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自己晚上十点一上床,躺着躺着脑子反而越想越清醒,睁眼就到凌晨一点;也有老年人勉强自己早睡,结果半夜两点醒了之后就再也合不上眼。
说实话,很多人一到退休年纪,生活节奏慢下来,忽然开始对“健康”格外上心。
尤其是睡觉这件事,仿佛成了衡量一个人过没过上“养生生活”的标尺。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以前常听人说“早睡早起身体好”,10点睡觉简直成了金科玉律。
但最近不少人开始困惑:是不是10点睡觉这事,根本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过了60岁之后,这个“标准答案”真的还适用吗?
有人说自己晚上十点一上床,躺着躺着脑子反而越想越清醒,睁眼就到凌晨一点;也有老年人勉强自己早睡,结果半夜两点醒了之后就再也合不上眼。
睡得少、睡不沉、醒得早,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搞得人心烦意乱。难道是身体出问题了?压根就不是“10点睡觉”出了错,而是我们误解了它的意义?
我们总说“人老了就该养生”,可如果一条指导标准都搞错了,那岂不是在用错误的方法好心办坏事?睡眠习惯,真的不是一刀切的事,尤其是上了年纪之后,身体和年轻时候的节奏已经完全不同了。
不信你仔细想一想,你身边的长辈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白天精神还不错,可一到晚上就睡不着?或者是早上三四点醒来,天还没亮就在阳台上坐着发呆?
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睡眠结构的改变,是身体自然老化的表现,但如果我们还用年轻人的方式去对待老年人的身体,那问题就大了。
过了60岁,睡觉这件事,真的不是拼“早”,而是讲究“对”。医生才会说:10点睡觉这事,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强求。倒不如换个角度,去看看老年人睡觉到底要注意些什么,才能真正过上“养生”的生活。
最该被打破的惯性认知就是:睡得越早越健康。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对老年人来说却可能适得其反。
褪黑激素的分泌节律在晚年会发生变化,入睡的“指令”传递也会慢下来。你越是催自己早睡,反而越容易陷入焦虑。神经系统一紧绷,别说睡得好,连入睡都是折磨。
很多老年人白天活动少,午休时间还长,本就不容易产生足够的“睡眠压力”。你白天一直在“充电”,晚上自然没那么容易放电。就像一个手机电量一直都满着,怎么可能自动关机?
想要晚上睡得好,白天得“累”一点——别误会,不是让你去搬砖,而是适度增加活动量,比如散步、做操、打太极,让身体有“想休息”的动力。
但这还不是全部。老年人睡不好的另一个关键,是忽视了生物节律的变化。年轻时候,身体像个自带调节器,晚睡晚起或者偶尔熬夜,第二天照样生龙活虎。
可年纪大了之后,这个调节器开始变钝,内分泌的调控效率下降,如果不顺应身体的节奏,反而更容易失眠、早醒,甚至引发高血压、心率失常等问题。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到底几点睡才算“对”?医生从不强调具体时间,而是强调两件事:一是顺应自然光照节律,二是保证睡眠质量。
有些人十点睡,半夜三点醒来,整晚断断续续;有些人十一点半睡,一觉到五点半,清醒舒畅。哪种更健康?
别再纠结10点钟这个“金钟罩”了。对老年人来说,睡觉不是比赛早,而是看谁睡得稳、醒得好、精神足。
要做到这点,光靠“顺其自然”还不够。你得在生活细节上做点调整。晚上不要太早上床,别一吃完饭就钻被窝。那样只会打乱昼夜节律,让你的身体分不清“现在该醒着还是该睡着”。
再尽量避免临睡前喝太多水,不然半夜起来上厕所,打断深度睡眠,醒后就难再入睡。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细节——卧室环境。神经系统会对外界刺激变得更敏感,哪怕一点点光、轻微的噪音、床垫的软硬度,都会影响入睡。
想让自己睡得好,先别盯着钟表看几点,先看看自己的卧室是不是个适合睡觉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心理状态。很多人一到晚上,就开始担心睡不着。越担心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担心,形成恶性循环。
焦虑情绪一旦爬上心头,哪怕你晚上九点半就关灯,眼睛也是干瞪到凌晨两点。这时候,比任何安眠药都管用的,是“接受”:接受自己现在的睡眠节奏,并在这个节奏里尽可能地调适。
换句话说,过了60岁,睡眠质量才是第一位,而不是被固定的时间卡死。一觉睡得沉、醒得清爽、白天精神好,这才是衡量好睡眠的标准。
当然啦,说到底,每个人的身体节奏都不一样。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答案”适用于所有人。但有几个通用的原则,确实可以帮助大多数老年人睡得更安心:
别太早上床,尽量安排在你真正有困意的时候入睡;白天增加适度活动,比如上午晒晒太阳、下午别躺着看电视,身体动起来,晚上才有睡眠的“动力”。
晚餐不要太晚,也不要太油腻,避免夜间胃肠负担过重;尽量保持每天的作息时间稳定,不要一会儿早睡,一会儿熬夜,让身体始终处在混乱节律中。
睡前远离手机、电视等刺激源,用一些轻松的方式,比如听听舒缓音乐、泡泡脚,让副交感神经占上风。
睡觉这事其实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要打破那些“别人说得对”的执念,回到自己身体的反馈里。
过了60岁,什么“10点睡觉”“必须8小时”这种说法,不是非黑即白的真理,而是需要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寻找那个“刚刚好”。
就像合脚的鞋,别人穿着舒服,不代表你穿了不磨脚。睡觉这事,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的方式。
如果你身边的老人还在为“几点睡觉才健康”这事纠结,不妨告诉他们:你不是非得赶在10点前上床,而是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节奏。
只有顺应了身体的节拍,每晚的睡眠才会像一首舒缓的轻音乐,帮你迎接第二天的阳光。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R].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S].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老年人睡眠障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
来源:张Sir谈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