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是再敢来我们这儿指手画脚,直接打断你的腿!”10月20日,罗马尼亚议员戴安娜・约瓦诺维奇-索索阿克(DianaȘoșoacă)在公开活动中对着镜头的怒吼,瞬间在东欧政坛掀起轩然大波。
“要是再敢来我们这儿指手画脚,直接打断你的腿!”10月20日,罗马尼亚议员戴安娜・约瓦诺维奇-索索阿克(DianaȘoșoacă)在公开活动中对着镜头的怒吼,瞬间在东欧政坛掀起轩然大波。
这番充满暴力威胁的狠话,不仅把她自己推上风口浪尖,更扯下了罗马尼亚与乌克兰之间看似亲密的遮羞布,让两国潜藏已久的矛盾彻底暴露在阳光下。
这场引发争议的发言,发生在由普京支持者皮埃特罗・斯特拉梅齐领导的“俄罗斯之友”国际协会会议上。
面对镜头,索索阿克情绪激动地表示,她坚决反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罗马尼亚议会,并放出狠话:“如果他敢来我的议会,我会打断他的腿”。
视频一经流出,立刻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有人觉得这位议员“太冲动”,当众喊出暴力威胁有失政治人物体面;也有人直言“说出了心声”,认为泽连斯基在多国“指手画脚”早已引发不满。
罗马尼亚议会迅速回应,称其言论“不符合议员行为准则”,但并未启动实质性惩戒程序,这种“轻拿轻放”的态度更让外界议论纷纷。
更值得关注的是,索索阿克在发言中特意强调,自己已经成功阻止过一次泽连斯基对罗马尼亚议会的访问,指的是2023年10月泽连斯基对该国的访问。
这意味着,她对泽连斯基的抵触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期积累的情绪爆发。
能说出如此激进言论的索索阿克,本身就是罗马尼亚政坛的“争议制造者”,她曾担任罗马尼亚参议员,如今是政党“S.O.S.罗马尼亚”的领导人,其政治立场始终以“亲俄反乌”为鲜明标签。
2025年3月,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就已宣布对她实施制裁,禁止其入境乌克兰,有效期长达三年。
乌方给出的理由很明确:索索阿克公开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还多次对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和领土边界提出质疑,甚至主张“乌克兰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等地区属于罗马尼亚”,要求乌克兰“归还领土”。
面对制裁,索索阿克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态度更加强硬。
她公开回应称会无视禁令,将随时随地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进入“在北布科维纳的罗马尼亚领土”,还声称自己的生命面临“非常严重并迫在眉睫的威胁”,理由是宣布制裁她的是乌克兰情报部门而非外交部。
在国内政治舞台上,索索阿克同样屡屡碰壁,2025年3月15日,罗马尼亚中央选举委员会再次禁止她参选总统。
对此,她先后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写了公开信,宣称自己被禁选的真正原因是“一再呼吁与俄罗斯建立良好关系”,并指控罗马尼亚政府“已经成为真正的独裁政权”,只不过,美俄双方都未对她的公开信作出回应。
索索阿克对泽连斯基的强烈敌意,背后藏着罗马尼亚与乌克兰之间难以解开的“历史死结”,领土争端。
她在给俄美两国总统的公开信中明确表示,源于1939年签署的《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条约》(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罗马尼亚的领土“被乌克兰非法占领”。
而该条约早已被摒弃,因此“罗马尼亚有权保卫想要收回领土上的罗马尼亚人”。
这段历史要从二战前说起,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曾长期属于罗马尼亚,但在1940年,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附加议定书,苏联占领了这两个地区。
二战结束后,这些地区的大部分被划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领土的一部分。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这些领土,罗马尼亚虽然在1997年与乌克兰签署了边界条约,承认现有边界,但国内始终有一部分人对这段历史耿耿于怀,认为罗马尼亚“蒙受了领土损失”。
索索阿克正是抓住了这种情绪,将领土问题作为自己的政治筹码,她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要求在乌克兰和平谈判中加入“领土归还”议题,甚至恳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相关谈判中考虑她的要求。
这种做法自然遭到乌克兰的强烈反对,也让两国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如果说领土争端是历史根源,那么持续已久的俄乌冲突引发的“援乌疲劳症”,则是索索阿克的言论能引发共鸣的现实土壤。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包括罗马尼亚在内的东欧国家一度是援乌的“急先锋”,不仅向乌克兰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还接纳了大量乌克兰难民。
但随着冲突进入持久战,东欧国家的压力越来越大,罗马尼亚作为与乌克兰接壤的国家,承受着难民安置、能源供应波动等多重压力。
更让这些国家不满的是,泽连斯基频繁对援助国“提要求”,甚至在一些问题上与援助国产生摩擦。
这种情绪在东欧国家中并非个例,2023年9月,波兰总统杜达就曾把泽连斯基比作“溺水者”,称“溺水的人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可以把你们拖到深处,他可能会让救援人员淹死”,还提醒“乌克兰最好记住,他们接受了我们的援助”。
而波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因为延长对乌克兰谷物进口禁令,与乌克兰闹到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凸显了东欧国家与乌克兰之间的裂痕。
索索阿克的狠话,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援乌疲劳症”的极端表达。
正如德国电信新闻网所言,“除了乌克兰战争之外,世界还有其他问题”,许多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已经越来越感到厌倦,希望将更多精力放在解决本国问题上。
索索阿克的言论曝光后,国际社会的反应呈现明显分裂,乌克兰方面虽然没有直接回应这一威胁,但结合此前对索索阿克实施制裁的举动来看,乌方对其早已充满警惕。
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此前曾表示,索索阿克的言论“充满敌意,严重破坏两国关系”。
欧盟部分官员对索索阿克的暴力言论提出谴责,欧盟议会中的罗马尼亚籍议员认为,这种言论“损害了罗马尼亚的国际形象”,不符合欧盟的价值观。
但也有一些欧洲政客对其表示理解,认为“虽然表达方式不当,但反映了部分民众的真实感受”。
俄罗斯方面则对这一事件表现出“看热闹”的态度,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表示,索索阿克的言论说明“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认清泽连斯基的真面目”。
俄媒更是大肆报道此事,将其解读为“欧洲对泽连斯基的支持正在崩塌”。
美国方面则保持沉默,当时正值美国国内对援乌问题分歧加剧之际,55%的美国人认为美国不应批准额外资金支持乌克兰,众议院共和党强硬派坚决反对向基辅提供更多资金援助。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自然不愿过多介入东欧国家的内部争议。
索索阿克威胁泽连斯基事件,看似是个人言论引发的争议,实则折射出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的深层裂痕。
这种裂痕首先体现在“对乌态度”上:以法、德为代表的西欧国家虽然仍强调支持乌克兰,但也开始私下探讨“和平方案”;以波兰、罗马尼亚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由于地缘政治原因,曾是援乌最积极的力量,但如今已显露疲态;而匈牙利等国则早已明确表达“对乌不友好”的立场。
其次,裂痕还体现在“欧美分歧”上,美国国内对援乌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大,2025年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泽连斯基的会谈中更是上演“公开对骂”,最终不欢而散。
美国对乌政策的摇摆,让欧洲国家陷入“两难”,继续援乌则压力山大,停止援乌则担心被俄罗斯“报复”。
索索阿克的狠话,就像是投入这片“分裂之湖”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远未平息。
罗马尼亚政府虽然试图淡化此事,但民间对泽连斯基的不满情绪已经显现;乌克兰方面虽然强硬,但也不得不正视“援乌联盟”出现松动的现实。
“打断腿”的威胁虽然刺耳,甚至涉嫌暴力,但它精准地戳中了当下东欧国家的现实困境:历史恩怨尚未消解,现实压力与日俱增,外部援助又岌岌可危。
索索阿克或许只是个“出头鸟”,但她的言论反映的情绪,在东欧国家中绝非个例。
如今,泽连斯基的“外交光环”已逐渐褪去,2023年9月他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半数领导人没有在场”,这一细节被俄媒解读为“世界对乌克兰战争感到厌倦”。
而罗马尼亚议员的狠话,无疑是对这种“厌倦情绪”的又一次印证。
这场风波最终会以索索阿克的“口头警告”不了了之,还是会成为两国关系恶化的“导火索”,目前尚难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欧洲内部的分歧还会进一步扩大,类似的“政治闹剧”或许还会在更多国家上演。
而对于泽连斯基来说,如何修复与援助国的关系,重建国际社会的信任,已经成为比应对战场局势更紧迫的任务。
来源:笔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