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声做事”背后的能量法则:别让到手的单子,从你嘴边溜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0 15:40 2

摘要:前几天,部门的小伙子问我:“为什么你总是提醒我们,重大项目落地前,要像烧水壶一样把盖子捂紧?”

图片源自网络

| 嘿咻讲保险

| 插图源自网络,侵权立删

日更 | day 129

干保险,有时候你不是在保密,是在养一股“成事儿的气”

前几天,部门的小伙子问我:“为什么你总是提醒我们,重大项目落地前,要像烧水壶一样把盖子捂紧?”

我反问他:“你见过哪壶水一边烧开,一边还忙着向全世界展示冒泡的?”

这话听着像老生常谈,但我想说的“事以密成”,根本不是怕别人偷方案、抢客户——那是表象。

真正的原因是:成事的核心在于养护一股“心气儿”,而最损耗这股能量的,恰恰是过早的展示欲,这口气儿,最怕漏。

我入行前几年,也曾学着别人在朋友圈一天发7,8条产品海报,在群里刷屏“限时优惠”。

结果呢?客户问我“你是不是业绩压力太大?你们公司怎么这么激进?”

那一刻我突然醒悟:越是用力,越显得你焦虑;越是安静专业,越让人想靠近。

刚带团队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那些总在朋友圈晒“即将签约大单”的伙伴,往往最后无声无息;而默默研读条款、梳理客户资产配置的同仁,反而持续产出稳定业绩。

这其实和烧水是一样的道理:

你得持续不断地给它加热,让热能一点点在水里积聚。

水从10度,到50度,到90度,看起来都没什么本质变化。

但只要能量积聚到99度,再添一把火,它就会瞬间“沸腾”,从液态变成气态,完成一次生命形态的跃迁。

这个过程,最怕的是什么?

是漏气。

你这边火烧得正旺,那边壶盖留着一条大缝,热气“呲呲”地往外冒。

结果就是,烧了半天,水还是温的。

保险人真正宝贵的,正是那股“非要把这件事做成”的狠劲。可惜很多人在水还在温着时,就忍不住掀开壶盖——

比如提前宣布要冲刺年度冠军,收获一堆点赞后反而泄了劲;比如把未成熟的方案拿出来炫耀,被不同意见搅乱心神;比如在群里晒半截子的业绩,沉浸在虚假繁荣中。

等真正需要全力冲刺时,才发现那口最珍贵的心气儿,早已从这些缝隙中漏光了。

图片源自网络

有人担心:不发声会不会被遗忘?不发声怎么展现专业价值?

我想说的是:保险服务的本质是长期信任,而信任就像种树:

根扎得深,就不怕没阴凉。

上个月处理一个企业主保单,我闷头做了三件事:

把他行业近三年的政策变动整理成时间轴对比了六家同业公司的同类产品细则做了五套不同的缴费方案对比图

交方案时,客户翻着47页的风险方案说:“这三个月没见你发朋友圈,原来在憋大招。”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保险人要学会给自己营造“无菌环境”

退出无效群聊——那些只会抱怨市场、传播焦虑的群,趁早退出学会礼貌示弱——有人打探业绩,就说“还在努力学习中”打造专属工作仪式——抽出时间,沉下心来研读和提升,设定自己的“静默时间”

记住:你的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把回应外界期待的精力,转化成服务客户的专注力,这才是持续开单的秘诀。

刚入行的伙伴总问:“怎么快速获客,快速开单”

我的答案永远是:回到桌前,把条款读透;走到客户边,把需求问细。

你的专业,自己会说话。

这世上没有哪份保单是靠“喊”出来的,但每一份扎实的保障背后,一定有个沉得住气的人。

与其急着告诉世界你要做什么,不如先做到——当客户提起保险时,第一个想到你安静而可靠的脸。

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嘿咻讲保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