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是不是经常为“吃什么才能更健康”而烦恼?生酮、轻断食、地中海饮食……各种流行的饮食法层出不穷,今天说这个好,明天推那个妙,常常让我们普通人在饭桌前感到无所适从。
您是不是经常为“吃什么才能更健康”而烦恼?生酮、轻断食、地中海饮食……各种流行的饮食法层出不穷,今天说这个好,明天推那个妙,常常让我们普通人在饭桌前感到无所适从。
别担心,答案可能就藏在我们的传统饮食智慧里!“多吃点,吃好点!”这句来自长辈的朴素关怀,如今被前沿科学证明是通往健康长寿的密钥。但“吃好”不等于“吃贵”,也不等于“吃撑”。
最近,一项覆盖超万人、追踪长达18年的重磅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关键精髓——那就是 “杂”和“对”。
过去,我们的餐桌以米饭、面条等谷物为主,配以简单的蔬菜。随着生活水平飞跃,我们的餐盘里装进了更多的肉、奶、蛋和水果。这无疑是生活质量的体现,但“幸福的烦恼”也随之而来:高能量、高脂肪食物的过量摄入,正悄然推高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饮食这把“双刃剑”,让我们不禁追问:在丰盛的年代,我们到底该怎么吃,才能吃出健康,吃出长寿?
为此,2022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首次旗帜鲜明地定义并推荐了 “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它并非什么遥不可及的养生秘方,而是对我们祖辈传承下来的饮食智慧——其强调食物多样性、谷物为主、蔬菜水果充足、清淡少盐、鱼虾等水产品丰富、奶类豆类丰富,是我国传统饮食的优势体现。
衡量饮食的两把“金尺子——
吃得杂不杂?吃得对不对?
那么,脚踏实地地遵循这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模式,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健康回报?浙江大学袁长征团队发表在《欧洲营养学杂志》上的研究,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这项研究动用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长达18年的大数据,覆盖了万余名中国成年人。为了精准量化每个人的饮食质量,科学家们用了两把“金尺子”:
第一把尺子叫 “膳食多样性得分(DDS)”
这把尺子专门衡量 “吃得杂不杂” ,用来评判摄入的食物是否均衡涵盖了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豆类、奶制品等各大类别。
结果发现,吃得越“杂”,死亡风险越低!与食物种类最单调的组别相比,食物种类最丰富的“美食家”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了38%!
研究甚至算出了一笔更精细的账:平均每多吃3种食物类别,死亡风险就能下降27%。这就像是给身体打下稳固的“营养地基”,每一种营养素都是支撑健康大厦不可或缺的支柱。
第二把尺子叫 “中国健康饮食指数(CHEI)”
这把尺子专门衡量 “吃得对不对” 。不只关心我们“吃了什么”,更关心“吃对了没有”:全谷物和深色蔬菜吃够了吗?盐和油的用量有没有超标?红肉是否过量了?
研究发现,吃得越“对”,健康收益越大!CHEI每提高10分,死亡风险就扎实地降低18%。这意味着,光有种类繁多还只是“花架子”,讲究合理的搭配和优质的选择,才是收获健康的核心。
“强强联合”效果最佳,年轻人尤其要关注!
更引人深思的是,这项研究揭示了“吃得杂”与“吃得对”的协同效应:
只会“吃得杂”:如果只是食物种类多,但热衷于高油高盐的“多样化”,健康收益有限。
只会“吃得对”:如果严格只吃某几种“健康”食物,又可能因膳食多样性不足,导致某些营养素缺失。
只有当“高膳食多样性”和“高质量饮食”两者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延寿效果,实现1+1>2的健康收益。
研究人员将参与者根据饮食情况分为四组,联合分析发现,同时具有较高DDS和CHEI的人,死亡风险最低,而DDS和CHEI均较低的人死亡风险最高,这表明“吃得杂”与“吃得对”同等重要。
此外,一个值得所有年轻人警醒的发现是:这种健康的饮食模式,对6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和中年人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这彻底打破了“年轻就可以随便挥霍健康”的谬论。恰恰相反,在年轻时就养成“杂+对”的饮食习惯,是为未来几十年健康寿命进行的最有价值、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告别“白人糊弄饭”,回归东方饮食智慧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时下在部分年轻人中流行的“白人饭”。“白人饭”,又号称“生命体征维持餐”,特点主打冷、素、少。其精髓,就是将碳水、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以最简单的形式组合在一起。比如整个的煮土豆+几根生黄瓜+白水煮蛋,就是标准一餐了。
这种饮食方式虽然省时省力,但其实能与“白人饭”极简烹饪方式兼容的食材,真的没那么多,想要性价比高又会筛掉一大批(比如牛油果)。最后吃来吃去也就是西蓝花、芹菜、生菜这些老几样。蛋白质的来源上,一般也就是鸡蛋、鸡胸之类的。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我们平均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达到25种以上,才能称得上膳食多样。显然,大部分自制的“白人饭”都远未达标,更像是一种在快节奏生活中的“营养糊弄学”。
长期食用这种量少、种类单一的“糊弄饭”,看似控制了热量,实则可能埋下营养不均衡的隐患。真正的健康饮食,是在确保营养全面、均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热量管理,而不是一味地做“减法”和凑合。
而更适合我们中国人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清淡少盐、食物多样、蔬菜水果豆制品丰富、鱼虾水产多、奶类天天有,并且强调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与其他国际知名的膳食模式相比,如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等,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具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与地中海饮食相比,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在食物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不仅限于特定的食物种类,如橄榄油、红酒等。它强调食物的整体平衡和多样性,更符合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同时,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也没有严格限制某些食物的摄入,如红肉和白米白面,使得它更容易被国人接受。
其次,与DASH饮食相比,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同样强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但它在控制钠盐摄入方面更加灵活,没有要求完全避免某些食物,如红肉。这种灵活性使得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更容易融入国人的日常饮食中。
此外,东方健康膳食模式还强调食物的新鲜和季节性,同时,该模式也符合当前营养学对于健康饮食的要求,如控制盐、糖和油脂的摄入量,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等。
您的“长寿饮食清单”:简单易行的五个方向
那么,具体该怎么吃,才能轻松实践“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呢?这份接地气的“长寿饮食清单”请您收好:
01吃够足量蔬果
想要健康长寿,蔬菜和水果一定要吃够!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指出,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而且能量相对低,有维持肠道健康,增加食欲,降低慢性病发生风险等作用。
建议每天吃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每天200~350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02多吃大豆及豆制品
大豆及其制品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营养的“六边形战士”,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好处,还可以降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绝经期后的女性骨质疏松等发病的风险,有助于延缓老年人的肌肉衰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15~2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豆浆、豆腐、香干等可以换着花样吃。
03每天喝杯牛奶
想长寿,饮食离不开牛奶。牛奶含钙丰富,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D、核黄素等,这些都是人体必要且有益的营养素。而且牛奶中赖氨酸含量较高,胆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为乳糖,在肠道中可以转化为乳酸,有抑制腐败菌生长的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一般成人每天饮用300~500毫升液态奶或相当量奶制品。
04每周吃点鱼虾
水产品种类繁多,包括鱼、虾、贝类及海藻等,营养价值丰富。水产品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同时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1、维生素D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等矿物质。此外,水产品中还含有海藻多糖、虾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对健康有多方面益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周宜摄入水产品300~500克,相当于每周食用1~2次。
05坚持清淡饮食
清淡饮食一般指的是“四少一多”,即少油、少盐、少糖、少辣和食物多样化。
日常可以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既控制油量摄入,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营养。同时,每天总体盐摄入不超过6克,糖控制在每天25克左右。
所以,想要“吃”出长寿,真的不必大动干戈,也无需迷恋昂贵的进口食材。长寿的秘诀,就藏在每顿饭里。
从今天起,试着多加一筷子翠绿的青菜,少放一勺盐,或者把一顿红烧肉换成清蒸鱼。就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替换”,会在日积月累中,让你离健康长寿的目标,越来越近。
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科普中国、医诺维、央视新闻等。
来源:壹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