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今年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都有哪些成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1 17:59 1

摘要:2025年10月13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成员克尔斯汀·恩弗洛(Kerstin Enflo,右)在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公布仪式上发言。图片来源:JONATHAN NAC

2025年10月13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成员克尔斯汀·恩弗洛(Kerstin Enflo,右)在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公布仪式上发言。图片来源:JONATHAN NACKSTRAND/AFP via Getty Images

三位研究商业创新过程的学者于上周一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阐明新产品与发明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增进人类福祉,即便这一过程会导致传统企业被淘汰。

他们的研究成果助力经济学家更深入地理解创意与技术如何通过颠覆既有模式取得成功——无论是在蒸汽机车取代马车的工业史中,还是电子商务冲击实体商场的当下,这一过程都清晰可见。

获奖者包括:现年79岁、出生于荷兰的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就职于西北大学);现年69岁的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供职于法兰西公学院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以及现年79岁、出生于加拿大的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任职于布朗大学)。

厘清“创造性破坏”

获奖者的贡献在于,更深入地阐释并量化了“创造性破坏”这一经济学核心概念。所谓“创造性破坏”,指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新创新取代——进而摧毁——旧有技术与产业的过程。

这一概念通常与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关联——他在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一书中提出了这一概念,称其为“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诺贝尔委员会指出,莫基尔的研究“阐明了若要让创新自我驱动、不断迭代,我们不仅需知道‘某项技术具备可行性’,更需借助科学解释‘它为何具备可行性’”。

阿吉翁与豪伊特研究了持续增长背后的机制,例如,二人在199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针对“创造性破坏”构建了复杂的数学模型,在早期模型基础上增添了此前未涵盖的新维度。

创造性破坏的实例包括:电子商务颠覆实体零售、流媒体服务取代录像带与DVD租赁、网络广告冲击传统报纸广告。

过程是经济增长与人类福祉的关键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主席约翰·哈斯勒(John Hassler)指出:“获奖者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并非必然。我们必须维护创造性破坏背后的运行机制,才能避免陷入停滞困境。”

莫基尔一直对近期技术创新持乐观态度。约十年前,许多经济学家持更为悲观的看法,认为智能手机乃至互联网等发明对经济的影响,远不及飞机或汽车等过往的技术突破。

莫基尔回应称,许多新服务要么价格低廉、要么免费提供,其价值虽未在经济数据中充分体现,却为人类带来巨大福祉。

2015年接受美联社采访时,他以音乐流媒体服务Spotify为例,称其是一项“极具颠覆性的创新”,经济学家难以量化其价值。莫基尔表示,自己曾收藏过上千张CD,更早之前“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将大量预算花在了黑胶唱片上”;而如今,仅需支付少量月费,便能畅享海量音乐库。

莫基尔承认,新技术的颠覆效应往往至少会导致劳动者短期失业或收入下降,但与许多经济学家一样,他认为创新同时会催生出意想不到的新岗位,创造全新机遇。

他在2015年的一篇论文中写道:“经济中新工业化领域的劳动者,对工资、生活水平以及收入不平等的担忧是合乎情理的。”但新工厂与机器将创造新岗位——至少能让劳动者的后代受益:“被取代的手摇织布机织工,其子女不仅能选择进入机械化棉纺厂工作,还能成为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工程师与电报员。”

诺贝尔委员会指出,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经济停滞才是常态,而非增长。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及后来的其他经济体开始实现稳步增长。

莫基尔承认知识、技术与增长之间的关系看似“不言而喻”,却指出经济学家“实际上很少明确探讨这一问题”。

创新——以及如何推动创新——已成为欧洲亟待解决的难题。欧洲央行前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欧洲在数字技术领域与美国的生产力差距正持续扩大。阿吉翁表示,欧洲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避免在创新领域落后于美国和中国,更在于推动科研发展和风险资本融资,将创意转化为商业成果。

“我们拥有卓越的基础研究能力……但必须充分释放创新潜力。”他说道。

清晨的惊喜

当美联社记者联系莫基尔时,他正忙着冲泡晨间咖啡。他表示对获奖感到无比震惊。

“虽说人们通常都会这么讲,但这次我真的是毫无心理准备——这事儿完全在我意料之外。”他坦言。

他提到学生们曾询问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我告诉他们,我当选教皇的可能性都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大——顺便提一句,我是犹太人。”

莫基尔明年夏天将年满80岁,但他表示并无退休计划。“这是我毕生梦寐以求的工作。”他说道。

随后他挂断电话去遛狗了。

三位经济学家究竟获得了什么?

诺贝尔经济学奖总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0万美元),其中一半授予莫基尔,另一半则共同授予阿吉翁与豪伊特。获奖者还将得到一枚18K金质奖章以及一份证书。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奖项由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设立,旨在纪念19世纪瑞典实业家兼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他发明了炸药,并设立了五大诺贝尔奖)。

自设立以来,该奖项已颁发57次,共有99位获奖者,其中女性获奖者仅三人。

诺贝尔奖纯粹主义者强调,经济学奖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诺贝尔奖,但该奖项一直与其他奖项共同于12月10日——诺贝尔1896年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

上周已公布诺贝尔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与和平奖获奖名单。

麦休从德国法兰克福发回报道,鲁格贝尔从华盛顿发回报道,科德从荷兰海牙发回报道。(财富中文网)

译者:中慧言-王芳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来源:财富中文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