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9日,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第二站赛事中,中国归化选手林孝埈再度遭遇滑铁卢。
2025年10月19日,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第二站赛事中,中国归化选手林孝埈再度遭遇滑铁卢。
继首周比赛三个单项均未晋级决赛后,本周他在男子500米和1500米项目中均因犯规被取消资格,仅在男子1000米通过复活赛获得微弱晋级机会。
这一连续失利不仅使其个人冬奥前景蒙上阴影,更引发韩国媒体质疑中国短道速滑队归化策略的合理性。
林孝埈的失利始于技术细节的失控。
在16日进行的男子500米预赛中,他于第三组登场,弯道超越时与法国选手发生碰撞双双摔出赛道,裁判判定其危险动作犯规。
随后在男子1500米四分之一决赛中,他因直道末端让道失败再度被罚,两项目均失去复活赛资格。
17日的男子1000米预赛虽未犯规,但他在最后一圈加速时失控摔倒,仅凭赛事对摔倒选手的复活规则勉强晋级。
这种技术变形与其巅峰期形成鲜明对比——2018年平昌冬奥会他曾在1500米夺金、500米摘铜,而2024年世锦赛仍能成就“三冠王”。
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整体表现折射出更深层危机。
本站赛事中,孙龙与刘少昂发挥稳定:孙龙在500米以40秒913小组第一晋级,刘少昂在1500米滑出2分17秒208直通半决赛。
但女队仅张楚桐一人闯入女子1000米四分之一决赛,其余选手均止步初赛。
这种“男强女弱”格局使得队伍冬奥夺金希望集中于男子接力项目,而林孝埈的状态下滑直接冲击团队战术布局。
更严峻的是,根据国际滑联规则,冬奥资格配额需依据前四站世界杯总成绩分配,林孝埈的连续失分可能导致中国队在男子个人项目仅获1-2个名额,无法满额参赛。
韩国媒体的批评直指归化策略的短视。
韩媒《X体育新闻》指出,林孝埈自2020年归化中国后始终未恢复巅峰状态,2022年因国籍变更未满三年错过北京冬奥会,2023年虽在德累斯顿站夺冠,但肩部手术后竞技水平波动剧烈。
其近期比赛中展现的“急躁心态”更成隐患——多次在弯道强行超越引发碰撞,反映其急于证明自己却适得其反。对比韩国队17岁新星林钟彦在首站比赛1500米一骑绝尘的表现,中国短道速滑青黄不接的困境愈发凸显。
赛事数据揭示林孝埈技术环节的全面退化。
其起跑反应时间从平昌周期的0.211秒降至0.234秒,弯道重心控制失误率较2024年世锦赛增加40%。
而对手战术进化同样加剧其困境:加拿大名将丹吉努本站包揽男子三项金牌,其连续加速能力令林孝埈在跟滑战术中难以适应。
中国短道速滑队面临战略抉择。
若林孝埈在剩余两站(11月波兰格但斯克站、11月末未定站点)无法进入决赛,队伍可能调整奥运阵容,将重心转向孙龙、刘少昂的组合。
但历史经验表明,短道速滑项目偶然性极大:2025年世锦赛混合接力赛中,中国队因摔倒提前出局,而本次蒙特利尔站同一项目却凭借刘少昂终点前连超荷韩选手夺金。
这种不确定性为林孝埈的自我救赎留下理论可能。
对于31岁的林孝埈而言,剩余赛事不仅是奥运资格争夺战,更是职业尊严的捍卫。
他在播客节目中曾坦言:“归化运动员需要付出双倍努力才能赢得认同”。
如今,随着波兰格但斯克站临近,他能否在冰面重现其“弯道超越之王”的锋芒,将决定这段跨国体育生涯的最终走向。
来源:白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