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控制权风波|科创要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1 03:00 2

摘要: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对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Order),要求安世及其下属所有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全球30个主体对其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不得进行任何调整,有效期为一年。

2025科创要闻No.42/ 10月13日-10月17日

本期要闻汇总:林骏杰

Nexperia(安世半导体)在荷兰遭遇“控制权劫持”,牵动全世界的目光。

2025年10月12日,闻泰科技(600745.SH)的一纸公告,揭开了关于其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风波。

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对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Order),要求安世及其下属所有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全球30个主体对其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不得进行任何调整,有效期为一年。

次日,安世半导体的荷兰籍高管代表公司向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提交了启动对公司进行调查和采取临时措施的紧急请求。同日,法庭在未庭审的情况下直接暂停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的执行董事职务,并将裕成控股有限公司(闻泰科技注册于中国香港的全资子公司,系安世半导体控股的唯一股东,以下简称“裕成控股” )持有的安世半导体股份托管给独立第三方。

作为母公司的闻泰科技,瞬间丧失了对这家核心子公司的控制权。

2018年,当时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ODM厂商闻泰科技斥资33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从恩智浦(NXP)剥离出来的安世半导体,进入半导体行业。

安世半导体主要从事半导体功率器件、模拟芯片等产品的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服务。在中方资本帮助下,安世半导体加大研发投入、经营向好,至2024年10月已还清所有前期债务,业务规模扩大。闻泰科技也逐步剥离ODM业务,将业务重心往半导体倾斜。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半导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25亿元,占比超三成。

2024年12月,闻泰科技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扩大最终用户管制范围以涵盖特定清单上实体的关联主体》的临时最终规则(IFR),明确任何被实体清单公司控制超过50%的企业,都要面临同等限制,即“穿透规则”。这导致出口管制扩大至安世半导体。

在10月16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荷兰的行动是美方利用“穿透规则”打压中国企业的明显例证。

中国外交部则重申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安世半导体的客户们也坐不住了。10月16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 发布公告称,如果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中断的问题不能立即得到解决,欧洲汽车制造业可能会受到严重干扰。据介绍,10月10日,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收到安世半导体的通知,称这一系列事件导致他们无法保证再向汽车供应链交付芯片。

10月18日,一份由安世半导体全体中国员工发出的《致客户通知书》披露:荷兰总部已通知将不再支付中国员工薪酬,并全面中断了他们的公司系统权限。

10月19日,安世中国发布公告,明确告知:员工继续执行安世国内公司的工作指示,对于任何其他未经安世国内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外部指示,员工有权拒绝执行。安世中国是独立运营的中国企业,全体员工应只听从中方法定代表人的指令,薪资由国内公司照常发放。

安世中国与试图接管它的荷兰总部进行了战略切割,走上依靠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独立自救”之路。

目前,这场争夺战仍在持续发酵。

地缘政治下,半导体发展充满波折,充满变数的海外并购,在别人的规则下随时可能遭遇风险,是企业必须直面的现实。

全力以赴科技自主,构建内生长链,虽道阻且长,却是唯一可靠且必须走通的道路。

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相信会从这场惊心动魄的对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中国科研界,本周在计算新范式与高精度成像技术上也取得两项重要进展。

基于阻变存储器的新型计算架构

10月13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孙仲团队及合作者在《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发表论文Precise and scalable analogue matrix equation solving using resistive random-access memory chips,报告他们研制出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高精度、可扩展模拟矩阵计算芯片,首次实现了在精度上可与数字计算媲美的模拟计算系统,将传统模拟计算的精度提升了五个数量级。基准测试表明,在相同精度下,该模拟计算方案可提供比当前最先进数字处理器(GPU)高1000倍的吞吐量和高100倍的能效。

该研究突破了模拟计算的世纪难题,在后摩尔时代的计算范式变革中取得重大突破,可赋能多元计算场景,为应对人工智能与6G通信等领域的算力挑战开辟了全新路径。

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

10月15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方璐团队在《自然》(Nature)发表论文Integrated lithium niobate photonics for sub-angstrom snapshot spectroscopy,报告他们成功研制出的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

研究团队提出可重构计算光学成像架构,将物理分光限制转化为光子调制与重建过程,通过挖掘随机干涉掩膜和铌酸锂材料的电光重构特性,实现了高维光谱调制与高通量解调的协同计算,由此研制出“玉衡”。

“玉衡”芯片约2厘米×2厘米×0.5厘米,可在400-1000纳米的宽光谱范围内实现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每个像素均可获取完整的光谱信息,快照光谱成像的分辨能力(R=12,000)提升了两个数量级。

“玉衡”攻克了光谱成像系统的分辨率、效率和集成度难题,突破了光谱分辨率与成像通量无法兼得的长期瓶颈,可广泛应用于机器智能、机载遥感、天文观测等领域,是中国智能光子技术在高精度成像测量领域的新突破。

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

责编 黄金萍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