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ESMO | 消化肿瘤领域重磅进展,一文剧透不容错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1 18:01 1

摘要: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7日,德国柏林迎来肿瘤学界的“双喜临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隆重启幕,恰逢该学会成立50周年的里程碑时刻。在“链接愿景与现实”的核心倡议下,超过3.5万名全球肿瘤精英齐聚一堂,创十年新高的5678项研究摘要,将在这场涵盖

编者按: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7日,德国柏林迎来肿瘤学界的“双喜临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隆重启幕,恰逢该学会成立50周年的里程碑时刻。在“链接愿景与现实”的核心倡议下,超过3.5万名全球肿瘤精英齐聚一堂,创十年新高的5678项研究摘要,将在这场涵盖281场会议的学术盛宴中激荡思想。

ESMO主席Fabrice André教授勾勒出联合多方力量重塑肿瘤生态的宏大蓝图。大会设立“泛肿瘤疗法、AI与数字健康、早癌干预”三大新赛道,并首发FLAURA2等多项重磅研究。中国力量亦备受瞩目,700余项研究集中展示,本期聚焦消化道领域关键进展。

消化道肿瘤

新辅助低剂量放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AS-江苏01):一项单臂II期临床试验

背景

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G/GEJ)腺癌的最佳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尚不明确。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已观察到良好的疗效。低剂量放疗(LDRT)可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这项II期研究评估了替雷利珠单抗新辅助化疗联合低剂量放疗(LDRT)对局部晚期G/GEJ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cT3–4aNanyM0 G/GEJ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治疗方案包括两个3周周期的替雷利珠单抗(第1天200mg)联合CapeOX方案(第1-14天,每日两次,每次1000 mg/m2;第1天,每次130 mg/m2),随后进行手术。LDRT剂量为30 Gy,分12次分次照射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疗程在第一个化疗周期后一周内完成。主要终点是完全病理完全缓解(tpCR,ypT0N0)。次要终点包括主要病理缓解(MPR,残留肿瘤细胞

结果

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共入组21例患者(中位年龄:68 岁,范围:48-76岁)。大多数患者(66.6%)患有胃食管结合部腺癌,85.7%为男性。13例患者(61.9%)为cT4a期肿瘤,16例患者(76.2%)为cN2-3期肿瘤。20例患者(95.2%)完成了完整的新辅助治疗方案。tpCR率为42.9%,达到预设终点。MPR和R0切除率分别为81.0%和100%。10例患者(47.6%)达到ypT0,18例患者(81.0%)达到ypN0。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体重减轻(76.2%)、贫血(76.2%)和中性粒细胞减少(71.4%)。大多数TRAE为1-2级,8例患者(38.1%)发生3级TRAE。未报告4-5 级TRAE。

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新辅助化疗-LDRT在晚期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病理缓解率和可接受的安全性。

RC118(CLDN18.2靶向ADC药物)联合PD-1阻断剂或RC148(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胃食管连接部腺癌(la/m G/GEJA)

背景

RC118是一种靶向CLDN18.2的ADC药物,携带单甲基奥瑞他汀E;RC118单药治疗CLDN18.2 2+/3+≥40%的晚期G/GEJA患者(pts)显示出良好的疗效。RC118联合特瑞普利单抗(Tor)或RC148有望增强抗肿瘤活性。一项2期临床试验评估了RC118联合Tor或RC148对CLDN18.2阳性la/mG/GEJ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扩展2期临床试验的关键入选标准为:标准治疗失败或无法耐受标准治疗、既往全身治疗≤2线、免疫组化(IHC)评估CLDN18.2 2+/3+≥40%的la/mG/GEJA患者。扩展期包括单组扩展期和随机期。随机期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根据PD-L1表达情况分层:CPS≥1或CPS

结果

共入组44例患者,其中42例进入随机化阶段:21例随机分配至RC118+RC148方案(81.0%的患者CLDN18.2 IHC2+/3+≥75%;52.4%的患者CPS

结论

RC118联合RC148或Tor疗法治疗CLDN18.2阳性la/mG/GEJA患者,显示出良好的ORR和可控的安全性。RC118+RC148疗法有改善PFS的趋势。

曲妥珠单抗德鲁替康(T-DXd)治疗HER2+胃癌(GC)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GEJA)患者(pts),这些患者在DESTINY-Gastric06(DG-06)试验中接受过除曲妥珠单抗之外的抗HER2治疗(Tx)

背景

DG-06试验显示,T-DXd在中国接受过≥2次治疗的HER2阳性晚期GC/GEJA患者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且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基于DG-06的主要结果,T-DXd(6.4mg/kg)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2种既往治疗方案的晚期/转移性HER2阳性GC/GEJA患者。本分析进一步评估了T-DXd在既往接受过除曲妥珠单抗外/联合治疗的抗HER2治疗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DG-06是一项开放标签、单组、Ⅱ期临床试验(NCT04989816),试验旨在评估T-DXd6.4mg/kg静脉注射,每三周一次,用于治疗中国既往接受过≥2次治疗方案的HER2阳性晚期GC/GEJA患者。主要终点:根据RECIST1.1标准,由独立中心审查(ICR)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研究者确定的客观缓解率(OR)(INV);INV和ICR确定的缓解持续时间(DO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及安全性。本分析纳入了既往接受过除曲妥珠单抗之外/除曲妥珠单抗之外的抗HER2治疗的患者。

结果

截至2024年2月28日的数据截止,共入组95名患者,其中73名经中心确认为HER2+肿瘤;22名既往接受过除曲妥珠单抗之外/除曲妥珠单抗之外的抗HER2治疗的患者被纳入本分析。最常接受除曲妥珠单抗之外/除曲妥珠单抗之外的抗HER2治疗的患者是维多汀(disitamabvedotin)(n=11)。在这22名患者中,经ICR和INV确认的ORR分别为31.8%和45.5%。更多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数据见表格。

结论

接受曲妥珠单抗以外/联合治疗的抗HER2治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与DG-06研究总体人群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基本一致。本分析表明,在中国接受过多种抗HER2治疗的HER2+GC/GEJA患者中,T-DXd具有临床活性;数据支持将6.4mg/kg的T-DXd作为该人群在HER2靶向治疗后的治疗方案。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POFI(伊立替康、紫杉醇、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作为晚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GC)的一线治疗:一项单臂、开放标签Ⅱ期试验(SYLT-023)的初步结果

背景

一项I期研究表明,替雷利珠单抗(Tisle)联合POFI(伊立替康、紫杉醇、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左亚叶酸钙)作为HER2阴性、错配修复功能良好(pMMR)/微卫星稳定(MSS)的晚期胃/胃食管连接部腺癌(AGC)的一线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良好的抗肿瘤活性(LinR等人,ASCO-GI2025)。这项II期研究评估了Tisle+POFI在该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这项单中心、单组II期研究纳入了年龄在18-75岁之间、根据RECIST1.1至少有一处可测量病灶且ECOGPS评分为0-1的初治pMMR/MSSAGC患者。符合条件的受试者接受POFI方案(伊立替康135mg/m22222,疗程46小时,每2周1次)联合Tisle200mg,每2周1次。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符合RECIST1.1标准。

结果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共入组32例患者(中位年龄:57.5岁,范围:31-71岁;28%的患者ECOGPS评分为1分;75%的患者为低分化患者;69%的患者转移灶≥2个;41%的患者程序性死亡配体1阳性评分[PD-L1CPS]≥1)。确诊ORR为71.9%(23/32),疾病控制率为9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2个月(95%CI:8.8,15.0)(而RATIONALE305、ESMO2023的ITT人群中PFS为6.9个月(5.7-7.2)。6个月和9个月PFS率分别为87.5%(95%CI,70.0-95.1%)和68.0%(95%CI,48.5-81.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9.8个月(95%CI:6.7,14.7)。中位总生存期尚不成熟。所有患者均出现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6.25%)、白细胞减少症(31.25%)和贫血(25.00%)。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结论

Tisle+POFI作为HER2阴性、pMMR/MSSAGC的一线治疗方案,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帕博利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联合FLOT方案用于HER2阳性局部食管胃腺癌的围手术期治疗:AIO研究组II期PHERFLOT/IKF-053试验(AIO STO 0321)的中期分析

背景

对于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食管胃腺癌(EGA),氟嘧啶-铂类化疗(帕博利珠单抗(P)和曲妥珠单抗(T)是标准治疗方案。对于可切除的HER2阳性病变,围手术期首选FLOT(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多西他赛)。我们评估了在局部HER2阳性EGA患者围手术期FLOT方案中添加P和T方案。

方法

PHERFLOT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多中心、探索性II期试验。共同主要终点是2年无病生存率和病理完全缓解(pCR)。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无进展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转化生物标志物。本中期分析报告了患者的基线特征、pCR和安全性以及首次转化分析结果。

结果

2023年3月至2024年5月,共入组31例患者;1例拒绝手术,其余30例接受R0切除术。中位年龄66岁;ECOG0/1:64.5/35.5%;GEJ:77.4%;印戒细胞:12.9%;1/2/3/x级:12.9/41.9/38.7/6.5%;T1/2/3/4/x:3.2/25.8/64.5/3.2/3.2%;N0/1/x:32.3/58.1/9.7%;HER2IHC2+/3+:19.4/80.6%;PD-L1数据(n=20):85%(n=17)的CPS≥1,50%(n=10)的CPS≥10。在切除的患者中,70%没有术后并发症。pCR率为48.4%(n=15/31),从而达到了共同主要终点。19.4%(n=6/31)的患者观察到病理次全缓解,导致总体≥次全消退率为67.8%(n=21/31)。所有患者均出现不良事件(AE);48.4%的患者至少出现一例3级治疗相关(TR)严重AE,主要与化疗相关;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唯一的≥4级TRAE。

结论

围手术期FLOT联合P和T治疗是可行的,具有预期的安全性和强大的抗肿瘤活性,表明其优于现行标准。

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IBI305及化疗作为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一线治疗(SBAGA):一项单臂Ⅰb/Ⅱ期研究

背景

胃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最近的研究表明,与单纯化疗相比,化学免疫疗法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结局。然而,大多数患者在6-8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而对于PD-L1表达低(定义为综合阳性评分[CPS]

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未经治疗的HER2阴性晚期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GA/GEJA)患者。Ib期试验采用3+3设计,以评估治疗开始后6周内的剂量限制性毒性(DLT)。II期研究的主要终点是Ib期推荐剂量 IBI305下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 (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结果

本研究于2023年3月10日至2024年3月16日入组了56例未经治疗的HER2阴性晚期GA/GEJA患者。Ib期研究期间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因此IBI305的II期推荐剂量为10mg/kg。54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中位随访时间为15.7个月(95%CI:14.6-16.9个月)。确认的客观缓解率为87.0%(95%CI:75–9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2.1(95%CI:9.2-无法评估[NE])个月。PD-L1低表达(综合阳性评分[CPS]

结论

综上所述,化疗联合信迪利单抗和IBI305显示出更高的客观缓解率(ORR)、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可耐受的安全性,因此III期试验结果备受期待。

肿瘤组织中蛋白RGS1高表达相关的胃癌五年生存率: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背景

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不高。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1(RGS1)是否影响胃癌预后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预后死亡是否受RGS1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标准为经组织病理学结果确诊的TNM分期的原发性胃癌患者,且在内镜切除术前无抗癌治疗史。排除标准为同时存在其他癌症或严重全身性疾病、胃内复发转移以及拒绝参与研究。共收集2016年确诊的胃癌组织样本8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方法检测组织样本中RGS1蛋白的表达水平。回顾性地从中心数字病历系统中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Lauren分类、TNM分期、血管和神经侵犯等协变量。确定截至2021年底的生存时间(生存结果)。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风险比(HR)及其95%置信区间(CI),校正或不校正其他预测因素。

结果

85例胃癌患者中,51例患者截至2021年底仍存活。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66.7%,其中肿瘤组织中RGS1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 (47.2%)显著低于RGS1低表达患者(81.3%)。在校正年龄(

结论

初步分析表明,肿瘤组织中RGS1基因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患者低生存率相关。RGS1可作为胃癌的预后标志物。值得进一步研究RGS1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转移性食管胃癌一线姑息性全身治疗的时机:一项全国性分析

背景

随着无症状和/或局限性转移性食管胃癌(mEGC)的检出率不断上升,人们可以考虑姑息性全身治疗(ST)是应该立即开始还是可以推迟。本研究旨在探索现实世界中ST的时机,确定相关的患者和疾病特征,并评估生存率是否因治疗开始时间而异。

方法

我们纳入了荷兰癌症登记处2010年至2021年期间确诊为mEGC并接受ST治疗的患者。立即治疗定义为确诊后≤8周开始治疗,推迟治疗定义为确诊后>8周开始治疗。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比较基线特征。对于总生存期(OS),使用倾向评分将推迟治疗的患者与立即治疗的患者按1:2的比例匹配。为了解决时间偏差,我们采用了界标分析,界标点为确诊后8周。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模型分析OS。

结果

我们确定了5766名患者。mEGC诊断与ST开始之间的间隔范围为0至27个月(中位数28天);864名患者(15%)推迟开始ST。食管肿瘤患者(OR1.73,95%CI1.40-2.14)、仅有肺转移患者(OR1.57,95%CI1.03-2.36)和肌酐对数较高患者(OR1.52,95%CI1.15-2.00)的延期治疗几率显著较高,而非贲门胃肿瘤患者(OR0.76,95%CI0.60-0.98)、同步转移患者(OR0.66,95%CI0.52-0.84)、肝转移患者(OR0.68,95%CI0.57-0.80)和LDH对数较高患者(OR0.55,95%CI0.47-0.64)的延期治疗几率较低。在匹配队列(n=2592)中,确诊后8周(里程碑)的中位总生存期(OS):立即组为7.5个月,延迟组为8.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2,95%CI0.84-1.00)。

结论

在荷兰临床实践中,15%的患者推迟开始ST治疗。对于存在不良预后肿瘤相关因素(例如LDH升高和肝转移)的患者,治疗推迟的情况较少。延迟ST治疗的患者与立即开始ST治疗的匹配患者的OS相似,提示对于特定患者,延迟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需要前瞻性数据来证实这些发现。

戈沙妥珠单抗治疗中国晚期三阴型乳腺癌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目的

探讨戈沙妥珠单抗治疗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真实世界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3年5月至2025年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北京京信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戈沙妥珠单抗治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分析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

共纳入52例患者,中位治疗线数为3线,客观缓解率(ORR)为17.30%,疾病控制率(DCR)为59.60%。亚组分析:戈沙妥珠单抗作为一至三线治疗患者共28例,ORR为25.0%,DCR为64.30%;四至五线治疗患者12例,ORR为18.2%,DCR为90.9%;六线至十五线治疗患者12例,ORR为0.0%,DCR为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HR-HER2-亚型共26例,ORR11.5%,DCR65.4%,HR-,HER2低表达亚型26例,ORR23.1%,DCR53.8%,无明显差异,P=0.216;乳腺癌合并脑转移共11例,ORR27.3%,DCR54.5%,无脑转移患者41例,ORR14.6%,DCR60.9%,P=0.442。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中位随访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个月,中位OS未达到。安全性分析: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下降发生率51.9% (III-IV度9.6%),贫血30.8%、血小板下降5.7%、食欲下振41.3%、乏力21.0%、腹泻11.5%、皮疹11.5%、肝功能异常17.3%,I-II度。

结论

戈沙妥珠单抗治疗多线化疗失败的晚期三阴乳腺癌仍有一定疗效,前线治疗效果更优,不良反应临床可控可管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替雷利珠单抗(TIS)联合或不联合卡培他滨(CAP)维持治疗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癌(GC/GEJC):RATIONALE-305事后分析

背景

RATIONALE-305研究证明,对于HER2阴性晚期胃癌/胃食管交界处(GC/GEJC)患者,TIS联合化疗(CT)可改善预后。我们探讨了在6个CT周期的CAPOX(CAP+奥沙利铂)+TIS/PBO方案后,继续接受CAP+TIS/安慰剂(PBO)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在RATIONALE-305(NCT03777657)试验中,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TIS或PBO方案,并联合CT(CAPOX或顺铂+5-氟尿嘧啶)。6个周期后,未出现疾病进展且接受过CAPOX方案的患者可继续接受CAP+TIS/PBO方案。主要终点为PD-L1阳性(肿瘤区域阳性率[TAP]评分≥5%)患者以及所有患者(无论PD-L1情况如何)的OS。此项事后分析评估了接受6个周期CAPOX+TIS/PBO方案治疗后继续接受研究治疗的患者继续接受CAP治疗的疗效。

结果

614例患者中,526例(85.7%)接受了CAP作为继续治疗(TIS:276例,PBO:250例)。基线特征相似(接受CAP治疗vs未接受CAP治疗):中位年龄61岁vs58.5岁,男性68.8%vs75.0%,东亚地区/世界其他地区(美国、欧洲)83.3%/16.7%vs75.0%/25.0%,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0/1:31.7%/68.3%vs35.2%/64.8%。大多数患者患有原发性胃癌(85.7%vs76.1%)而非胃食管交界处(GEJC)(14.3%vs23.9%),大多数(54.2%vs60.2%)患者在接受CAP治疗和未接受CAP治疗时PD-L1TAP评分≥5%。CAP组(TIS:10.0,PBO:9.6)自随机分组以来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月)比未接受CAP治疗(TIS:4.4,PBO:4.4)更长。与接受PBO治疗相比,继续接受CAP联合TIS治疗与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的OS(HR=0.78)、PFS(HR=0.79)和ORR相关。虽然未继续接受CAP治疗的患者较少,但未接受CAP联合TIS治疗的患者PFS在数值上更长,ORR更高,但OS并未改善。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结论

CAPOX诱导治疗后继续进行CAP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伴有CAP的TIS与预后改善相关。这些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优化该人群的治疗策略。

编辑 | 沾 洞

排版 | 粘 洞

一审 | 佼 娇

二审 | 鹏 哥

版权声明

来源:医悦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