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安:人才回乡 更多“年轻的事业”涌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7 22:15 2

摘要:在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普遍趋势下,贵阳市逆势向上,实现常住人口连续10年正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贵阳市常住人口为462.18万人,2024年达660.25万人。南明河水悠悠流淌,乡愁使人驻足停留,也让人回归守护,爽爽贵阳的年轻面孔更多了,新生活更“潮”了

在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普遍趋势下,贵阳市逆势向上,实现常住人口连续10年正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贵阳市常住人口为462.18万人,2024年达660.25万人。南明河水悠悠流淌,乡愁使人驻足停留,也让人回归守护,爽爽贵阳的年轻面孔更多了,新生活更“潮”了,这片土地正展现着青春的新风采,涌现更多“年轻的事业”。

家门口创业就业

5月10日,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萌遇桃花岛“岛主”黄美玲朋友圈更新了一条信息:“卖房回村种地,势必九死一生,但我不畏惧,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身后有一群乡村里的追梦人,有一群要发展家乡的热血青年!我们的目标不是桃花岛,我们将剑指干井的乡村产业振兴,把桃花岛做成撬动干井村产业发展的支点!”

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萌遇桃花岛一角。(受访者供图)

清晨的风携着阳光和花香,温暖又清新。黄美玲一边巡园,一边用手机直播桃子的喜人长势。下午2点,黄美玲用一张背景板、一张桌子和几组灯光搭起直播间。“这是我们自家酿造的桃系列之‘蜜桃玫瑰酒’,采用传统技艺,浓浓蜜桃+玫瑰香,好喝不上头不辣喉咙,瞌睡好睡美容觉走起……”

黄美玲酿造的桃系列之“蜜桃玫瑰酒”(受访者供图)

“作为这个时代的新农人,已不再是停留在单纯的种地了,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提升自我,变得更专业更具备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赋能。”今年2月,黄美玲取得了由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登记证书。

黄美玲和丈夫一起打造的花墙,成为了新的打卡点,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受访者供图)

在乌当区,像黄美玲一样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乌当区下院村布依族青年陈星星,202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戴上围裙、挎上竹篮,投身灰豆腐事业。陈星星不断改良灰豆腐做法,提升口感和品质,每天直播卖豆腐,宣传家乡和布依族文化。

陈星星正在做豆腐。(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贵阳贵安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以产业集聚和特色发展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强化产业协同与资源整合,为“强省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农文旅融合发展

走进红枫湖镇大冲村关口组,蓝白主色调的农房错落有致,干净平整的道路通往每家每户,村口的树枝上,挂满了当地民宿的广告。

红枫湖镇大冲村的民宿。(受访者供图)

“我在朋友圈发了几张民宿和湖景的照片,就有一名安徽客人预订了房间一周。为了丰富游客体验,我们还在民宿内打造了一个非遗工坊,供客人体验蜡染刺绣等非遗手工艺。”穿梭在自家民宿中,大冲村村民李阳梅喜上眉梢。

在乡村旅居产业培育过程中,贵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形成了农户自营、出租流转、委托经营等多主体经营模式。

观山湖区朱昌镇高寨村的“多格·小兰山”民宿营地一角。(受访者供图)

坐落于观山湖区朱昌镇高寨村的“多格·小兰山”民宿营地,则是贵阳一家民宿企业租用当地村民闲置房屋,打造的集旅居民宿、烧烤、农家菜、亲子农场、茶空间为一体的休闲旅居民宿综合体。

“多格·小兰山”负责人袁光胜介绍,营地租用了三栋民房和部分场地,并投入500余万元进行改造。该民宿还和高寨村约定,每年以经营收益的10%给村集体经济分红。“我们去年6月开业,当年实现收入300多万元、收益40多万元,给村集体经济分红4万余元。营地员工一半以上是当地居民,其中两位房东也在我们这务工。”

融合,让贵阳贵安的传统农业焕发新生。贵阳官方伴手礼品牌贵阳礼物与丝恋、贵凤凰、泥猴等贵阳知名企业合作推出29款联名文创新品;青岩古镇则通过“旅游+”模式,发展特色民宿和乡村夜市。“家门口就能致富,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大冲村村委会副主任林科忠感慨。

精准定位产业兴

走进白云区牛场乡石龙村白岩组,整洁平坦的马路,错落有致的房屋,在洁白的房屋外墙上随处可见艳丽的墙绘:身着布依族服饰的村民、美丽的鲜花……这些画作都出自白岩组村民罗兴兵之手。

罗兴兵是一位全网拥有二十余万粉丝的“网红”画家,同时也是一名返乡创业人员。

“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家乡建设越来越好了,和大多年轻人一样,我也选择回来创业。”罗兴兵直言。

罗兴兵正在作画。(郭芮羽 摄)

奋力实现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贵阳贵安的每个村都在努力,每个人都不愿落后。

为了发展村里产业,修文县阳明洞街道幸福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成立了修文乡缘休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幸福村已发展民宿41户,拥有客房377间、集中食堂9家。去年,该村接待游客1200人次,全村旅居综合收入达120万元。

“为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村里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发展‘民宿+’产业,实现‘避暑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幸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大江说。

俯瞰幸福村。(受访者供图)

在距离幸福村35公里的乌当区新堡乡新堡村,村民徐承兵返乡后种了30亩蜂糖李,打造“李香峰岫”农场,发展休闲采摘游和林下种植、养殖;“90后”袁基恒返乡后完成了50多亩的土地调换,用来打造铜鼓庄园,这是一个集农家美食、休闲采摘、农活体验于一体的多业态农场。

“人口回流不是终点,而是高质量发展的起点。”贵阳贵安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方位、深层次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返乡,一幅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中地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