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NN援引非营利组织“健康宝贝光明未来”(Healthy Babies, Bright Futures)最新报告称,超过百个品牌的大米样本被检测出含有危险水平的砷和镉,这两种重金属即使微量摄入也可能增加糖尿病、发育迟缓、生殖系统损伤及心脏病风险。
(美联社)
CNN援引非营利组织“健康宝贝光明未来”(Healthy Babies, Bright Futures)最新报告称,超过百个品牌的大米样本被检测出含有危险水平的砷和镉,这两种重金属即使微量摄入也可能增加糖尿病、发育迟缓、生殖系统损伤及心脏病风险。
研究特别警告,幼童因代谢系统脆弱,长期接触砷可能导致智商下降、认知障碍及行为问题,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尚未对普通大米制定砷含量标准,引发公共卫生担忧。
该组织研究部主任胡里翰(Jane Houlihan)指出,检测发现,四分之一市售大米的非有机砷含量超过FDA针对婴儿米麦片设定的100ppb(十亿分之一)限值。
尽管2021年相关标准已推动婴儿米麦片砷含量降低45%,但普通大米的监管仍处于空白。“0-2岁婴儿每日砷摄入量的7.5%来自米饭,远超米麦片,而亚裔儿童18-24月龄时这一比例飙升至55%。”她强调,砷是土壤、水体中天然存在的致癌物,非有机砷(无机砷)毒性最强,胎儿期至幼儿期的暴露尤其危险,可能导致流产、早产及神经发育异常。
报告显示,全球超10亿儿童日常食用大米,其中西语裔儿童砷摄入量的14%来自米饭,亚裔儿童则高达30.5%。胡里翰团队发现,尽管亚裔家庭普遍知晓大米含重金属,但对砷危害的认知严重匮乏,“许多人未意识到,长期食用超标大米相当于慢性中毒”。
美国稻米协会副会长克莱恩(Michael Klein)回应称,美国产大米非有机砷含量全球最低,“协会严格遵循FDA规范,确保产品安全”。他援引数据称,美国人饮食中42%的砷来自水果、蔬菜和果汁,大米仅占17%,“报告夸大了单一食品的风险”。
对此,胡里翰反驳:“数十种蔬果的砷总贡献虽高,但米饭是单一最大来源。若按每餐计算,其风险集中度远超其他食物。”她呼吁FDA尽快制定普通大米砷含量标准,并加强公众教育。
目前,FDA仅对婴儿米麦片设限,未覆盖普通大米及米制品。美国儿科学会重申,生命早期接触砷“可能造成不可逆伤害”,建议家长为儿童提供多样化主食以分散风险。这场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争论,再次将监管滞后与族裔健康差异推至风口浪尖。
来源:旧金山湾区华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