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卢浮宫在劫匪面前毫无防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1 15:03 1

摘要:法国博物馆工作人员与警方既愤怒又焦虑,正统计周末发生的 “世纪劫案” 造成的数百万欧元损失。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近期此类犯罪在法国绝非个例,且备受吹嘘的法国博物馆安保系统竟只是一场空谈。

法国博物馆工作人员与警方既愤怒又焦虑,正统计周末发生的 “世纪劫案” 造成的数百万欧元损失。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近期此类犯罪在法国绝非个例,且备受吹嘘的法国博物馆安保系统竟只是一场空谈。

“这是我们的失职。” 法国司法部长热拉尔德・达尔马宁在法国国际广播电台(France Inter)节目中,用这样简洁的表述评价了这起轰动性的法国国家博物馆劫案。他表示,“此类事件竟能发生” 这一事实,给法国造成了 “极其负面的形象”。

这起已被称作 “世纪劫案” 的盗窃事件发生于 10 月 19 日(周日)上午 10 点:4 人团伙抵达卢浮宫。部分作案者乘坐摩托车,其余人则驾驶带有专用升降机(汽车起重机)的卡车。

他们从塞纳河畔一侧靠近卢浮宫,身穿建筑工人标志性的黄色背心,将卡车停在一处已施工多日的维修区域旁,随后借助汽车起重机,两名劫匪登上了二楼阳台。阳台门后便是著名的 “阿波罗长廊”—— 馆内珍贵珠宝藏品的陈列地。

劫匪行动迅速且配合默契:他们割开阳台门玻璃进入展厅,切开离窗户最近的两个展柜玻璃,夺走 9 件珍宝。当警报响起时,他们沿原路(窗户)逃离博物馆。

撤离过程中,劫匪试图点燃卡车,但未能成功,最终只得弃下起重机,乘摩托车逃窜。此外,他们在逃跑时掉落(或遗失)了一件赃物 —— 拿破仑三世的妻子欧仁妮皇后的皇冠。据悉,这顶皇冠已出现一定损坏,但具体损伤程度尚未披露。

“劫匪作案之轻松,令人震惊。”

《艺术论坛报》(La Tribune de l’Art)愤怒地质疑,“怎么会有人驾驶带起重机的车辆靠近卢浮宫与阿波罗长廊,在逆向车道停车、设置警示障碍,然后在光天化日之下从容升到卢浮宫的窗户旁 —— 而负责外围视频监控的安保人员竟毫无察觉?…… 他们又怎能从容割开(显然防护薄弱的)玻璃,再迅速砸开那些本应是防弹材质的展柜?要知道,阿波罗长廊几年前才完成全面翻新……”

更值得关注的是,据该媒体报道,阳台门的警报系统早已损坏,博物馆工作人员约一个月前就已将此事告知馆方管理层。而讽刺的是,如今需为事件辩解的法国文化部竟发布声明称,“所有警报系统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但据记者了解,警报实际在上午 9 点 37 分才被触发,仅 1 分钟后,劫匪便匆忙逃离阿波罗长廊。这意味着,阳台门被破拆时警报并未启动 —— 否则警报会更早响起,劫匪根本来不及靠近展柜并完成盗窃。

(补充信息:周日卢浮宫发生 “世纪劫案”。两名劫匪使用搬家时常用的家具升降机从窗户进入博物馆,撬开阿波罗长廊展柜,盗走 8 件藏品。图为拿破仑三世之妻欧仁妮皇后的王冠,镶嵌 212 颗珍珠与 3000 颗钻石)

被盗物品的珍贵程度令人咋舌 —— 均为与法国帝王将相相关的独特历史珍宝,共 8 件,包括:

路易・菲利普国王之妻玛丽・阿梅莉王后的套装首饰(含王冠、项链与耳环),由斯里兰卡蓝宝石与钻石打造,曾一度为拿破仑养女奥坦丝王后所有;与拿破仑直接相关的套装首饰(项链与耳环),由祖母绿与钻石制成,是拿破仑赠予第二任妻子玛丽・路易丝的礼物。该藏品的特殊价值在于,与许多历史珍宝不同,它完好保留了原始形态,从未经过改造;拿破仑三世之妻欧仁妮皇后的大型钻石胸针、珍珠钻石王冠,以及一枚钻石胸花。值得一提的是,这枚 1855 年打造的胸花,其中心镶嵌的大钻石历史悠久 —— 曾是路易十四国王的纽扣,后又成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耳环。

仅欧仁妮皇后的钻石胸针,在购入时就价值超 600 万欧元。据专家估算,所有被盗藏品的总价值可达数千万欧元 —— 这还仅是按材质计算,其历史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这起大胆的卢浮宫劫案揭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尽管身为标志性文化殿堂且预算充足,但法国文化遗产的安保水平却糟糕透顶。问题不仅在于 “有人早已知晓的警报故障”,更在于存放价值数千万欧元藏品的展柜,竟使用普通玻璃制成。

更令人后怕的是,劫匪因时间不足未能触及第三个展柜 —— 其中存放着更珍贵的藏品:三颗大钻石,包括重达 140 克拉的著名钻石 “摄政王”(Le Régent)。那么,这颗名钻是否也仅由普通玻璃保护?谁又能保证它与其他珍宝不会在明天遭遇失窃?

劫案发生后不久,法国审计院的一份报告公之于众,其中明确指出 “卢浮宫藏品安保措施不足”。人们突然发现:叙利馆(Aile Sully)60% 的展厅、里舍利厄馆(Aile Richelieu)75% 的展厅甚至未安装监控摄像头;本应保障消防安全的火灾预警系统至今未调试完成 —— 尽管卢浮宫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且参观卢浮宫已成为游览法国首都的必选项。

“若这样一座博物馆连展厅摄像头都严重不足,那人们不该惊讶于它被盗,而该惊讶于它没有每周都遭劫。”

马克龙执政期间,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当时人们虽震惊,但仍将其视为 “偶然意外”。然而,如今类似事件的频发,已无法再用 “偶然” 解释。卢浮宫绝非法国首起重大博物馆劫案的受害者 —— 这一事实足以证明,文化遗产安保问题已成为法国的系统性顽疾:

9 月,利摩日陶瓷博物馆遭劫;同期,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天然金块被盗;去年 11 月,4 名劫匪从孔亚克 - 热博物馆盗走 7 件镶嵌宝石的古董烟盒。尽管其中 5 件藏品于今年 10 月被追回,但作案手法值得警惕:与卢浮宫劫案一样,劫匪在光天化日之下闯入,且手段更为粗暴 —— 用斧头与棒球棍砸开展柜。

而此前这些劫案发生后,法国当局既未吸取教训,也未采取加强博物馆安保、更换更坚固展柜等措施。最终,卢浮宫劫案以一种近乎 “华丽的大胆” 和 “公开的挑衅” 告终(目前尚不知是否为系列劫案的终点)。

如今,法国官员们正各显其能地互相推诿责任,或将原因归咎于 “不可抗力”。文化部长拉希达・达蒂试图辩解称:“卢浮宫建造之时,人们无法预见这些新型犯罪手段。” 然而,“从窗户闯入盗窃” 真的是 “前所未有的新型手法” 吗?

更关键的问题是:为何如此珍贵的藏品会被置于普通玻璃展柜中?对此,官方的潜在回应或许是 “劫匪携带了工具,无论如何都能撬开展柜”—— 这种说辞显然站不住脚。

尽管每年接待数百万游客的卢浮宫是法国的国家名片,但当局对它的态度却近乎 “对待产奶的奶牛”—— 毫无尊重可言。法国媒体对此不愿多谈,但邻国比利时的媒体则直言不讳地指出:卢浮宫的安保人员本质上只是 “服务人员”,既未配备武器,也未接受过对抗劫匪的训练。此外,过去 10 年间,卢浮宫已削减 190 个安保岗位,占安保人员总数的 15%。而且,这些安保人员的薪资待遇想必不高 —— 法国国家博物馆的频繁罢工便是佐证。

此前孔亚克 - 热博物馆被盗的烟盒还算 “幸运”—— 大部分藏品最终被追回。但谈及卢浮宫被盗珍宝的去向,专家们则远为悲观。宝石学与珠宝领域专家朱莉安娜・德尔索尔认为,这些藏品的 “盛名” 恰恰会成为它们的 “死刑判决”。

“它们的价值远高于材质本身,是历史的一部分 —— 但也正因如此,它们已无幸存可能。一旦再次出现,必然面目全非:宝石会被抠出,底座会被熔化,尺寸会被修改…… 若不能迅速找回,这些珍宝将很快从欧洲消失。”

目前,尚不清楚被盗珍宝是否已运出法国,以及最终目的地可能是哪里。加拿大 “影响集团”(IMPACT Group)是一家追踪自然资源的专业机构,其研究显示,印度是大量黄金重熔的主要地区之一,也是走私活动的枢纽 —— 该国通过金属重熔与再出口,为来源可疑的黄金提供 “合法化” 渠道。不过,这只是推测之一:也不排除劫匪是受特定人员指使,最终将珍宝送入某个具有犯罪背景的私人收藏库。

(注:1. 文中 “阿波罗长廊”(Галерея Аполлона)是卢浮宫标志性展厅之一,以陈列法国王室珠宝闻名;2. “摄政王钻石”(«Регент»)是世界著名钻石,曾为法国王室收藏,现藏于卢浮宫。)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