把几百公斤的炸弹扔下去就跑。这种“土法上马”的战术,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效果却很直接。
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像“战斧”那样的巡航导弹,西方国家不肯给。乌克兰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乌克兰之所以采取这种近乎自杀式的攻击方式,背后是深深的绝望和无奈。仗打到今天,他们在正面战场上的处境越来越差。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钱和武器都不够了。美国的大额军事援助已经停了快一年,后续能给的也越来越少。根据一些机构的统计,到了2025年夏天,乌克兰能获得的外部援助可能要比之前少一半还多。
你看,乌克兰现在一个月能拿到的钱,从38亿欧元降到了19亿欧元。而俄罗斯呢?他们2025年的军费预算高达1450亿美元,平均一个月就是120亿美元。这还没算西方武器比俄罗斯武器贵好几倍的因素,一来一回,战场上的火力差距就是几十倍。
这种实力对比,根本没法打。死守阵地,只能被慢慢消耗掉。基辅方面才想出了这么一招险棋。
这不是为了赢,就是为了拖你下水
乌克兰现在搞的这套“火海战术”,或者说远程骚扰战术,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更不是为了夺回已经失去的土地。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既然我打不赢你,那我也不能让你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他们没有能力全面摧毁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更别提核武器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破坏俄罗斯本土的经济设施,特别是能源系统。把炼油厂、天然气厂、油库都变成一片火海,让俄罗斯内部感受到战争的疼痛。
这是一种典型的“比谁更扛得住疼”的打法。乌克兰用这种方式告诉俄罗斯,只要战争不结束,你的后方就永无宁日。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迫使俄罗斯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至少能接受在现有战线上停火。
这是一种赌博,赌的是俄罗斯民众和高层对战争的承受能力。但这种玩法,风险极高,因为它必然会招致俄罗斯更猛烈的报复。
这种不要命的打法,打到最后谁先受不了?是家里老被炸的俄罗斯,还是前线顶不住的乌克兰?大伙儿怎么看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术?
来源:旭东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