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讽刺的是,这台被高管称为"科技结晶”的旗舰车型,刚上市一年出头就暴露出基础工艺缺陷,行业专家一针见血:“还是造车经验不足”!
“花几十万买的小米汽车,竟然被太阳晒翘边?”
社交平台疯传的视频里,某位车主投诉小米汽车保险杠在烈日下竟像蜡烛般扭曲变形。
更讽刺的是,这台被高管称为"科技结晶”的旗舰车型,刚上市一年出头就暴露出基础工艺缺陷,行业专家一针见血:“还是造车经验不足”!
当造车新势力的PPT遇上现实路测,小米汽车的"高端梦"碎得猝不及防。
小米su7这款车自从去年3月底上市以来,截止2024年底就交付了13.68万台,直接坐上了豪华电车的销量王座,初出茅庐的小米汽车收获了无数好评。
但是,进入2025年之后,小米汽车却迎来了巨大挑战,先是3月底三名女大学生车祸爆燃死亡,后面又是因为选配问题惹得数百名车主掀起退车风波。
种种不利因素加在一起,导致小米汽车销量明显下滑,这种趋势已经蔓延三周之久了,并且还是基础版和高端版的两款车型一同下滑。
虽然小米官方一直在想办法应对舆论,可是依旧无法完全扭转口碑上的颓势,小米和雷军一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本以为关于小米的舆论会告一段落,没成想现在又爆出小米汽车存在设计问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雷军能否撑过这一关成了未知数。
近期有su7车主反映车辆大灯的外框和翼子板出现翘边问题,从曝光画面来看该部件的形变还是比较明显的,很影响平滑度。
这样是被强迫症患者看见估计得浑身刺挠,很明显小米汽车又出问题了,一般传统汽车在设计这一块区域的时候都会留出形变空间。
传统设计虽然会让外壳接缝看起来更大,但是这个缝隙正好可以应对材料的形变,最起码不会出现翘边问题。
而小米汽车设计的非常平整紧致,车身整体看起来比较流畅,可是代价就是容易翘边,汽车专家汪英来分析是因为暴晒导致配件形变,而后不同的配件互相顶起形成的翘边。
几乎所有材料都会热胀冷缩,哪怕是钢铁也是如此,更别说汽车保险杠多为塑料材质,对温度更加敏感,所以专家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用汽车专家汪英来的眼光来看,小米汽车存在设计问题,也可以说是造车经验不足,毕竟小米在汽车领域确实是个新手,这一点不可否认。
小米汽车针对保险杠形变的问题展开回应,小米的工作人员经过排查之后确实发现了装配缝隙过小的问题,承认没有给材料留足膨胀空间。
同时也认同汽车经过阳光暴晒之后确实会出现形变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只存在于极小范围内的产品,这不是一个大规模的设计问题,很有可能是调配不一致导致的。
随后小米官方给出了解决方案,如果车主遇到此类问题,小米可以提供完全免费的上门维修服务,汽车运输都不需要车主出钱。
小米汽车的回复也确实中肯一些,汽车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确实会产生误差,这一点无可避免,毕竟装配工序无法做到数控级别的精准。
哪怕是设计问题也可以理解,任何产品的设计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更何况这还只是小米设计的第一款汽车,从目前的表现来看,su7的成绩还算不错。
造车对于小米和雷军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作为初代产品,有一些细小的问题也是可以包容的,只要不是重大设计失误和质量问题,我觉得对小米的口碑影响不大。
况且小米在应对公关危机的时候总是能表现的很好,人家的服务态度咱们是挑不出毛病的,从三月底车祸爆燃开始,雷军就直接发文称不会逃避责任,相信这一次小米也不会逃避责任!
小米汽车经过这几次危机之后,大家可能觉得不会有多少人买它的,实际上小米的销量依旧不错,目前订单已经堆积到15万辆,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意外的。
但是,你先不要为小米感到震惊,订单确实很多,但是能否及时交付成了未知数,小米车厂的月产能只能维持在2.4万辆,简直是杯水车薪。
在如今各大车企囤积车无处可放时,小米竟然面临着产能不足的问题,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这种情况是比较危险的。
个别车企产能过剩
订单如果交付速度过慢的话,可能会直接导致客户流失或者跑单,买一辆车要等上大几个月,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而小米车厂也正在扩建,但是最少也要等到7月份才能从事生产,这多出的两个多月时间才是最让小米头疼的。
产能必须和订单相匹配,否则用户体验就会很差,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一边是暴跌的销量,一边是难以消化的订单。
希望小米汽车能够战胜所有困难,成为国内的造车领军品牌,相信雷军有这个实力!
小米SU7,又出事了!专家分析:还是造车经验不足
2025-05-17 18:34·广州广播电视台
小米自研芯片即将发布 雷军内部演讲再谈小米SU7事故
央广网2025-05-16 20:14
来源:李大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