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6日,为期4天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31协同组年会暨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天河区)科学教育展示交流活动在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智谷校区拉开帷幕。活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指导中心、广州市教育局指导,天河区教育局、全
同期举办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天河区)科学教育展示交流活动
5月16日,为期4天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31协同组年会暨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天河区)科学教育展示交流活动在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智谷校区拉开帷幕。活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指导中心、广州市教育局指导,天河区教育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31协同组主办,天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承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广州办事处、北师大出版社、广州市创客协会、广东蒙正科技有限公司、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正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本次活动主题为“加强科学教育,落实国家课程”,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探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
天河区中小学科学教育指导中心成立
在全场的倒数计时中,与会嘉宾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烈军,教育部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笑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侯红明,天河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刘开勤,沈抚育才实验学校校长苏振敏,天河区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委主任吕懿华,广州市教育局三级调研员王依红共同将手掌放在屏幕上,正式开启了本次活动。
天河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刘开勤在致辞中对远道而来的教育部领导、全国各省市专家和教师代表表示了热烈欢迎。他强调,科学教育是培育创新能力、筑牢人才强国根基的关键,在“双减”背景下,需落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近年来,天河区以“三强化、三融合”构建全学段科学教育生态链,打造“天河少年科学院”等品牌,形成了“政、校、研、企”协同育人的天河模式。天河正以科学教育为支点,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基层样本。
在现场的热烈气氛中,教育部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罗星凯,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处长马学涛,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丰,广州教育学会秘书长马学军,天河区科协主席、一级调研员李春兰,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陈亚军,天河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机关党委书记陈江涛,天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费伦猛参与了揭牌仪式。牌匾前帷幕的缓缓拉开,宣告了“天河区中小学科学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天河区科学教育工作迈向了规范化、体系化的新阶段。
专家报告助推科学教育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烈军带来了题为“国内外新材料发展趋势与广东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提及新材料产业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分析了科学教育与产业升级的紧密关联,明确了培养“面向未来”的科学人才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教授带来了题为“在科学教育中统筹工程技术教育的探索与发展”的主旨报告。他从理论架构到实践路径阐述了工程技术教育的实施策略,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新视野,为学校课程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丰以“‘三维六翼’科学教育生态体系构建与实践创新”为题发言,她表示,在政策背景下,针对广东科学教育短板,华南师大构建了“三维六翼”科学教育发展框架,以点带面,统筹兼顾,着力打造“大中小融通·校内外联动·粤港澳协同”的大湾区科学教育生态体系。
教育部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正高级教师雷晓晖分享了“U-G-S-E协同育人:区域推进科学教育校本实施的天河探索”的区域经验。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校长邓清平以“‘行知创、人人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为题,进行学校经验分享。沈抚育才实验学校校长苏振敏介绍了“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31协同组工作汇报”的协同组工作经验。
本次活动共持续4天,将以分论坛形式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16所学校代表将分享科学教育的探索经验。天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和广州奥林匹克中学精心组织了24节涵盖各学科的展示课和说播课,将全方位展示以广州奥林匹克中学为代表的天河区中小学“学科+科学”“科学+项目”科学教育课程。
广州奥林匹克中学的办学目标:建设质量优异,科技、体育、艺术三翼齐飞的特色学校。实现路径是以“科技+”为方向,以体育为保障,打造思维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近三年学校高速发展,高考特控增值率已连续三年在广州领先;开办智谷校区扩大规模,构建了十二年教育体系,实现贯通式衔接培养;牵头组建广奥教育集团强化办学影响,带动了学区和教育集团发展。实现了学校教学质量、学校规模、学校品牌的同步提升。
广东科技报记者 麦博
通讯员 池艳婷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来源:广东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