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悄悄涨了10%,6家国产企业接住了,真不是炒概念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7 14:33 1

摘要:前阵子帮朋友挑笔记本,发现同款机型的SSD版本比半年前贵了百十来块,当时还以为是商家抬价,后来查了才知道,原来是存储芯片悄悄涨价了。不光是消费级的SSD,企业级的涨幅都超10%,DDR5内存芯片也涨了10%到15%。这波涨价不是瞎炒,主要是三星、SK海力士这些

前阵子帮朋友挑笔记本,发现同款机型的SSD版本比半年前贵了百十来块,当时还以为是商家抬价,后来查了才知道,原来是存储芯片悄悄涨价了。不光是消费级的SSD,企业级的涨幅都超10%,DDR5内存芯片也涨了10%到15%。这波涨价不是瞎炒,主要是三星、SK海力士这些国际大厂忙着减产,还把产能往AI用的高端芯片上转,普通存储芯片的供给一下紧了不少。有意思的是,这次国内6家企业刚好接住了机会,不是靠股价炒作,全凭真产能真技术赚了钱,这点特别实在。

先说说涨价的门道,不是所有存储芯片都在涨,得看细分品类。集邦咨询9月底的数据显示,DDR4 8Gb的现货价从年初的1美元涨到了5.87美元,半年多涨了快5倍,DDR5 16Gb也涨了40%以上,快摸到前几年的高点了。企业级SSD更明显,受英伟达新平台的带动,价格直接涨了10%,但手机用的那些涨幅还不到5%。原因很简单,三星、SK海力士从2024年四季度就开始减产,三星给客户的交货量只剩原来的20%到25%,美光更是把NAND产量砍了15%。而且它们把产能都往HBM这种AI专用内存上挪,普通DDR4、DDR5的产能少了15%,下游厂商怕断供就赶紧备货,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长江存储是国内3D NAND的龙头,这次算是吃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它家232层的3D NAND早就量产了,良率能到90%,成本比三星还低20%。之前就打入了苹果供应链,2025年三季度又拿到了东南亚数据中心35%的订单,光是这部分营收就涨了80%。三星西安工厂原本要上的新NAND技术推迟了,长江存储刚好补上缺口,三季度产能利用率直接拉满到95%,还拿到了国家制造业可靠性提升政策的支持,研发投入能享受加计扣除,等于多省了不少成本。

长鑫存储作为国内唯一能量产DRAM的企业,这次也没落下。它的19nm DDR5芯片已经稳定出货,专门供给华为Mate系列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芯片,2025年全球市场份额已经摸到5%了。国际大厂忙着转产HBM,DDR5的产能跟不上,长鑫刚好抓住机会,三季度给国内服务器厂商的供货量翻了一倍。更关键的是它还在搞HBM2E研发,虽然还没量产,但已经和国内AI芯片厂商对接测试,提前卡位下一个风口,这可不是炒概念能做出来的。

兆易创新在NOR Flash领域本来就是国内第一,全球排第三,这次涨价里它的优势更明显。NOR Flash主要用在汽车和物联网设备上,车规级产品得通过严苛的认证,兆易创新的认证覆盖率是100%,早就进了特斯拉、比亚迪的供应链。2025年一季度它净利润直接涨了576%,毛利率高达48.2%,核心就是车规级存储订单爆了,单季度给比亚迪的供货量就涨了150%,这都是实打实的业绩支撑。

澜起科技可能普通人不太熟,但它在内存接口芯片领域是全球老大,市占率超40%。这芯片是连接CPU和内存的关键部件,DDR5时代缺一不可,澜起的产品早就跟着国际标准量产了,还能支持HBM的封装技术。AI服务器需要大量DDR5内存,澜起的接口芯片就成了必需品,2025年推出的新款芯片还适配了长鑫存储的产线,国产替代的协同效应一下就出来了。三季度它给国内服务器厂商的供货量涨了60%,营收增速比去年同期高了不少。

江波龙是做存储模组的龙头,全球市场份额已经到10%了,旗下的Lexar品牌不少人都用过。它最聪明的是绑定了长江存储,一起开发企业级SSD,刚好赶上AI服务器的需求爆发。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涨了150%,毛利率提到25%,主要就是企业级SSD卖得好,单季度出货量增长120%。车规级模组还进了大众、宝马的供应链,不管是AI还是汽车赛道,都占住了位置。

佰维存储虽然规模没那么大,但在高端模组领域很能打,兼具NAND和DRAM的研发封测能力。它的晶圆级封测技术已经量产,工业级SSD专门用在边缘计算和智能汽车上,2025年这类产品的市占率到了8%。三季度它的存储芯片营收占比超90%,还拿到了国内某AI独角兽的边缘计算存储订单,金额超2亿元,完全是靠技术和场景落地赢的订单,跟那些只炒概念的企业不一样。

这几家企业能接住涨价的风口,背后还有政策托底。国家出台的《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和《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都在重点支持存储芯片的国产替代,企业搞研发能拿补贴,交税还有优惠。2025年10月商务部虽然出台了先进存储设备的出口管制,但主要是为了保护核心技术,反而让国内企业更专注于满足内需市场,加上国内存储市场规模2025年能到4580亿元,空间本来就大。

可能有人会问,这波涨价能持续吗?业内觉得短期还能稳一阵,至少到2025年底问题不大,但2026年一季度可能会回调,毕竟消费端的需求还没完全起来。但对这6家国产企业来说,就算价格回调,它们的底气也还在。长江存储的三期扩产项目在推进,长鑫存储的HBM研发快有结果,兆易创新的车规订单还在增加,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竞争力,不是靠价格波动撑起来的。

其实看这几家企业的表现,就能明白国产存储芯片的进步不是虚的。以前大家总觉得国际大厂垄断,国内企业只能做低端,但现在长江存储能跟三星拼成本,长鑫能量产DDR5,兆易创新能拿下全球前三的份额,靠的都是一步步建产能、搞研发。这行从来不是炒概念能长久的,得有真东西。能稳定出货的产能、能打动人的技术、能接住订单的实力。以后再看存储芯片行业,不用只盯着价格涨跌,多看看这些企业的实在动作,反而能看清真正的机会在哪,这才是有价值的东西。

来源:有趣的小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