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中国海关暂停了价值2550亿元人民币的半导体设备进口审批,这一决定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引发了连锁反应。荷兰阿斯麦(ASML)的17台光刻机和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23台蚀刻机滞留保税仓库无法交付。阿斯麦股价单日暴跌14%,创下200
2025年,全球芯片市场风云变幻,中国市场的一系列举措引发了国际芯片行业的震荡,美国芯片巨头受挫,国产芯片产业则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中国取消订单,ASML股价暴跌
2025年8月,中国海关暂停了价值2550亿元人民币的半导体设备进口审批,这一决定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引发了连锁反应。荷兰阿斯麦(ASML)的17台光刻机和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23台蚀刻机滞留保税仓库无法交付。阿斯麦股价单日暴跌14%,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其全年产能的三分之一陷入停滞。
中国做出这一决定并非偶然。自2019年美国对华实施芯片技术封锁以来,中国加速推进“芯片自主化2.0”计划。上海微电子已经能生产28纳米光刻机,中芯国际28nm产线良率达92%,长江存储232层NAND闪存量产,华为麒麟9010芯片性能比肩苹果A18。国产芯片技术的进步,让中国不再完全依赖进口芯片设备,能够满足自身大部分需求。
美光退出中国数据中心市场
继英伟达宣布“100%退出中国市场”后,存储芯片巨头美光也正式停止向中国数据中心供应服务器芯片。美光的退出早有征兆。2023年3月,中国网信办对美光在华销售的产品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审查结果显示美光芯片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禁止关键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这一禁令使美光失去了中国电信、金融等领域大型数据中心这些核心买家,其在华业务根基动摇。
2025年全球AI热潮让HBM(高带宽内存)成为热门业务,美光将资源全部投向这一高利润业务。而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因国产替代加速,利润空间被压缩,美光最终选择停止数据中心芯片供应,仅保留汽车、手机领域的低端芯片业务以及西安封装工厂。
国产芯片产业崛起
中国能对美光、英伟达等美国芯片巨头说“不”,核心在于建立了“自主可控”的芯片产业体系。近年来,中国在芯片领域默默发力,通过逆向工程与自主创新双轨并进,在成熟制程领域取得了快速突破。
国产芯片在汽车、AI等关键领域的份额也在快速攀升,伯恩斯坦研究预测,中国AI芯片本土化率将从2023年的17%跃升至2027年的55%。
国际芯片企业的困境与应对
欧美芯片企业因中国市场的变化陷入困境。英特尔第二季度在华营收暴跌58%,大连工厂被迫关闭;高通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激增至127天,积压的骁龙芯片足够全球市场使用半年;英伟达为中国定制的H20 AI芯片因性能缩水遭大规模退货。
阿斯麦CEO温宁克紧急飞往北京磋商,英特尔在深圳投资132亿元建立AI创新中心,高通推出“特供版”芯片试图挽回市场,但这些举措难以弥补失去中国市场的损失。
中国市场在全球芯片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每年消耗全球60%的成熟制程芯片,半导体设备市场占据全球的35%。美国试图通过出口管制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却意外激活了中国产业链的爆发力,导致本国企业产能过剩、市值蒸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正在重构,中国芯片产业正从“亦步亦趋”转向“同台竞技”,个别领域甚至已开始领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最新规定和要求及实际情况为准)
来源:创意情感好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