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驱动发展 走出富民新村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1 02:34 2

摘要:10月16日清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吉曲河畔的外户卡村还裹着薄雾,驻村第一书记刘小虎已快步走向合作社的燕麦草种植基地。“雨水多,得抓紧收,不然入冬后牦牛饲草料要紧张了。”他话音未落,便弯腰加入收割队伍,与村民们一同穿梭在田间。收割机轰鸣作响,一捆捆沉甸甸的燕

本报记者 王煜鹏 通讯员 拉吾东周

10月16日清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吉曲河畔的外户卡村还裹着薄雾,驻村第一书记刘小虎已快步走向合作社的燕麦草种植基地。“雨水多,得抓紧收,不然入冬后牦牛饲草料要紧张了。”他话音未落,便弯腰加入收割队伍,与村民们一同穿梭在田间。收割机轰鸣作响,一捆捆沉甸甸的燕麦草被迅速搬运上车,欢声笑语在3780米的高原田野间回荡。

这个距囊谦县城130公里的半农半牧村,曾因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农牧产业长期起色不大。2025年8月,来自青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刘小虎接过同事赵全邦的接力棒,成为新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刚到任便投身忙碌的收割季。

“党建引领是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刘小虎口中的发展密钥,正是外户卡村的振兴根基。在上一任书记赵全邦带领及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村里成立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打造“千亩青稞基地”,探索出“青稞种植+牦牛养殖”的富民路。全村218户农牧民以土地、草场、牲畜入股,实现入股分红、务工增收、技能提升等多重收益。

村党支部书记巴丁算起丰收账:“2023年收青稞10.5万公斤,种植业分红46.49万元;2024年通过青海首农玉树供应链发展公司出栏牦牛50头,收益超40万元。”春播秋收间,合作社间接带动114户农牧民务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如今合作社存栏牦牛300多头,“饲草补饲+自然放牧”的养殖模式成效显著。

更让村民自豪的是,合作社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现场审核,黑青稞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青稞、燕麦获得绿色证书,种养双发力、双同步的成熟模式让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如今的外户卡村,千亩良田年年丰茂,养殖产业链不断延伸,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越走越坚实。

夕阳下,刚收完燕麦草的村民脸上汗珠晶莹。刘小虎望着连片的青稞田说:“只要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外户卡村的日子一定会像青稞一样节节拔高、粒粒饱满。”

《青海日报》(2025年10月21日 第7版:党建)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