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反制生效!美游轮拒交1167万费用取消停靠,中方出拳出乎意料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1 22:00 2

摘要:美国豪华邮轮“RIVIERA”号,眼看就要靠岸上海,却在距离目的地不到一小时航程时突然掉头,直奔韩国釜山,船上上千名乘客一脸懵。

过去的贸易摩擦中,各国习惯用的手段——加税、封锁、制裁,结果往往两败俱伤。

这一次,中国换了打法,不是乱打一气,而是精准出手。

美国豪华邮轮“RIVIERA”号,眼看就要靠岸上海,却在距离目的地不到一小时航程时突然掉头,直奔韩国釜山,船上上千名乘客一脸懵。

看似一次突发的航线变更,其实背后是一场中美博弈的缩影。而导火索,就是那笔高达1167万元人民币的港务费。

这笔费用,不只是钱的问题,更像是一根撬动全球产业格局的“杠杆”,也是一座重塑国际规则的“天平”。

从这艘邮轮的掉头开始,一场更深层次的较量悄然展开。

10月14日起,中国正式实施新的港务费政策,但征收对象非常明确——只针对悬挂美国国旗、由美国公司拥有或建造的船舶。

这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船只不受影响,火力集中、目标明确。

更有意思的是,这笔费用并不是死板的。它会随着年份逐步增加,从现在到2028年,每年都往上调。看似循序渐进,实则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压力机制。它不会立刻压垮你,却能让你在越来越重的负担中感受到持续的痛苦。

同时还设置了一个上限——一年最多收五次,多跑也不再加钱。

这既给了企业一点喘息空间,又巧妙地留住了谈判的筹码:你可以不来,但要是想来,就得认这个账。这才是真正的高明——打击精准、节奏掌控、心理拿捏。

更绝的是,这项政策中埋了一个关键条款:凡是在中国建造的船舶,可免除这笔费用。

这句话的分量极重。它等于告诉全球船东:“只要你的船是中国造的,就能在中国市场畅通无阻。”这不再是单纯的惩罚,而是一次产业引导。

对于全球航运业来说,这就是一道“分水岭”。美国三大邮轮巨头——嘉年华、皇家加勒比、诺唯真——立刻陷入两难。

以皇家加勒比为例,若其旗下5艘邮轮在2025年全年持续靠泊中国港口,需支付约2.9亿元人民币的特别港务费,这将使企业净利润被削减约18%至25%。随着费率在2028年提升至每净吨1120元,部分航线甚至可能陷入亏损。

但若选择不缴这笔费用,虽然能省下一大笔开支,却也意味着主动退出中国市场,放弃每年约300万名游客带来的庞大客源与收益。

放弃中国市场?那意味着损失巨大。硬着头皮来?一次靠港就得掏出上千万,还得赔乘客、退票、承担舆论压力。

以“RIVIERA”号为例,这趟航程的净利润不过两三百万人民币,而港务费却高达1167万。再加上退订、赔偿等损失,亏得连渣都不剩。

与此同时,中资邮轮和欧洲企业则迎来了机会。美国企业一退,空出来的市场马上被别人填上——这才是真正的“以退为进”。

更讽刺的是,美国当初启动“301调查”,目的原本是保护本国仅剩的几家造船厂。可这些船厂的零部件大多来自中国。现在,美国反而成了自己封锁政策的受害者,一边喊着要“脱钩”,一边却离不开中国产业链。

从更高的角度看,这场风波已不再是单纯的贸易冲突,而是中国主动参与、甚至开始主导国际规则的一个信号。

这次的反制措施,依据的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这意味着政策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法律层面的系统部署。

上海方面曾尝试替“RIVIERA”号申请豁免,但被拒绝——说明这不是地方的临时操作,而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执行。

中国还没有停步。据透露,中方正计划联合欧盟、日本、韩国等同样受美国单边制裁影响的国家,在WTO框架下对美提起联合诉讼。这是要把博弈从双边推向多边,让规则之争回到国际舞台。

同时,中国船东协会也在筹建“国际航运公平联盟”,旨在推动建立一套反对单边歧视的新规则体系。也就是说,中国不再只是“被动挨打”的一方,而是在努力成为规则制定者。

结语

那艘掉头离开的“RIVIERA”号,不仅改变了航向,也象征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微妙转折。

一笔看似普通的港务费,被设计成集“精准打击”“产业引导”“规则博弈”三位一体的战略工具。

它告诉世界,中国已经从“跟着别人玩规则”,变成了“参与制定规则”,甚至“重新定义游戏”的一方。

未来的竞争,早已不再是货物、关税和市场份额的较量,而是制度、规则和话语权的争夺。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长跑中,谁能设定规则,谁就能赢得下一个时代。

信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面包飞满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