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闻道 | 滕州对“墨子”的坚守与创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0 03:33 2

摘要:“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当这个争议性话题在人工智能时代再次引发讨论时,墨子故里山东滕州给出了坚定答案。10月18日,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在此开幕,来自全球的学者以“四大全球倡议”为视野,重新解码这位“科圣”的思想遗产。

“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当这个争议性话题在人工智能时代再次引发讨论时,墨子故里山东滕州给出了坚定答案。10月18日,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在此开幕,来自全球的学者以“四大全球倡议”为视野,重新解码这位“科圣”的思想遗产。

从两千年前《墨经》中“力,形之所以奋也”的力学定义,到今天山东大学人文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实验室的跨学科探索,墨子思想正以惊人的生命力,为当代社会提供着文化基因与创新密码。而滕州,这座承载着墨学根脉的城市,三十余年来深耕厚植,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在科技狂飙突进的今天,墨子思想的价值不仅在于“历史回响”,更在于“现实解答”。其核心智慧正从三个维度深度契应当代社会需求。

——科学精神的创新基因,为破解“科技卡脖子”难题提供文化底气。科学的本质是发现,技术的本质则是应用和发展。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显明指出,“我们称墨子为‘科圣’,正是因为他在科学上作出的贡献。墨子是古今中外为数不多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他耗时三年,制成木制飞行器‘木鸢’,可以算是中国第一架无人机。”《墨经》中对点、线、面、体的精准定义,对杠杆原理的初步认知,更展现出古代中国“格物致知”的科学传统。这种“摹略万物之然”的探究精神,成为科学精神的文化根脉。

——科技向善的伦理坐标,为人工智能时代校准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强调,墨家思想中“人文价值为科技应用把握方向”的理念,正是应对技术异化的关键。当算法偏见、数据伦理等问题凸显,墨子“兼爱”“非攻”的伦理观与“兴天下之利”的价值追求,为人工智能时代提供了“科技向善”的伦理方向,让其发展更蹄疾步稳,更普惠共享。

——跨学科融合的思维范式,为协同创新提供方法论启示。墨子作为“百科全书式人物”,其思想本就是人文与科技的融合体——既有“辩学”(逻辑)的严谨,又有“备城门”(工程)的实践。今天设立的山东大学人文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实验室,正是对墨子思想的当代延续,这种“文理互济”的路径,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

作为墨子、鲁班的故里,滕州三十余年来以“守护者”与“创新者”的双重身份,让墨学文化从“历史碎片”凝聚为“时代标杆”。

自1990年成立国内首个墨学研究机构“墨子研究中心”,到1992年联合山东大学组建“中国墨子学会”,滕州始终锚定“系统性挖掘”与“时代化阐释”。三十余年间,学者深耕《墨经》训诂、科技思想等领域,发布多项重量级研究成果,使滕州成为全球墨学研究的“学术重镇”。此次研讨会发布的“人文与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课题”,更将墨学从哲学史推向科技史、伦理学等交叉领域,拓展了研究边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需要扎根地域根脉,更需要对接时代需求。

从首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到如今的第十五届,滕州以“节会+”模式构建起多层次传播体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来贺信,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主席里卡尔多·布西盛赞滕州为“小孔成像发源地”,这些细节印证了其国际影响力。正如研讨会主题“四大全球倡议视野下的融合发展”所昭示,滕州已将墨学文化转化为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的“通用语言”。

激活古老智慧的当代价值,在文明互鉴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守正创新中迈向文化强国。这,正是墨学薪火相传的时代意义。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