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的挺拔——记泰安市中心医院市立院区脊柱关节外科周立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7 23:42 3

摘要:泰安市中心医院市立院区脊柱关节外科的病房里,一位护士正俯身为患者调整支具。她的指尖轻柔却坚定,口罩下的微笑如春风化雨,抚平了无数患者的焦虑——她就是周立燕,一位用十六年光阴在脊柱的“生命之柱”上书写康复奇迹的提灯者。从青涩护士到科室脊梁,她以专业为舟、仁心为桨

泰安市中心医院市立院区脊柱关节外科的病房里,一位护士正俯身为患者调整支具。她的指尖轻柔却坚定,口罩下的微笑如春风化雨,抚平了无数患者的焦虑——她就是周立燕,一位用十六年光阴在脊柱的“生命之柱”上书写康复奇迹的提灯者。从青涩护士到科室脊梁,她以专业为舟、仁心为桨、学习为帆,让佝偻的身躯重获挺拔,让绝望的眼眸重燃希望。


专业为舟,托起生命的脊梁

脊柱关节外科的病房里,躺着的大多数是被病痛折弯了脊梁的患者,而周立燕的工作,就是为他们重新撑起一片晴空。术后患者常常被疼痛与康复难题困扰,她不仅手把手教患者用呼吸训练缓解疼痛还制作个性化翻身计划,避免压疮风险;与团队成员一起录制康复训练视频,详细讲解康复步骤,拆解成老人也能看懂的分解动作。曾经一位年过九旬老太太因雨天滑倒导致左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被紧急送入病房。面对这位超高龄患者,手术团队与患者家属进行了细致的术前沟通,详细讲解了手术方案及可能的风险,并制定了周密的应急预案。“大娘,我们不仅要让您站起来,还要让您自己走回家。”术前沟通时,周立燕握着老人布满老年斑的手,用这句话帮助老人树立康复的信心。护理康复团队遵循快速康复理念,加强术前术后疼痛护理管理,优化快速康复锻炼流程,帮助患者强化锻炼、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让患者在术后第一天便可下地行走,康复过程顺利且迅速!患者术后的每一次翻身、每一步站立都牵动着周立燕的心。“张阿姨,您看这个视频里的动作要慢一点,我们先练习床边坐起。”她蹲在患者床边,用手机循环播放康复视频,手指轻点屏幕,细致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在她们团队的悉心指导下,许多患者术后24小时内就能下地行走,大幅缩短了住院时间。

仁心为桨,划向生命的暖流

在周立燕的护理哲学中,“微笑”是治愈的良药,“倾听”是沟通的桥梁。她习惯弯腰与患者平视交流,指尖轻触他们的肩头传递安心;每次与患者及家属对话,总是面带微笑,让人如沐春风。周立燕始终相信,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次耐心地倾听,往往比药物更能治愈患者的伤痛。微信上,她为患者及家属24小时在线答疑,甚至深夜接到咨询仍温柔回应:“别担心,我帮您联系值班医生。”这份温暖,曾让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重燃希望——儿子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常年卧床,父亲为其治病耗尽积蓄。周立燕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不仅协助他们申请医疗救助,还自掏腰包购买生活物资,她每天下班后都会到病房探望,指导他按摩僵硬的关节,用温热的毛巾擦拭身体,像照顾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周护士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患者父亲含着泪说。她的关怀也延伸到病房之外。她多次跟随科室团队成员一起,走进社区开展义诊活动,细心地为每一位居民进行检查,为老人们讲解了如何科学锻炼、合理饮食等健康知识,帮助大家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学习为帆,驶向护理的深海

护理事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周立燕深知,只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守护患者健康。她主动申请到广州军医总院进修,系统学习脊柱外科专科护理技术。在进修期间,她白天跟着带教老师参与手术配合,晚上查阅文献撰写学习笔记,将先进的快速康复理念和精细化护理流程带回科室。回到医院后,她立即组织护理团队开展专项培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规范。“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患者的一生。”每次开培训会时,她常这样提醒团队。为了将这句话落到实处,她将护理流程详细拆解:术后翻身时手臂的支撑角度、支具松紧度的调整,甚至患者呼吸节奏与康复动作的配合……每一项都被她纳入培训要求。去年,团队为一名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外伤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置钉长节段固定手术,她协助团队成员一起,提前制定围手术期护理预案,从体位摆放到术后支具佩戴,从心理疏导到家属沟通,事无巨细。并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从最初的简单肢体活动,到逐渐增加脊柱的活动度训练,让患者的康复之路越走越顺。如今,周立燕的笔记本扉页上仍写着进修时导师的赠言:“护理的深海没有终点,唯有以学为帆,才能抵达生命的彼岸。”她将此化作行动,在晨会上鼓励年轻护士:“我们的每一次学习,都是在为患者多点亮一盏灯。”

在脊柱外科的走廊里,周立燕的身影总是步履匆匆却又沉稳坚定。她用十六年的坚持,让生命之柱重获挺拔;她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春风化雨的温柔,让南丁格尔的精神薪火相传。灯光之下,她的身影与团队并肩——那是一片用专业与温情筑起的灯塔,照亮无数患者重获新生的航程。

(通讯员:李婧、董晓婷)

来源:悦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