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岁CBA得分王被NBA30队拒绝后,连夜飞美签下NCAA,教练一句明年我送你去选秀,全网等着看打脸还是封神。
21岁CBA得分王被NBA30队拒绝后,连夜飞美签下NCAA,教练一句明年我送你去选秀,全网等着看打脸还是封神。
落选那天,林葳没回国,手机关机,一个人留在洛杉矶球馆加练到凌晨三点。
球馆管理员关灯催他走,他回了一句:再投五十个,我怕回去就再也来不了。
这句话被隔壁训练师录下来发在社交平台,播放量两天破三百万,评论区最高赞只有四个字:别回CBA。
回国确实是最舒服的路。
浙江给他开出五年顶薪,广告合同七位数,机场接机的球迷拉横幅喊他城市英雄。
父母把合同拍成照片发过去,他只回了一条:再等等。
等等的背后是三张机票。
一张去澳洲NBL,工资低,对抗凶,上赛季三个中国球员全被裁。
一张去G联赛点燃队,名气大,球权少,全队都在刷数据,谁拿球谁投。
第三张去俄勒冈大学,没工资,先坐一年冷板凳,主教练Dana Altman递给他一份训练表,最后一行写着:明年六月,我带你去选秀大会。
他选了第三张。
签约那天,Altman没谈战术,只给他看了一份名单:过去十年从我手里进NBA的十二个后卫,平均年薪税后四百三十万美金。
林葳在名字旁边写了自己的英文名,字母刚落笔,Altman把笔收走:能不能留下,看你明年三月之前能防住谁。
CBA的得分王在NCAA连首发都没锁定。
队内热身,他第一次对位五星后卫KJ Evans,被生断两个,回防慢一步,教练直接换他下场。
那天回宿舍,他把录像看了七遍,第二天提前两小时去球馆,拉着助理教练练无球冲刺,跑到抽筋,自己爬着去更衣室。
国内媒体说他降维打击,其实他在补最基础的课。
CBA一场球八十个回合,NCAA一百二十个,每个回合都在跑战术,跑错一步,队友整季不再给你球。
林葳把战术本拆成三份,一份贴宿舍墙上,一份塞枕头底下,一份带进浴室,防水膜包着,洗澡也背。
数据不会骗人。
前十五场,他场均7.4分,命中率38%,三分不到三成,球迷留言:又一个曾凡博。
第十六场打UCLA,他替补出场二十七分钟,砍了24分,最后三分钟连拿9分,一个急停跳投一个追身三分一个抢断反击,全美直播解说站起来喊:This kid is from China?
那天之后,球探开始坐第一排。
NBA Draft Room更新预测榜单,把他放进次轮后段,评语只有一句:能持球投,能无球跑,防守还在线,年龄21,可刮。
林葳自己刷到这条,截图发给中方经纪人,配文:再往前五十位。
经纪人回他:想进前五十,先把助攻翻一倍。
于是他改打法。
之前借掩护直接拔,现在借掩护先找人,队友空位不出手,他自己冲篮下造犯规。
五场比赛助攻从1.8涨到4.9,失误只多了0.3,教练把他拉上首发,队长把更衣室中间的位置让出来。
中国球迷最关心的是对比:杨瀚森有身高,曾凡博有臂展,林葳有什么?
体测给出答案:原地起跳84厘米,助跑97厘米,折返跑11.2秒,三项全是本届参选后卫里前十。
球探报告写:身体硬件不输任何美国同龄人,对抗还差三公斤肌肉,夏天补得上。
Altman给他算过一笔账:
留在CBA,五年拿八千万人民币,税后半亿,舒服,但NBA大门基本关死。
来NCAA,一年零收入,万一打不出来,回去只能重新签B类合同,起薪五十万。
林葳听完只问一句:如果进了NBA,第二年就能拿百万美金,对吧?
Altman点头,他就在合同上签字。
那天是6月30日,他给自己设了倒计时:明年6月22日,选秀大会,名字能不能被念到,就这三百五十六天。
现在他每天称四次体重,早上114.6磅,晚上115.8磅,多出来的两磅是肌肉。
食堂阿姨说他吃得像机器人,鸡胸肉水煮,西兰花不加油,米饭按克称。
他笑着回:等我选秀那天,回来请你吃炸鸡翅。
国内俱乐部没放弃,常规赛刚结束,总经理飞美国看他,带了一份新合同:三年五千五百万,签字当天首付三千万。
林葳把合同原封不动退回去:明年这个时候,要么我签NBA,一分不要,要么我回去,一分钱不涨。
总经理在机场候机室打开直播,镜头里林葳正在练底角三分,连续进九个,第十个砸筐弹出来,他捡球重新来。
直播弹幕刷屏:这哥们疯了吧。
疯不疯,明年六月见。
现在他场均13.2分4.1助攻,三分命中率拉到37%,选秀预测从97位升到52位,还在涨。
球探说他再往前冲二十位,就能稳进小绿屋,那里坐着父母,穿着定制西装,听总裁念自己名字。
林葳把那张预测榜单设成手机壁纸,屏幕一亮,就能看到自己名字后面跟着两个字母:SG。
他说:等这两个字母前面加上China,我就回国,把落选那天的机票烧掉。
中国球员最怕的不是落选,是没人再敢选。
林葳把怕字撕了,换了一个字:赌。
赌一年青春,赌一身伤病,赌一个可能。
赢了就留下,输了也不回CBA养老。
他说:真打不上NBA,我就去欧洲,去澳洲,去任何还能涨球的地方,三十岁之前不回国。
这番话被美媒做成海报,挂在球馆门口,下面一行小字:
Not here to vacation,here to take a job。
翻译过来很简单:不是来旅游,是来抢饭碗。
抢不抢得到,明年六月给你答案。
来源:星空中闪烁跳跃的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