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来,“职超”或许会成长为足球品牌,但它的真正价值,永远在于那些为梦想奔跑的职工,那些为荣誉拼搏的各行各业用人单位,那些为时代添彩的劳动者奋斗故事。在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道路上,“职超”正以职工之名,为奋进中国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
转自:劳动午报
未来,“职超”或许会成长为足球品牌,但它的真正价值,永远在于那些为梦想奔跑的职工,那些为荣誉拼搏的各行各业用人单位,那些为时代添彩的劳动者奋斗故事。在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道路上,“职超”正以职工之名,为奋进中国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
秋意正浓,绿茵场上,职工球员的激情却如火如荼。10月15日,以“绿茵燃激情 职超绘华章”为主题的2025中国职工足球超级联赛在大连、西安、武汉三地同时拉开战幕。36支职工代表队、千余名球员、80余场激烈角逐,一场属于全国4亿多职工的体育盛宴战事正酣。在“村超”“苏超”等现象级赛事频出的今天,“职超”的举办,是时代呼唤与职工需求的必然回响。它不仅是足球运动的拓展,更是职工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用人单位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以及社会正能量传播的重要载体。
以体育之光,照亮职工精神家园。职工体育从来不只是强身健体的简单命题。在全国总工会的指导下,“职超”以足球为媒介,为职工搭建起一个展现自我、凝聚力量的舞台。正如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相关负责人所言,职工体育是“凝聚亿万职工奋斗力量的重要抓手”。足球运动的魅力,在于其集体性、对抗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当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换上球衣、踏上绿茵场成为驰骋赛场的追梦人,他们在传球、跑位、射门的默契配合中,能够深化对团队协作的理解;在比分落后时的坚持、胜利时刻的欢呼中,可以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这种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恰恰是新时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体育领域的生动映照。
以文化之力,赋能发展软实力。纵观世界足球史,曼联、拜仁、AC米兰等豪门俱乐部皆诞生于工业城市,其发展轨迹与工人阶级的成长息息相关。同样,在中国,职工足球曾是企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连造船厂足球队1952年创造的传奇,到今日“职超”赛场上劳模郭明义、大国工匠戴振涛的开球仪式,职工足球始终承载着中国工人阶级的荣耀与梦想。“职超”的举办,不仅是职工的节日,也是用人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契机。它通过足球讲述各行各业故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社会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源于技术与管理,更源于职工的归属感与凝聚力。“职超”通过赛事整合用人单位资源、展示用人单位形象,让职工在出征的过程中激发集体荣誉感,让赛场成为用人单位文化的延伸“战场”。正如中信银行与大连金普新区代表队的揭幕战,胜负之外,更是企业与职工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生动写照。
以时代之需,激活社会足球生态。近年来,国务院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7万亿元的目标。“职超”的适时推出,正是响应国家政策、推动社会足球普及的关键举措。与职业联赛不同,“职超”扎根职工群体,以“全民参与”为特色,既降低了足球参与门槛,又拓宽了体育消费场景。更重要的是,“职超”以4亿职工为基座辐射亿万家庭,其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当父亲在绿茵场上奔跑,孩子在看台上欢呼,足球的种子便悄然播撒。这种“以职工带动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的传播模式,将为我国足球文化的培育提供深厚土壤。正如世界足坛名言所说:“足球是社会幸福的催化剂。”“职超”的意义,不仅在于赛场上的输赢,更在于它能否成为职工幸福生活的助推器、社会正能量的发源地。
以未来之望,绘就奋斗新篇章。“职超”的举办启示我们,体育不仅是竞技,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职工需要这样一个释放激情、联结彼此的平台;用人单位需要这样一扇展示形象、凝聚人心的窗口;社会需要这样一股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力量。这场属于全国职工的足球盛宴,正在用奔跑的脚步丈量梦想的距离,用滚动的足球传递时代的脉搏。当我们看到赛场上的汗水与笑容,听到看台上的呐喊与掌声,便会深刻理解:“职超”之所以不可或缺,正是因为它让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成为赛场上的英雄,让拼搏与团结的精神在绿茵场上熠熠生辉。
□郭丽华
来源:刃牙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