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项研究于2017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16个中心入选了120例有症状的HFrE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40%),均接受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并植入D-Shant心房分流器行心房分流术。
10月17日,一项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董念国等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单臂队列研究SUSTAIN-HF试验显示:
对于有症状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植入D-Shant心房分流器治疗与1年功能能力、生活质量和心力衰竭住院率的显著改善相关。
这项研究于2017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16个中心入选了120例有症状的HFrE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40%),均接受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并植入D-Shant心房分流器行心房分流术。
随访1年结果显示,植入心房分流器与临床结果的显著改善有关,患者平均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了54.1 m,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CCQ)评分提高了16.5分,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比例从95.0%降至22.9%。
此外,心力衰竭住院的年化率从3.3例/患者年减少到0.3例/患者年,LVEF增加了9%。
15%的患者发生主要安全终点(主要心脏和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的复合)事件,主要由心血管死亡所驱动。
之前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等在我刊发表的小样本探索性研究也表明,心房分流术对于合适的HFrEF患者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宋光远等的研究纳入了15例接受D-Shant心房分流器行心房分流术的HFrEF患者,随访1年结果表明,患者LVEF显著升高,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KCCQ评分增高,6分钟步行距离>450 m的患者例数增加,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显著下降,而且利尿剂使用量显著降低;右心房内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无差异。
研究者表示,对于心衰患者,心房分流术后应避免因左向右分流引起的右心衰竭。目前认为,术前评估右心功能和肺血管阻力(是选择合适患者的关键;此外,合适的分流孔径也是避免右心负荷过重的重要因素。
由于国人体型普遍小于西方人,当前国内的专家共识认为理想的分流孔径应使得左心房压力至少降低30%、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控制在1.2~1.4,并维持左向右压力梯度至少2~5 mmHg。
来源:
[1] Zhang C, Zhong Y, Li Q, et al.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single-arm study of an interatrial shunt in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SUSTAIN-HF): 1-year clinical and haemodynamic outcomes. Heart. 2025 Oct 17.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