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鲁信集团,与其说是在采访一家省属金融巨头,不如说是在观察一个庞大而精密的“金融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任务,并非简单的资本逐利,而是如何更有效、更智慧地将金融活水导入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在服务全省大局中实现自身价值。
走进鲁信集团,与其说是在采访一家省属金融巨头,不如说是在观察一个庞大而精密的“金融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任务,并非简单的资本逐利,而是如何更有效、更智慧地将金融活水导入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在服务全省大局中实现自身价值。
采访中,两个词在记者脑海中反复回响:一是“逆周期”的智慧,二是“耐心资本”的远见。
在常人眼中“避之不及”的不良资产,在山东金融资产团队手里,却成了需要精雕细琢的“璞玉”。重庆扬子岛酒店项目竞价150轮的背后,是专业能力赋予资产“第二次生命”的生动写照。这种“变废为宝”的能力,不仅是平滑经济波动的“稳定器”,更是优化资源配置、为新发展腾出空间的关键一招。它展现的是一种“破”的勇气与“立”的智慧。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鲁信创投“全程陪跑”的温度。商业航天赛道“四高一长”的特性,让许多短期资本望而却步。但鲁信创投对微焓科技的投资,恰恰诠释了何谓“耐心资本”——不追求立竿见影的回报,而是与企业共同成长。从“小不点”到“参天木”,300多家企业成长轨迹,印证了这种着眼于长远、赋能于根本的投入,这正是新质生产力最需要的土壤。
而将视角从宏观的战略布局拉回到微观的民生场景,金融的力量显得更为具体和温暖。兖州农村的供水管网、沂水县的污水处理厂、社区里的养老食堂,这些看似与“高大上”的金融相距甚远的生活场景,正因为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服务信托等创新工具的应用,发生了切实的改变。在这里,金融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合约,而是解决了12万村民饮水安全、保护了流域生态环境、支撑起社区养老服务的“暖心钥匙”。这深刻揭示了金融回归本源的含义: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创造社会价值。
鲁信集团的实践表明,一个现代化的金融控股集团,其“综合金融”的魅力不在于大而全的牌照堆砌,而在于能否打破业态壁垒,实现协同联动。用不良资产处置化解风险“腾出空间”,用“耐心资本”培育未来之星,用普惠金融滋润小微和乡村,用信托工具守护社会财富与公益初心,再用实业板块夯实绿色发展的基础——鲁信集团的发展路线清晰显现。
它既有在关键时刻疏通栓塞、化解风险的强大能力,也有滋养细微之处、支持创新种子的细腻耐心。这正是新时代金融企业应有的模样:既要做化解风险的“清道夫”,更要做培育希望的“播种者”,在“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