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只就判刑!2017年,吉林女子卖36606只,7人2年共赚近10万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1 07:43 1

摘要:吉林的一处山林里中,原本生活着不少蹦蹦跳跳的小动物,它们拖着蓬松的大尾巴,在树干间窜来窜去,啃咬松果、收集种子,是山林里灵动的小生灵。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吉林的一处山林里中,原本生活着不少蹦蹦跳跳的小动物,它们拖着蓬松的大尾巴,在树干间窜来窜去,啃咬松果、收集种子,是山林里灵动的小生灵。

可是从2015年起,这些小家伙的噩梦开始了,最先对它们下手的,是熊某等4个人。

每到天气转暖,动物们开始活跃的季节,他们就背着工具钻进山林。

他们手里的套竿是专门做的,细细的绳子套住树枝,上面挂着动物们爱吃的坚果当诱饵。

只要有小动物凑过来吃,绳子就会瞬间收紧,把它们牢牢困住。

有时候一天下来,他们能套到几十只,看着笼子里惊慌乱窜的的动物,几人心里想的不是愧疚,而是能卖多少钱。

而这些被捕获的小动物,最终都会被交给刘某。

刘某之前开了家饭店,生意惨淡,偶然在市场上看到有人卖这种动物,又听说有人买去当宠物或放生。

她顿时动了歪心思,想着这中动物在周边山林里有的是,抓来卖钱多容易。

她很快联系上熊某等人,定下收购价,大的50块钱左右,体型小些的就10块钱。

每次收到小动物,刘某就把它们关进竹笼,堆在自家院子里。

她还雇了同村的沈某帮忙喂食、打扫,而沈某明知这些动物是非法抓来的,却想着能赚点零花钱,爽快答应了。

慢慢的,刘某某的生意越做越大,她不仅从本地收购小动物,还通过网络联系上天南海北的买家。

到这个时候,刘某已经建立了一条从猎捕到收购再到出售的完整犯罪链条。

为了记清账目,她还专门找了个本子,每一笔收购的数量、价格,每一笔卖出的订单、收入,都记得清清楚楚。

两年多时间里,经她手卖出的这种动物,竟然有36606只,非法获利近10万元。

«——【·天网恢恢·】——»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就在2017年5月12日,当地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某村的刘某,家里囤了100多只野生动物,好像要卖。

民警立刻赶过去,一进刘某家院子就傻了眼,几十个竹笼密密麻麻堆着,里面全是瑟瑟发抖的小动物,墙角还放着好几根抓它们用的套竿。

正在给松鼠喂食的沈某见了民警,手都抖了,刘某更是支支吾吾,说不出这些动物的来源。

民警把两人带回派出所讯问,刘某全程拒绝回答问题,沈某则装糊涂说啥也不知道。

好在走访的民警带来了关键线索,原来刘某从2015年就开始做这种买卖,还有专门的账本。

办案民警立刻调整思路,一边继续跟两人周旋,一边暗示已经掌握了证据。

最终,刘某扛不住压力,交代了账本的存放处。

打开账本的那一刻,整个犯罪链条的真相彻底暴露,上面详细记着每天收了多少只动物、从谁手里收的、卖给了谁,连几元几角的零头都没落下。

顺着账本上的名字,民警很快抓获了给刘某供货的熊某3人,还有从她手里买松鼠的张某,只有任某一人在逃,被列为网上追逃人员。

那些案件中的小动物都是二级保护动物,抓捕、伤害它们,用它们牟利的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而这些小动物们后来也被民警放回了山林,看着它们重新窜上树枝、消失在绿叶间,办案民警才松了口气。

那么案件中受到伤害的究竟是什么动物呢?

«——【·花栗鼠·】——»

原来这些动物就是花栗鼠,它们还有一个名字叫金花鼠,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松鼠,在树林、公园或农田周边偶尔能见到它。

花栗鼠的长相非常有特点,它从头顶到尾巴根部,有五六条黑色的条纹,条纹之间夹着浅色的条纹,这些条纹像画上去的一样,整齐又醒目,这也是“花栗鼠”名字的由来。

它的身体两侧和腹部毛色非常浅,一般是淡黄色或浅棕色的。

花栗鼠的耳朵又小又圆,总是支起来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它们的眼睛又黑又亮,像两颗小珠子,四肢短小但灵活,前爪有5个尖锐的小爪子,适合挖洞和抓握食物,后爪有4个爪子,擅长跳跃。

最有意思的是它的腮帮子,这里皮肤非常有弹性,平时脸颊看起来圆润饱满,和身体比例协调。

但当它储存食物时,脸皮会像小口袋一样撑开,把种子、坚果等食物塞进去,这时腮帮子会鼓得很大。

甚至能比自己的头部还宽,看起来圆滚滚的,走路时两个鼓鼓的腮帮子晃来晃去,特别显眼。

爬树对花栗鼠来说是“看家本领”,它们能轻松在树枝间穿梭跳跃,地面奔跑速度也很快。

遇到危险时,花栗鼠的避险反应极快,要么一头扎进就近的洞穴,要么飞快爬上树,借助树木或洞穴的掩护脱离危险。

花栗鼠的洞穴大多挖在地下,洞穴结构复杂,有专门的卧室、储存食物的仓库,还有多个出口,方便躲避天敌。

花栗鼠性格比较警惕,平时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才会和同类接触,遇到动静会发出“吱吱”的叫声,提醒周围的同伴。

花栗鼠虽然什么都吃,但主要靠吃植物生存。

无论是各类植物结出的种子、坚果,还是成熟后掉落的果实,还有植物的嫩叶、嫩芽,甚至是树皮,都是它们日常的食物。

它们吃东西时,会用前爪拿着食物,一点一点啃咬,遇到喜欢的食物,会先塞进嘴里,带回洞穴储存。

这是因为它们有储存食物的习惯,每年秋季,它们会抓住食物丰富的时机,大量收集食物,藏在洞穴或土壤中,等到冬天食物匮乏时再取出食用。

然而非常有趣的是,它们常常会找不到自己埋藏的食物。

这是因为它们会在领地内的土壤、落叶或草丛中,挖下一个个小坑,每个坑里都埋两三颗食物。

这是为了降低食物被天敌一次性偷光的风险,同时方便冬季食物短缺时能够就近觅食。

然而,它们对这些埋藏点的记忆有限,主要靠嗅觉寻找。一旦下雪了,或者落叶被吹跑了,它们就找不到食物埋在哪里了。

这些被遗留的种子、坚果,在适宜温湿度下不会腐烂,反而能萌发成新植株。

花栗鼠的“健忘”,无意间帮植物完成了种子扩散,将种子带到远处,而且土壤埋藏的方式也提升了种子存活率。

它们就这样成为自然界中独特的“播种小助手”,间接维系着生态平衡。

参考:

法制日报《一本账牵出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团伙》2018-01-12

来源:阿谈侦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