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粉丝大家好,朋友们,今天咱们不聊数学公式,也不扯物理定律,就随便唠唠90后童年那些歌——你们懂的,就是那种一听前奏,脑子就自动切回小学操场、暑假作业堆成山的年代。我先声明啊,我不是音乐专家,就是个爱瞎琢磨的理科老师,但用点儿科学思维来分析这些“回忆杀”,说
【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请“点赞”以及“转发”,以支持继续创作,谢谢大家!】
各位粉丝大家好,朋友们,今天咱们不聊数学公式,也不扯物理定律,就随便唠唠90后童年那些歌——你们懂的,就是那种一听前奏,脑子就自动切回小学操场、暑假作业堆成山的年代。我先声明啊,我不是音乐专家,就是个爱瞎琢磨的理科老师,但用点儿科学思维来分析这些“回忆杀”,说不定能帮你找回点儿啥。先说好,这5首歌里,第3首我到现在还循环呢,你们试试,保准上头。
先蹦到第3首吧,林俊杰的《江南》。为啥它这么能打?从声学角度看,它的旋律频率在500-2000赫兹之间,正好是人耳最敏感的范围,加上那歌词里的“风到这里就是黏”,啧啧,这不就跟数学里的正弦波一样,反复振荡,把你记忆钩住。实用干货来了:如果你现在想循环它,别光用手机随便播——去网易云音乐建个私人FM,设置成“相似歌曲推荐”,系统会自动给你推一堆怀旧金曲,边听边工作,效率翻倍。我试过,写教案时放这个,灵感都多冒几个泡。
跳回来,第一首得提周杰伦的《简单爱》。这歌啊,就像解一道简单方程:y=kx+b,但k和b全是青春变量。回忆杀的点在哪?它节奏轻快,副歌重复度高,大脑处理起来不费劲,容易形成条件反射。你现在要是心情低落,立马打开QQ音乐,搜“90后怀旧歌单”,把音量调到60分贝左右——科学研究说,这个音量最能激活情绪记忆。边听边干点家务,比如擦桌子,动作跟着拍子走,保你瞬间穿越。
第二首,S.H.E的《Super Star》。这歌的鼓点节奏,说白了就是物理里的简谐运动,来回摆动,停不下来。当年为啥火?因为它正能量爆棚,现在听来,还能当起床闹铃。干货:下载个酷狗音乐,设置定时播放,每天早上7点自动响,配合深呼吸3次,保证你一整天不emo。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学生试了,说比咖啡管用。
思维跳跃一下——说到第四首,蔡依林的《说爱你》。这首歌的编曲用了很多高频音,像物理里的共振现象,能勾起特定场景记忆。比如,你第一次暗恋谁的时候听的?现在,你可以用它来练习专注力:找副耳机,单曲循环10分钟,同时做一道数学题(比如算算π的前10位),你会发现注意力更集中。因为音乐节奏稳定,能屏蔽外界干扰。试试看,反正不花钱。
第五首,王心凌的《爱你》。这歌的旋律结构简单,像小学数学题1+1=2,但就是解不腻。回忆杀在于它甜得发腻,现在循环的话,建议你搭配运动:跑步时听,步频容易跟上beat,卡路里烧得更快。用KeepAPP记录,对比没听歌时的数据,绝对有惊喜。
好了,唠到这吧。这些歌啊,不只是旋律,是时间胶囊。你随便挑一首,今天就开始循环——用我上面说的法子,保管你找回点儿童年味儿。记住,生活不是考试,不用太严谨,偶尔跳脱一下,像这些歌一样,乱序播放也挺好。回头试试,告诉我效果咋样!
【感谢大家的喜欢,创作不易,期待大家的点赞、转发!感谢大家的支持】
来源:音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