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0日,苹果股价飙升至259.87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市值一度达到3.85万亿美元(现汇率约合27.4万亿元人民币)。消息一出,朋友圈、财经圈、投资群,全在刷“苹果又赢麻了”。但这次的“高光时刻”,不仅仅是因为股价,更是因为 iPhone17系列的市场表
大家好,我是高恒,这里是高见观潮。
苹果又一次站上了“科技股之巅”。
10月20日,苹果股价飙升至259.87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市值一度达到3.85万亿美元(现汇率约合27.4万亿元人民币)。消息一出,朋友圈、财经圈、投资群,全在刷“苹果又赢麻了”。但这次的“高光时刻”,不仅仅是因为股价,更是因为 iPhone17系列的市场表现,和苹果对中国“双11”战场前所未有的主动出击。
作为一个长期观察科技领域的创作者,我想说,这背后是消费电子进入“后智能手机时代”后,苹果为数不多的一次“打满全场”的漂亮仗——它没有单靠一场发布会赚足眼球,而是用产品实力+渠道策略+节奏管理,实现了一次股价、销量、品牌的三线共振。
我们首先聊聊股价。苹果市值逼近4万亿美元,在2025年这个动荡的大环境下,看起来甚至有点不合逻辑:欧洲消费低迷,中国增长承压,美国本土市场早已饱和,换机周期延长成了行业共识。可它偏偏逆势上涨,而且涨得这么稳,这么猛。
我们再来看支撑它股价上涨的核心——iPhone 17系列的销量表现。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最新数据,iPhone 17系列在美国和中国上市后前10天的销量,比上一代iPhone16系列同期高出14%,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特别是考虑到 iPhone 16 系列已经不是一部“弱机型”,当时也是有很多口碑和市场期待的。
但这一代,苹果确实做出了“久违的诚意”:A19 芯片+大容量起步+屏幕体验的升级,再加上Pro Max那颗主摄“史上最强”宣发成功带节奏,在实打实的产品力支撑下,消费者用钱包投票。
尤其是标准版iPhone 17,需求显著高于去年的799美元iPhone 16,表明“基础款≠简配款”的产品逻辑被市场认同了。换句话说,苹果终于把“亲民价+不将就”这件事,做对了一次。
对于产品增长的原因,Counterpoint数据就指出,苹果最新的旗舰机型正吸引那些在疫情期间购买上一部手机的用户进行换新升级。其配备了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摄像头系统、改进的散热结构,以及近年来最显著的一次外观重新设计,而标准版iPhone 17的热销则另有分析师指出,此次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屏幕性能的提升、存储容量的增加以及 A19 芯片的升级。
但这次更有意思的,是苹果在“双11”上的第一次真正“卷”了起来。
今天天猫Apple Store官方旗舰店宣布加入“双11”大战,活动将于10月20日20:00开启。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17 Pro系列首次降价300元,支持12期免息,Pro Max最早也有券后9699元的价格,注意,这是苹果官方渠道首次在新品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打出价格策略,而不是像往年那样“看着第三方玩命卷”,但是有意思的是,标准版iPhone 17不参与降价。
所以我们要意识到,这代表苹果的渠道策略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具体我觉得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从守势到主动:以往苹果在中国的销售逻辑是“产品打头阵,经销商抄底价”,自己在官方店铺维持“高贵冷艳”。这次是官方旗舰店带头降价,把价格主导权收回手里。
二、精准拦截换机人群:这波活动的目标人群很明确——Pro系列用户,也就是愿意为影像、芯片体验买单的核心消费层。苹果没有打乱整个定价体系,只降Pro,不动标准版,这种精准投放,其实非常“高段位”。
三、联合补贴的通吃策略:不仅有300元惊喜券,还有以旧换新最高2100元的组合拳,加上平台补贴、叠加国补优惠……这波操作真是既要销量,也要利润,还不想伤品牌调性。
所以回头看,苹果这波为什么能“三喜临门”:股价冲新高、销量涨两位数、用户情绪回暖?
本质上,它踩准了换机周期节点+中国大促节点+产品力兑现节点三重周期叠加的节奏。
换句话说:从2020年疫情爆发后,很多人到现在才真正进入换机窗口期;中国“双11”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狂欢场,连高端品牌都开始“务实”;而这时,苹果刚好在产品上来了一次久违的“全面升级”——不管是屏幕、芯片,还是摄像系统,都拿出了点“Pro 该有的样子”。
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苹果这次没有藏着掖着——在全球消费疲软之际,中国仍是全球最大、最具爆发力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一,而“双11”是这个市场的超级窗口。你不下场,就是放弃。
苹果终于明白了这一点,也愿意主动参与游戏了。当然,这场胜利背后也不全是玫瑰花。
比如说标准版iPhone 17并没有参与降价,这让一些“中端换机人群”失去了参与感;再比如部分机型发货时间仍然较长(Pro要15天,proMax要22天),说明供应链的调度仍有压力;更大的问题是,Pro系列销量固然猛,但整体行业是否真的走出换机周期的低谷,还需要更多数据去佐证。
更别说,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苹果每年只能靠一款产品扛起3万亿美元的市值,这种单点支撑是有风险的。Vision Pro至今没有打开局面,iPad/Mac系列逐步边缘化,AI进展至今不明朗。苹果“后 iPhone 时代”的战略焦虑,并没有因为这一次销量上涨而完全解除。
但至少现在,它还在赢。而且这次,赢得漂亮。
所以,苹果股价创新高,不只是股市的乐观情绪在作祟,也不是市场情绪过热的投机操作,它反映的,是这家科技巨头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环境中,依旧具备“精密调度+市场应变+产品兑现”三位一体的能力。
一句话总结:这不是一场意外的狂欢,是一场有章法的胜利。
而苹果,也许还远未到顶。
来源:小林科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