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无为百年木榨油工艺 感受千年手工技艺的传承与焕发(11)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8 00:19 2

摘要:最早起源于唐朝的木榨油制作工艺,宛如一颗历经千年岁月打磨的明珠,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中共同创造出的智慧结晶。安徽省芜湖无为市无为横步桥木榨油制作工艺作为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陈力 皖江第一时间

民生中国报道安徽讯(陈力) 最早起源于唐朝的木榨油制作工艺,宛如一颗历经千年岁月打磨的明珠,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中共同创造出的智慧结晶。安徽省芜湖无为市无为横步桥木榨油制作工艺作为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2025年4月14日,记者怀揣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好奇,驱车前往无为市横步桥木榨油厂,实地参观榨油的整个过程,并与这项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近距离的沟通交流。

在安徽无为市赫店镇宏林村这座古朴的村落里,一座坚守古法的百年油坊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诉说着时光的故事。这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油坊,恰似一座活化石般的工艺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市范围内独树一帜,依然坚守并沿用着传统的榨油技艺,绽放着别样的光芒。

踏入这座古老的油坊,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其内部构造之精巧、布局之紧凑,令人叹为观止。火炕、碾盘、锅甑等榨油工具一应俱全,几只民国时期的磨碾静默地伫立着,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岁月故事。据濡须范氏祖籍记载,乾隆年间范氏举家迁至无为西郊,并带来传统木榨油技艺立家。民国时期安徽通志馆采访表记录显示,当时无为七家大油坊,横步桥范家油坊名列第一。由此可见,无为横步桥木榨油技艺能传承至今,实属不易。

走进厂内,3台整根木料制成的木榨油机映入眼帘,它们看起来非常粗犷,仿佛是一个个勇猛的战士,守护着传统技艺的尊严。厂长张伶柯介绍道:“不要小看这3台木榨油机,它们年产量能达到约180吨芝麻油与菜籽油。你们看到的这一台稍微小点,距今约300年了,但是还能正常生产,是整棵百年以上的樟树打造,另外两台要‘年轻’不少,但也用了数十年了。”

在车间里,记者见到了已经开始准备榨油工作的技艺传承人朱吉兵。朱吉兵介绍,木榨油制作工艺大致分为选籽、炒籽、磨粉、蒸粉结草、包饼、踩饼、给饼上楔、撞榨出油、分缸沉淀九道工序。这九道工序,每一道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讲究,在以前基本都是靠人力完成,而磨粉则是靠牛拉磨来实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减轻厂里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在选籽、炒籽和磨粉阶段,厂里引进了机器实现了机械化操作。

说起横步桥木榨油的点滴,张伶柯如数家珍:“我们横步桥传统木榨油制作技艺是采用古法‘清、炒、碾、磨、蒸、包、打’7道木榨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菜籽油和芝麻油。这套工艺共有车籽、炒籽、磨粉、蒸粉、结草、铺粉、圈饼、踩饼、压饼、上榨、插楔、撞榨、接油、沉淀、缸醒等工序,生产出的油分外香醇,是无为市传统特色农产品之一。该制作技艺2019年获批芜湖市非遗,2022年获批为省级非遗,2023年,横步桥传统木榨油厂注册商标‘牌坊’被认定为安徽老字号,2025年入选省级认定非遗工坊。”

亲眼目睹了传统木榨油的整个制作过程,记者深切体会到了非遗传承人身上朴实但却珍贵的工匠精神。他们择一事,终一生,在时光的长河里,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这个小村庄里。正是他们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不平凡。

“这座油坊承载着百年的历史,从我记事起,它就一直在这里,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与变迁。” 张伶柯,这位无为市赫店镇宏林村百年榨油坊的守护者,始终坚守着古老的榨油技艺。她坚信,尽管机械榨油效率极高,但古法所榨之油,其纯正、自然的味道以及那浓香四溢的特质,是机械无法比拟的。横步桥木榨的榨油工序,与古籍《天工开物》中的记载高度吻合。无为县横步桥传统木榨油厂作为无为市的龙头企业,在乡村振兴路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厂长张伶柯女士表示,坚持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一是为了不让历史文化遗失,二是为了带动周边乡亲们勤劳致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无为百年木榨油工艺依然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相信在传承人的坚守和努力下,这千年手工技艺将继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柯乐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