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已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今年流感季的流行特征与防控重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相较于去年,今年流行的流感毒株发生显著变化,专家预警感染人数可能大幅增加,公众需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已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今年流感季的流行特征与防控重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相较于去年,今年流行的流感毒株发生显著变化,专家预警感染人数可能大幅增加,公众需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今年全球流感活动启动较早,日本10月份便进入流感季,较往年提前一个多月,英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近期流感病例也明显增多,这预示着我国今年流感季可能提前到来且传播范围更广。毒株类型方面,今年主要流行甲型H3N2流感病毒,而去年主导毒株为甲型H1N1,由于大众对新流行毒株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风险进一步升高,需重点警惕。
准确区分流感与普通感冒是早期防控的关键。李侗曾指出,流感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虽具有自限性,但重症患者可能引发肺炎、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甲型H3N2、甲型H1N1及乙型流感均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要症状,同时伴随明显的全身酸痛、乏力和头痛;而普通感冒多以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轻微。若出现突发高烧、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需高度怀疑流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专家建议,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为每年9—11月,若错过该时段,在整个流感流行期内仍可接种。需要注意的是,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通常维持6—8个月,且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每年流行毒株存在差异,因此即便去年接种过疫苗,今年仍需重新接种,以获得针对性保护。
国家卫生健康委特别强调,五类高危人群感染后易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病例,应优先完成接种:包括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65岁以上老年人、肥胖人群、妊娠及围产期妇女,以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等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抑制的人群。接种疫苗不仅能有效降低个人感染风险,还能构建群体免疫屏障,遏制流感传播。
目前我国流通的流感疫苗主要分为三价和四价两类,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覆盖的病毒型别数量,四价疫苗比三价疫苗多覆盖一种乙型流感毒株,公众可根据需求选择接种。疫苗接种服务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综合医院等正规医疗机构提供,居民可就近选择接种点。专家提醒,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佩戴口罩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来源:济宁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