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1日,记者从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乌海市法院系统充分发挥执行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劳动报酬等矛盾纠纷主动运用执前督促,通过构建“零成本干预、高效率解纷”的执前督促新范式,推动执行工作从“末端执”向“源头治”的转变。今年以来,该市法院系统累计
10月21日,记者从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乌海市法院系统充分发挥执行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劳动报酬等矛盾纠纷主动运用执前督促,通过构建“零成本干预、高效率解纷”的执前督促新范式,推动执行工作从“末端执”向“源头治”的转变。今年以来,该市法院系统累计督促案件546件,督促履行到位281.52万元。
“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把我们的工资要回来了!”近日,申请人冯某给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发来一条信息。
时间回溯到2023年,冯某等8人因与某公司就劳动报酬问题引发纠纷。8人申请仲裁,诉请某公司支付工资。仲裁生效后,义务人未如约履行,故8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为了让申请人尽快领到工资,法院依法迅速启动执前督促程序,承办法官第一时间与某公司取得联系,告知其不履行义务面临的法律后果。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某公司于近日主动将工资履行完毕。
执前督促提效率,主动履行显成效。乌海市法院系统坚持统筹联动,确保执前督促程序全流程高效运转,按照“法官随时指导、立案庭按标的分案、督促员独立促执、指挥中心统计管理”的工作模式,成立了执前督促团队,确保工作规范、高效进行。立案庭按照案件具体情况,将符合条件的案件分至执前督促团队,保证案件及时进入执前督促程序;执行法官为负责执前督促的干警提供业务指导,解答在督促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执前督促团队通过电话联系、上门督促、通知到庭等多种方式,对义务人进行执前督促,促使其主动履行义务。
“为了提高执前督促效果,我们通过‘司法预警’机制,推动司法程序前移。”乌海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关联案件查询,对于有较高自动履行可能性的案件,乌海市法院系统积极引导申请人启动执前督促,并向义务人发送《执前督促履行通知书》,通过及时提醒、法律释明、说服教育及后果警示等方式,以司法程序前移的权威警示,督促义务人主动履行义务。今年以来,该市法院系统共发放《执前督促履行通知书》1606份,涉及督促金额600余万元。
同时,为了构建和谐的用工环境,乌海市法院系统积极打造“柔性调解”模式,针对不同案件情况动态优化调解方案。将“促成互谅互利和解协议”作为执前督促核心目标,按照不同纠纷类型,引入行业调解组织、商会代表参与协商,通过“背靠背调解+面对面协商”模式,根据债务人偿付能力设计“分期履行+担保置换”等个性化方案,积极促成调解,努力以最小代价修复债务双方关系。今年以来,累计调解成功案件196件。
“执前督促大幅缩短了胜诉方权益兑现的时间,有效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压力。”乌海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单雪瑞说。
执前督促,为胜诉权益兑现“加力提速”。今年以来,乌海市法院系统通过运用执前督促程序为当事人节省执行费用6.2万元,督促成功案件平均用时仅为正常执行程序案件用时的5%。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皓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