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9日早上7点,我蹲在手机屏幕前,看着叶锐聪妈妈邓惠东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一路飙到8万+。镜头里,叶锐聪戴着口罩,手指关节把舅舅的手攥得发白,车窗玻璃映出他紧绷的侧脸——这哪是认亲,分明是被架在聚光灯下的孩子,连呼吸都透着怯生生的紧张。
# 8万直播间里的认亲泪:当寻亲仪式变成流量秀场,我们该醒醒了!
10月19日早上7点,我蹲在手机屏幕前,看着叶锐聪妈妈邓惠东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一路飙到8万+。镜头里,叶锐聪戴着口罩,手指关节把舅舅的手攥得发白,车窗玻璃映出他紧绷的侧脸——这哪是认亲,分明是被架在聚光灯下的孩子,连呼吸都透着怯生生的紧张。
车窗外,老家的土路在晨光里泛着湿意,舅舅还在低声叮嘱:“到时候就说‘我终于回家了’,咱不认生,咱就认自个儿人。”叶锐聪没说话,只是把脸往车窗上贴了贴,像只受惊的小兽。我突然想起去年谢浩男认亲时,他爸爸谢岳在酒店门口拦住记者的样子:“孩子刚回来,别拍了,给我们点空间。”当时我还笑他小题大做,现在才明白——有些痛,隔着屏幕根本看不真切。
车子停在村口时,我手机屏幕上的弹幕突然炸了:“锐聪妈妈快开门!让我看看儿子!”“这就是那个被拐17年的孩子吗?”叶锐聪刚下车,车门就被人从外面顶得死死的,几个举着手机的人恨不得把镜头怼到他脸上。舅舅一边挡着镜头一边喊:“让让!孩子紧张!”可人群像疯了似的往前涌,我仿佛能听见邓惠东在车里压抑的哭声。
冲进院子的那一刻,我彻底破防了。所谓的“认亲仪式”,不过是挤在堂屋中央的一家人,被二十多个举着手机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有人踩着门槛拍,有人趴在地上拍,连趴在门框上的小孩都举着平板录视频。叶锐聪的妈妈邓惠东站在儿子身后,一边抹眼泪一边对着镜头喊:“别拍了!这是我家!求你们出去!”可弹幕里还在刷:“拍得好!这才是热点!”
后来我才懂,为什么邓惠东要在直播间哭着喊“请尊重”。不是不理解大家的热情,是这股热情太烫人了——烫得寻亲的人不敢哭,烫得认亲的人不敢笑,烫得本该温情的仪式变成了“流量采集现场”。
记得谢浩男认亲时,谢岳选在酒店办仪式,门口摆了保安,亲友团拉起人墙,连记者都只在警戒线外采访。当时有网友骂他“摆架子”,现在看看叶锐聪这场面,谁才是真正的“摆架子”?深圳和东莞的习俗不同,谢浩男在深圳长大,叶锐聪在东莞被找到,两地的仪式本该有差异,可总有人把“认亲”当“打卡”,把“团圆”当“剧本”。
最扎心的是叶锐聪那句“不太喜欢镜头”。当舅舅问他时,他明明眼里有光,却还是低着头说“怕”。我想起我那12岁的侄女,每次被镜头对着就脸红,更何况是叶锐聪这样刚走出阴影的孩子。他不是明星,不是网红,他只是个找了17年家的普通孩子,他的眼泪、他的紧张、他的“终于回家”,都该是私密的温情,不是被8万人围观的“故事”。
现在邓惠东直播间的在线人数还在涨,有人说“锐聪妈妈直播赚流量”,有人说“这是炒作”。我摸着良心说,换作是你,经历17年骨肉分离,好不容易和亲人重逢,愿意把每一秒都暴露在镜头下吗?我知道有人是真心为他们高兴,可那些举着手机挤破门、堵着路不让走的人,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被堵在门外的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想?
认亲不是选秀,团圆不该被围观。我们总说“家是港湾”,可当叶锐聪被8万双眼睛盯着认亲时,港湾早成了“流量广场”。那些喊着“给我看看孩子”的人,你们要的到底是亲情,还是“我见证了热点”的虚荣?
最后,我想对所有关注叶锐聪的人说:别再让镜头变成利刃,别再让热情变成伤害。给他们一点时间,一点空间,让“我终于回家了”这句话,能带着温度落在亲人的怀抱里。毕竟,我们每个人都该懂:真正的团圆,从来不需要8万人的见证,只需要一家人的拥抱。
(有人说“我只是想看看热闹”,可热闹过后,叶锐聪和他妈妈要面对的,是一辈子的伤痛与温暖。我们与其围观别人的故事,不如想想:如果我们是那个被拐的孩子,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
来源:阿夏爱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