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为当首相不择手段,真让她成功上台,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0 10:33 1

摘要:1961年3月,高市早苗出生在日本奈良。那个年代的奈良还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气息,女性普遍被期待安分守家。她偏偏喜欢唱反调。大学时期就学经营学,毕业后进入松下政经塾——那是培养政治家的摇篮。松下幸之助办学的目标是“以商治国”,学员必须懂经济、懂沟通、懂政治。高市在

高市早苗这个名字,最近在日本政坛可谓满天飞。有人叫她“女版安倍”,有人说她是“最不按常理出牌的政治推土机”。


一场党内选举,让这位奈良出身的女政治家登上了风口浪尖。她靠着强硬作风、极度自信与精确的政治计算,一步步杀进首相热门名单。

1961年3月,高市早苗出生在日本奈良。那个年代的奈良还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气息,女性普遍被期待安分守家。她偏偏喜欢唱反调。大学时期就学经营学,毕业后进入松下政经塾——那是培养政治家的摇篮。松下幸之助办学的目标是“以商治国”,学员必须懂经济、懂沟通、懂政治。高市在那里练出了“强硬派”的底子。

1993年,日本政坛大地震,自民党暂时失去执政权。就在那一年,高市第一次以独立身份参选众议院,成功拿下一席。她那时只有三十出头,个头不高,语速快得让主持人都插不上话。她打出的口号是“改革、纪律、效率”,和当时日本政治界老气横秋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媒体称她是“政坛女台风”。

她正式加入自民党,站到了清和政策研究会的阵营,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安倍派”的核心系别。加入这一派系,为她打开了政治上升通道。早期的她积极参与科技、财政和防务议题,很快被前首相森喜朗看中,提拔为内阁官员。

她出任总务副大臣,成为少数掌握国家通信与广播政策的女性政客。她在国会上发言锐利,面对在野党质询常常针锋相对,不让一句。日本媒体称她“表情永远像新闻播报员,却说话像检察官”。

她在安倍第一次担任首相期间被任命为总务大臣,成为当时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性阁僚之一。她在任期内推动地方财政自立和电信监管改革,虽然成绩参差,但知名度一举打响。她在电视上接受采访时说:“做政治,不怕被骂,就怕没人听。”这句话成了她政治路线的注脚。

她的强势也带来争议。2004年她被拍到与极右翼团体成员同框,引发舆论批评。她辩称那只是公开活动的合影,无政治立场问题。尽管风波不断,却让她的形象更鲜明——敢说、敢做、不退。

自民党内部对她的评价两极。支持者说她“有执行力”,反对者认为她“太锋利”。但在讲究人情与派系平衡的日本政坛,这种“硬”反而成了稀缺品。她逐渐成为保守派的代言人,在安倍执政后期更被视为其政治遗产的接班人之一。

到2010年代后期,高市早苗已经是自民党内最活跃的女性政治家之一。她推崇传统价值观,反对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的过度争议,却主张日本应具备“自卫反击能力”,立场鲜明。她的口头禅是:“政治要让国家活得有骨气。”

从奈良到永田町,从政坛新

人到“铁娘子”,高市用几十年的坚韧打出名号。她的政治路径不是靠裙带、不是靠娱乐流量,而是靠一场场国会辩论与一次次选举。可就在她事业高点时,一个更大的目标出现在她面前——首相宝座。

时间到了2025年9月,自民党内部因选举失利、政策不稳陷入混乱。党内高层宣布举行新一届总裁选举。那时的日本经济被能源和通胀压得喘不过气,民众信心低迷。高市早苗看准时机,率先宣布参选。她的口号是“重建国家信任,重新点燃希望”。媒体称那场选举是“自民党的大洗牌”。

她的竞争对手包括前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财务重臣茂木敏充、岸田文雄的盟友林芳正等人。面对一众男性强将,高市用极具攻击性的演讲风格和民粹式语言抢尽风头。她在公开场合频频强调“日本需要新姿态”“政治不能怕争议”,这让传统派既紧张又无奈。

高市的策略简单而直接——先锁定右翼票,再争取女性与年轻党员支持。她走访地方组织,强调“为普通民众减轻生活负担”,主张削减汽油税、提高年收入门槛。媒体形容她像推土机,一路碾过党内的犹豫与顾虑。

在政治操作上,她获得麻生派与部分安倍系议员支持。麻生太郎虽表面保持中立,却在幕后协调票源。第一轮投票中,高市拿到地方票领先。第二轮决选,她击败小泉进次郎,成为自民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裁。那一刻,日本电视台现场画面显示,她举起手露出罕见笑容,台下掌声不绝。

支持者称她“开创历史”,反对者则担心她的强硬路线会让外交关系更紧绷。她本人在胜选记者会上说:“我不做装饰品首相,要做能改变局面的领导人。”这句话迅速登上日本推特热搜。

竞选过程中的细节更让人印象深刻。她几乎不依赖顾问,而是自己审稿、定策略、联系媒体。助理说她每天只睡四小时,连参拜靖国神社都选在凌晨,避免被拍成政治表演。她的作风让许多党内人士既佩服又忌惮。

外界开始关注她的外交与安保主张。她公开表示要强化防卫能力,推动反间谍法,增加科技投资。这些政策方向获得部分民众支持,但也引起邻国警惕。她在外交立场上态度鲜明:亲美、挺防卫、慎接中国,但同时强调“务实合作”。这种模糊与强硬并存的路线,构成她的政治标签。

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自民党在连续选举中的信任危机,让党内急需一个“新形象”。一位女性党首,既能制造话题,又能掩盖内部疲态。高市早苗的强势恰好填补了这个空位。她像一个政治符号——既代表保守派的复兴,也代表政坛更新的假象。

选举结束那晚,东京永田町的气氛微妙。有人庆祝“日本史上第一位女总裁”,也有人低声议论她的手腕太狠。权力的光环刚落,她就面对一连串挑战:经济衰退、能源依赖、党内派系斗争。对她来说,赢得选举只是上半场,如何稳住政权才是更难的战局。

2025年10月4日,日本自民党党总部会议室灯火通明。经过两轮投票,高市早苗在决选中击败小泉进次郎,当选自民党总裁,成为该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领袖。这一幕在日本政坛堪称里程碑,也预示着一场不小的政治地震。

自民党内部向来讲究派系平衡。高市出身的清和政策研究会,即“安倍派”,在安倍晋三遇刺后群龙无首。她的当选,被视为保守派重新聚拢的结果。麻生派与茂木派在第二轮投票中将票数部分转向她,直接决定胜负。从政治运作看,她的上位不仅是个人胜利,更是多派系妥协的产物。

高市在竞选时打出“恢复信任”“国家再生”的旗号,主张强化经济安全、提高防卫预算、建立反间谍法。这些政策与她过去担任“经济安全保障大臣”时的理念一致她强调“必须建立自卫反击能力”,这一表态得到自民党右翼支持,也引发舆论讨论。

在对外政策上,高市被认为延续安倍路线。她强调日美同盟是“国安支柱”,主张强化与美、澳、印的“印太合作”,并在能源政策上寻求减少对外依赖。她还提出限制关键领域的外资渗透,强化芯片产业供应链安全,被视为日本版“经济主权”路线。

与此同时,外交敏感度成为外界关注焦点。中国、韩国媒体都关注她对历史问题的表态。她在过去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争议。高市在竞选期间没有回避争议,但改口称“纪念是为祈愿和平”,明显试图淡化刺激性表述。

派系平衡之下,她也必须处理党内潜在的不满。麻生派虽帮助她上位,却希望在内阁分配中保持话语权;岸田系和茂木系议员对其强硬路线抱观望态度。日经新闻评论指出:“高市的首相之路若继续,将是权力与妥协的双重考验。”

掌权带来的另一重压力来自社会舆论。日本经济在疫情后复苏乏力、物价上涨、财政赤字扩大。高市提出“能源转型+税制减负”双轨方案,但学界质疑其财政可行性。东京大学经济学者吉川洋在《每日新闻》采访中指出:“削减汽油税与扩大防卫开支并行,将使预算赤字进一步扩大。”

面对质疑,高市仍保持一贯风格——快节奏、短句式、坚定表态。她在首场记者会上说:“我不怕承担责任,日本需要决断。”这句话登上了NHK晚间新闻标题。她的语气冷静,却透露出“非典型政治家的自信”。

不过,权力的代价是孤独。曾支持她的部分温和派担心外交摩擦加剧。朝日新闻社论指出,“她的政治能量很足,但需要学会控制力度,否则会在国际上遭遇阻力。”

可以说,高市早苗的胜利像一场旋风。风过之后,是方向的重建,也是派系重新洗牌的起点。政治的舞台从不缺掌声,也从不缺代价。

2025年10月,高市早苗成为自民党总裁后,媒体一致预测她将于同月下旬被正式任命为日本第102任首相。若这一程序顺利,她将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

日本舆论对“高市时代”的反应复杂。保守派认为她象征改革与新气象,进步派则担心她的“鹰派路线”会令外交紧张指出,高市的当选意味着“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的延续”,但她也面临实际治理考验,如民生、通胀与能源依赖。

她的经济政策主张被称为“增长与守护并举”。日经新闻报道,她计划实施“新能源投资计划”和“国产制造复兴政策”,试图提振产业与就业(2025年10月7日)。与此同时,她承诺维持日美防卫预算目标,并推动日本版《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第二阶段。政策重心显然偏重国家安全与科技自立。

社会层面,高市上任后可能成为日本女性参政象征。日本NHK评论称:“她不仅是第一位女性党首,更代表日本政治女性化的一步,但仍需面对结构性不平等。”自民党内女性比例不足15%,高市虽破局,却未能改变整体格局。

国际观察普遍认为,她的上任会让日本在地区安全议题上更主动。例如强化台海与南海话语、深化日美军事协调、与北约建立更紧密联系。但这种“主动”也意味着更高风险。她多次强调“和平依赖防卫力”,立场强硬但谨慎用词。

在国内,普通民众最关心的仍是生活。日本共同社2025年10月9日民调显示,53%受访者期待她“改善经济民生”,42%担心“政策过于激进”。她本人在奈良发表演说时回应:“我会让民众安心,而不是让他们疲惫。”这句回应被视为安抚信号。

她的政治风格仍旧鲜明——效率高、语速快、逻辑直线。东京电视台评论员形容:“她像一台政务机器。”不过,日本政治传统讲求温和协商,她的锐利与体系文化冲突,这也许将成为“高市时代”的不稳定因素。

自民党高层内部对她的支持度还在波动。麻生派希望参与经济决策,茂木派要求内阁要平衡派系利益,岸田系议员则保持观望。日经分析指出,“她能否长期稳住局面,将取决于是否能放下个人风格,协调派系利益。”

高市时代”尚未真正开始,政治风格已被定调——果断、保守、效率至上。历史经验告诉人们,日本政治向来在稳定与改革之间摇摆。她的出现,正处在两种力量交织的节点。是成为安倍之后的继承者,还是又一个短命首相,这要看她能否在派系、经济与外交三重拉力中保持平衡。

权力的舞台不会给人太多喘息时间。高市早苗已经在这条路上疾步向前。风向未定,但日本政治,注定不再平静。

参考与核实来源:

《NHK新闻》,2025年9–10月专题《自民党総裁选挙与首相指名选举进程》。

《日本经济新闻》,2025年10月4–10日系列报道。

《朝日新闻》,2020年8月15日,《高市早苗参拜靖国神社引关注》。

《共同社》,2022年8月10日,《高市任经济安保大臣》。

《环球时报》,2025年10月6日、9日社论。

《澎湃新闻》2025年10月6日转载NHK选举报道。

《BBC中文》《路透社》,2025年10月5日政治分析。

来源:临云史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