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04年7月,一个36岁的男人被人用绳索勒死,他曾是大隋帝国的太子,监国近20年。
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604年7月,一个36岁的男人被人用绳索勒死,他曾是大隋帝国的太子,监国近20年。
他的十个儿子,后来全部被杀,而在被困的四年里。
他爬到树顶,对着仁寿宫的方向大喊冤枉,没人理他,这个人叫杨勇,隋文帝的嫡长子。
——《壹》——
600年10月9日,杨勇被废为庶人,当庭宣布时,这个做了19年太子的男人只是流泪,他说自己有罪,没有反驳一句,没有指控弟弟杨广,甚至没有为自己辩解。
大臣们看着他,有人觉得可惜,有人觉得理所当然。
杨勇被软禁在府内,杨广亲自负责看守他,所有上书的通道都被切断,他写了好几封信给父亲,想解释清楚,杨广的人全部烧掉,他爬到院子里最高的树上。
对着仁寿宫的方向喊,声音很大。
邻近的宫人都听见了,他喊什么?史书没记录,但能猜到,无非是喊冤,喊父皇,喊要见一面,杨素上奏说:废太子精神失常,胡喊乱叫,无药可救。
杨坚听了,点头,没有召见杨勇的意思。
一个父亲,听说儿子疯了,第一反应不是去看看,而是相信一个大臣的话,这父子关系,早就死透了,往前推十年,590年左右,百官来东宫给太子贺节。
杨勇按照北周的旧规矩,坐在南面,接受大臣们的朝拜。
宫臣和京官都来了,北面站着,行礼称贺,场面很大,消息传到杨坚那里,隋文帝当场发火,他找来太常少卿,问:"太子这样做,合礼吗?"
太常回答:"太子只能接受贺礼,不能接受朝见。这是僭越。"
杨坚下旨训斥了太子和所有参与的大臣,史书记载:从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一件小事,一个冬至的礼仪,一个按照旧制度来的操作。
就让父子关系开始崩裂,为什么?
杨坚是篡位上台的,他从北周手里夺了天下,他最怕的,就是有人学他,他看着儿子坐在那里,接受百官朝拜,脑子里想的就是:这小子是不是等不及了?
太子杨勇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以为自己只是按规矩办事,他不知道,在父亲眼里,规矩不重要,姿态才重要,杨坚紧接着做了一件事:把东宫的精锐卫士全部调走,换成老弱病残。
宰相高颎反对,杨坚大怒,他怀疑高颎和杨勇结党。
因为高颎的女儿嫁给了杨勇的儿子,他们是亲家,600年,高颎被免职,不久,杨勇被废,这不是巧合。
——《贰》——
杨勇的正妻,叫元氏,拓跋家族的后裔,元孝矩的女儿,这是一桩政治婚姻,杨坚和独孤皇后亲自挑选的儿媳妇,杨勇不喜欢她。
他喜欢云昭训,还有高良娣,还有成姬。
元氏得不到宠爱,郁郁而终,史书的说法很含糊,有人说是病死,有人说是气死,还有人暗示是被害死,独孤皇后认定:是杨勇和云昭训害死了元氏。
这个母亲,从此看儿子的眼神变了。
要理解独孤皇后的愤怒,得先理解她的性格,她不许杨坚碰别的女人,隋文帝堂堂皇帝,后宫几十个妃嫔,摆设而已。
独孤皇后发现杨坚宠幸了尉迟迥的孙女,直接派人杀了。
杨坚吓得骑马跑出宫,在山里躲了一天,这样的女人,对待儿子的标准也一样,她要求儿子们学她和杨坚,从一而终,杨勇做不到。
他有十个儿子,分别是不同女人生的。
独孤皇后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杨广看到了机会,他刻意只宠萧皇后一个人,每次进宫,都表现得夫妻恩爱,独孤皇后问起后宫,杨广总说:"我只有萧氏一人。"
对比一下杨勇的后院,高下立判,独孤皇后开始在杨坚耳边吹风。
一遍又一遍,"长子薄情寡义,不配为君。""次子夫妻和睦,才是明主之相。"杨广在扬州待了十年,统帅灭陈之战时,他才20岁,一战成名。
回来后被封晋王,镇守扬州,他在扬州经营自己的势力。
结交江南士族,笼络文人墨客,培养心腹死党,他在等机会,每次回京,杨广都表现得极其孝顺,对父母恭敬,对兄长谦和,对大臣礼貌。
他的房间里,乐器落满灰尘,以示自己不喜声色。
独孤皇后派宫女去突然检查,看到的永远是同一幅画面:杨广和萧皇后端坐读书,身边一个侍妾都没有,宫女回报后,独孤皇后很满意。
真相是什么?杨广在扬州的后院,妃嫔成群。
每次听说母后要来人,他提前把所有年轻貌美的女人藏起来,只留几个老宫女,乐器上特意洒灰尘,房间布置得朴素简陋。
602年8月,独孤皇后病重,杨广进宫探望,当场哭晕过去。
太医赶来抢救,所有人都以为他悲痛过度,独孤皇后拉着他的手,流着泪说:"广儿最孝顺。"她死后,杨广回到住处,立刻恢复正常,该吃吃该喝喝。
为了做戏更逼真,他对外宣称:每天只吃两勺米,以示哀痛。
实际上呢?他让人把猪肉鱼肉做成肉脯,塞进竹管里,用蜡封口,藏在袖子里,守灵时假装跪拜痛哭,趁没人注意,掏出来吃几口。
——《叁》——
那个被遗忘的孙子杨勇的儿子,有个叫杨俨的,杨坚很喜欢这个孙子,想接到宫里养,杨勇不同意,600年审讯杨勇时,杨坚把这件陈年旧事翻出来。
一个近60岁的老人,记着儿子多年前不让他养孙子的事。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拿出来指责,这细节很可怕,说明杨坚对杨勇的不满,积累了很多年,每一件小事都记着,每一个不顺眼都藏着。
然后在某个时刻,集中爆发,杨勇站在那里。
他终于明白,父亲早就不喜欢他了,不是因为某一件大事,是因为无数件小事,是因为他活成了父亲不想要的样子。
杨勇身边有个人,叫姬威,跟了他很多年,是太子东宫的心腹。
600年,杨广的人找到姬威,威逼加利诱,姬威投降了,他向杨坚举报:太子图谋不轨,太子私下制造兵器,太子在后园建了个"庶人村",穿着破衣服住在里面,诅咒皇帝早死。
最后一条最狠,什么叫庶人村?
就是太子建了个简陋的房子,时不时去住几天,穿布衣,睡草席,这本来是杨勇在祈福,他觉得父亲对他不满,想用这种方式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惩罚,希望厄运过去。
但在杨坚听来,这是诅咒,诅咒皇帝死,自己才能脱离"庶人"身份。
杨坚下令逮捕杨勇,抄家时,确实搜出了一些兵器,但那些兵器,是太子府正常的守卫装备,没用,罪名已经定了,证据只是走个形式。
604年,仁寿宫,杨坚病重,宣华夫人在旁侍疾。
这是杨坚晚年最宠爱的女人,陈朝公主,亡国后入隋宫,独孤皇后死后,杨坚把所有的感情都给了她,某天清晨,宣华夫人出去更衣。
走廊里遇到太子杨广,杨广拉住她,要行不轨之事。
宣华夫人拼命挣脱,衣服都扯乱了,她跑回寝宫,脸色惨白,杨坚问:"怎么了?"宣华夫人哭着说:"太子无礼。"杨坚当场捶床大骂:"这个混账!怎能托付大事!独孤误我!"
他立刻召见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
"叫我儿子来!"柳述以为是召太子,杨坚说:"是杨勇!"柳述和元岩出去起草诏书,准备废杨广,重新立杨勇为太子,杨素得到消息,立刻告诉杨广。
杨广动作很快,他假传杨坚的旨意,把柳述、元岩关进大牢。
东宫的卫士立刻接管仁寿宫,所有宫门禁止出入,张衡带人进入杨坚的寝宫,后宫的人全部被赶到别的房间,很快,传出消息:皇帝驾崩。
宣华夫人和其他宫人面面相觑,她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谁也不敢说。
——《肆》——
那封假的遗诏杨广登基当天,下了第一道诏书:赐死废太子杨勇,名义上是"遵照先帝遗诏",杨勇听到消息,没有反抗,他被人用绳索勒死,死前说了什么?
史书没记,但他大概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
从他爬到树上喊冤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活不久了,杨广追封他为房陵王,做做样子,但他的十个儿子,全部被流放岭南。
不久,全部被杀,理由是"恐其为乱",杨勇的血脉,彻底断绝。
后来的人总在想,如果杨勇继位,隋朝会怎样?唐朝人说得很直白:"假如坐在龙椅上的是杨勇,李家哪来机会?"杨勇宽厚仁德,礼贤下士。
他不会像杨广那样大兴土木,不会三征高丽,不会搞得民怨沸腾。
隋朝可能不会二世而亡,但历史没有如果,杨勇输在哪里?他太实诚,他以为太子就是太子,不需要演戏,他以为父子就是父子,不需要防备。
他以为自己是嫡长子,位置就是稳的。
他不懂政治,或者说,他不屑于懂,在一个皇帝猜疑成性、皇后善妒成魔、弟弟工于心计的家庭里,他选择做一个正常人,代价是全家的命。
杨勇做错了什么?他宠爱云昭训,冷落元氏,这是错吗?
古代皇帝三宫六院,哪个不是如此?他接受百官朝贺,这是错吗?按照旧制度来的,太子本就该如此,他和高颎结为亲家,这是错吗?政治联姻,再正常不过。
他建庶人村祈福,这是错吗?
这是在自我惩罚,希望父亲消气,他没有一件事真正犯了大错,但他在父母眼里,处处都是错,这才是最可怕的,当一个人不被爱了,他呼吸都是错的。
杨勇在树上喊了多久?几个时辰?还是几天?
没人回应他,他父亲在几里外的宫殿里,听说这事,只说了句:"疯了。"一个36岁的男人,曾经是帝国储君,监国20年,最后的尊严,是爬到树上对着天空大喊。
没人听见,或者说,所有人都假装没听见。
四年后,他被一根绳索结束生命,他的十个儿子,随后全部被杀,他的名字,被写进史书,成为"废太子"的典型案例。
但真正的问题是:在一个父亲防儿子、儿子害兄长、母亲偏心到扭曲的家庭里,
谁能活下来?答案是:会演戏的人,杨广活下来了,十四年后,他死在江都的宫变里,被宇文化及勒死,隋朝灭亡。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