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听说过东北三宝不?“人参貂皮乌拉草”,早先这前俩样确实都是金贵玩意儿,可这乌拉草算啥东西呢?一捆野地里的草杆子,凭啥和千年人参、千金貂皮平起平坐?
大家听说过东北三宝不?“人参貂皮乌拉草”,早先这前俩样确实都是金贵玩意儿,可这乌拉草算啥东西呢?一捆野地里的草杆子,凭啥和千年人参、千金貂皮平起平坐?
还有一点奇怪的是,如今这草咋像凭空消失了似的,连山里人都摇头说“少见喽”!今天咱就扒扒这乌拉草的前世今生,看看它是不是普通的草?
早年间东北那嘎达,冬天气温能达到零下三四十度,不夸张的说,如果冬天光脑带出去都能冻掉人耳朵。这么冷的天气里,富人裹貂皮出门,滋养身体用人参,穷人咋活?全靠乌拉草保暖续命!
这草长得像韭菜叶,细长柔韧,搓软了往牛皮靴子里一塞,脚丫子立马暖烘烘。老话儿说“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穷人离了乌拉草,冻掉脚趾满山跑”。
为啥非得是它?你抓把棉花试试?走两步就黏成坨,透气性差还捂脚。乌拉草可不一样,纤维坚韧如麻,捶打后蓬松得像羽绒,既锁热又吸汗,脚底板踩上去软乎得直冒热气。
当年闯关东的汉子们,脚踩乌拉草编的靰鞡鞋,在雪窝子里一钻就是一天。抗日联军更靠着这玩意儿,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深山老林和鬼子周旋,脚指头没冻掉全靠它救命。
按现在的话说,这就是纯天然的“恒温鞋垫”,还是带除臭功能的!老辈人甚至拿它铺炕、编草席,说能“冬暖夏凉”,睡觉都不带翻身。
可如今走进东北集市,卖人参、貂皮、桦树茸、灵芝、雷劈木的摊位扎堆,乌拉草却踪影全无。年轻人听了直撇嘴:“啥破草?不如网购电热鞋垫!”其实这草没消失,是咱用不着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胶底棉靴普及,谁还费劲捶草絮鞋?工厂流水线吐出的化纤产品,轻松碾压手工捶打的草垫子。再加上湿地开发、化肥滥用,乌拉草的老窝长白山沼泽甸子,十有八九被开垦成农田。
这草性子倔,非得在常年积水的酸性地里长,如今符合条件的湿地比熊猫还稀罕。
还有就是年轻人压根不懂这草的金贵。研究发现,乌拉草做的鞋垫能抑制细菌滋生,对付脚气比药膏还灵。草原上的老牧民还用它泡水擦身子,祛风湿、拔寒气。可惜这些门道,早被淹没在短视频的喧嚣里。
别看乌拉草现在落魄,它可是生态系统的“报警器”。这草专挑纯净湿地扎堆长,根茎能固土保水,烂了还能变泥炭,相当于天然二氧化碳仓库。
东北老猎户都说:“见着乌拉草,方圆十里准有泉眼。”如今它越来越少,正给咱敲警钟:湿地退化、物种单一化已迫在眉睫。
好在还有人惦记这宝贝,吉林农科院正尝试人工种植,发现用沼泽土配合自然光照,能模拟长白山野生环境。锡林郭勒盟更划出乌拉盖保护区,专门给乌拉草腾地儿。
最暖心的是一群90后手艺人,把乌拉草编成国潮杯垫、手机壳,直播间里吆喝:“这不是草,是东北人的智慧图腾!”
从救命稻草到文化符号,乌拉草的命运像面镜子,照见我们对传统的遗忘与唤醒。有机会来东北,不妨问问当地老乡哪儿还能踩踩乌拉草?或许答案会让你心头一热,在那白山黑水间,总有些倔强的绿意,等着破土重生。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一寸虫奇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