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0日,2025年首尔国际航空航天暨军工展览会(ADEX 2025)在京畿道高阳市的韩国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这次军工展览会为期五天时间,韩国媒体称在韩国军工出口表现强劲的背景下,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家企业参展,规模创下历届之最。
文|石江月 《亚太日报》评论员、资深军事评论员
“把韩国打造成全球第四大军工强国”——
这句话你没听错,而且说这话的不是韩国媒体或者某个专家,而是韩国现任总统李在明。
10月20日,2025年首尔国际航空航天暨军工展览会(ADEX 2025)在京畿道高阳市的韩国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这次军工展览会为期五天时间,韩国媒体称在韩国军工出口表现强劲的背景下,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家企业参展,规模创下历届之最。
实际上,“把韩国打造成武器出口大国”是尹锡悦上台后就制定的一个重要目标。2022年底在主持召开“2022军工出口战略会议”时,尹锡悦就提出到2027年要让韩国出口的武器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的目标。
当时,韩国国防部提出为了开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武器,将在人工智能、超高音速、合成生物学、高能、未来通信、互联网、太空、无人驾驶、量子物理等8个颠覆规则的领域,抢先掌握核心技术。
与此同时,韩国军方也会做好配合工作,积极出面向采购韩国武器的国家提供售后服务,与采购国军队举行联合演习分享武器使用经验,提供技术培训支持,并通过韩军使用示范,提高质量信誉。
从尹锡悦到李在明,只不过现在韩国的目标更明确了——要跻身全球四大军工强国。这对韩国来说,是一个有挑战的目标。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中国和俄罗斯肯定是全球军工能力排名里位列前三的。而韩国要超过英国、法国甚至土耳其,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是,李在明现在似乎铁了心要实现这个目标,那么其信心来自哪里?
首先,韩国从过去的武器受援国如今已经变身为全球重要的军工制造强国之一,军工出口额屡屡实现突破。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全球百大军火商数据库,截至2023年,韩国军售额位列全球第10。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2024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韩国主要军工集团的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8%,年度武器出口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远超2023年的135亿美元,武器类装备涵盖榴弹炮、弹药、导弹、军舰等。
从出口国家来看,韩国军工企业的主要客户仍是东南亚和中东的多个国家。同时,受俄乌冲突暴露西方国家军火库产能不足的影响,欧洲多国成为韩国武器装备的新客户。
比如,韩国向菲律宾出口了多艘军舰,还与马来西亚国防部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向马来西亚出售价值15亿美元的36套“天舞”多管火箭炮,并就FA-50战斗机的出口事宜进行协商。
在欧洲方向,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国正加快转向“战争经济”模式,两国有不少军购项目由韩国军工企业承接。尤其是波兰,已经采购大量韩国生产的主战坦克、多管火箭炮和大口径火炮等多种主战装备。
其次,李在明政府将在2030年前投入“超出想象的预算”,主要砸在国防和航空航天研发领域,目的是掌握国防关键技术,构建武器装备体系。
从目前看,韩国在一些重要武器装备方面,核心技术还依赖美国。因此,只有掌握关键技术,建立起自己的武器装备体系,才能真正吸引更多国家采购武器,才能真正成为“军工强国”。
在这次ADEX 2025展览中,韩国军工企业展示了从榴弹炮到自杀式无人机等新型无人武器,以及人工智能(AI)增强武器,希望拓展全球防务销售市场。韩国航空宇宙产业就首次公开正在研发中的多功能无人机,还提出符合陆海空三军的下一代空中作战体系概念。
李在明表示,会通过重点投资自主研发关键技术、零部件和材料,例如国防领域的专用半导体,来确立“技术主权”。而这个“技术主权”,就是推动韩国军工业获得尖端技术和产业进步的关键因素。
第三,这次李在明还特意提到,还要把韩国打造成“全球航天强国”,这其实是一语双关。
要成为“全球第四大军工强国”,导弹能力是关键一环。但是韩国不能说的太直白,自主开发太空资源需要航天能力,而运载火箭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弹道导弹发展水平。
无独有偶,韩国国防部长日前证实,该国最新的“玄武-5”型弹道导弹将于年底投入实战部署。这意味,首尔在持续升级自己的弹道导弹打击性能和射程。
从韩联社透露的消息看,“玄武-5”型目前已进入部署前的准备阶段,韩国国防部也正制定量产与升级计划,以扩增导弹的数量、提高该型导弹的破坏力和精准度。
“玄武-5”型弹道导弹如果配备1吨重的常规弹头,射程就能增加到5千公里以上,达到“中远程弹道导弹”等级,打击范围涵盖整个朝鲜半岛,及大部分东北亚地区。
或许,韩国是想向外界展示,其已经有能够独立研制生产这种级别武器的能力,在加上自己正在开发准五代机KF-21等先进武器,所以自己已经有资格追求成为全球第四大军工强国。
来源:刘庆彬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