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名古屋郊外原本堆建材的空地一夜之间冒出满是空调、宝莱坞海报的彩色集装箱,咖喱香混着24小时不停的印地语广播飘向街头。
文|闰土的叉
编辑|闰土的叉
2025年6月的两个场景,勾勒出全球劳动力市场最荒诞却真实的图景。
名古屋郊外原本堆建材的空地一夜之间冒出满是空调、宝莱坞海报的彩色集装箱,咖喱香混着24小时不停的印地语广播飘向街头。
日本政府称其为多元文化共生社区,本地人却直截了当地叫它小孟买。
同一周,乌拉尔山脚下的俄罗斯军工厂里2万名印度焊工领到了比本地同事低40%的时薪,宿舍外墙刷着时间就是产量的俄语标语,入口处却站着配冲锋枪的保安。
就在4月,这里刚发生过纵火案极端组织斯拉夫守卫在网上放话,不让印度斯坦取代斯拉夫。
当日本、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放下身段争抢印度劳工,当印度工人的足迹从中东工地延伸到硅谷写字楼,一场以人为核心的全球博弈已然打响。
这背后既有老龄化国家的生存焦虑,也有印度把人口红利玩成战略筹码的精明,更藏着文化冲突、技术替代的暗潮。
2025年上半年,日本迎来了触目惊心的人口数据,83万人离世仅34万人出生净减少近50万人。
65岁以上人口占比正式突破31%养老院里每张床位平均要排队4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是国际标准的2.3倍。
更棘手的是缺口集中在三大领域:IT行业急需程序员维护老龄化社会的数字系统,护理行业缺人给老人端水喂药,工程领域要有人承接新干线延伸项目。
俄罗斯的困境则带着战争的硝烟味,俄乌冲突让国内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向战场或邻国,中亚劳工又因战争风险和本土经济发展不愿再来。
工业领域的劳动力缺口直逼300万,仅军工行业就缺87万个岗位。
更要命的是西方制裁让俄罗斯无法引进中国工人,只能把目光投向印度,为了抢人俄罗斯开出了一周下签的绿色通道。
信息来源:环球网
企业直接组团去印度开招聘会,承诺工资是印度本地的三倍还包教俄语和安全知识,那么就会有人问了为什么是印度?
这个曾被嘲笑人口负担过重的国家,如今成了全球最大的劳动力供应商。
截至2024年印度海外侨民已达3540万,其中海外劳工超过1100万预计2026年将增至1500万。
从1990年的650万到2024年的1850万海外移民,印度占全球移民的比例从4%升至近6%,直接倒逼各国重新校准移民政策。
但印度的输出并非盲目外流,莫迪政府2014年就喊出全球印度人的口号,在国内建了上百个定制化培训中心。
去日本的学日语和介护技能,去俄罗斯的练俄语和焊接技术,去中东的主攻阿拉伯语和建筑施工。
这种一人出国,带动一村的模式,让劳动力输出形成了规模化效应。
更关键的是劳工寄回的侨汇成了硬通货,2022年达1080亿美元比印度软件出口收入还高这笔钱既支撑了国内家庭消费,也成了政府的稳定器。
有趣的是印度自己也陷入了输出悖论,俄罗斯的高薪挖走了大量熟练焊工导致国内高铁项目因200名焊工流失而工期延后。
农村地区年轻人全外出打工,留下老人种地小镇上的餐馆、杂货店因缺人纷纷倒闭;高端人才更成了香饽饽。
全球8%的顶尖AI专家是印度裔却没几个人愿意回国,国内数字系统运维都出现了人手空缺。
如果说早年印度劳工外出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的印度政府早已把劳动力输出玩成了三步上篮的商业模式。
第一步是定标准2024年印度预算案专门划出1200亿卢比(约合97.2亿元人民币),建50万定向输出人才池。
特伦甘纳邦的俄罗斯工业技能学院里,学员每天7小时狂练俄语焊接术语,毕业考试的方式充满俄式特色,用伏特加杯当量具倒满100毫升焊缝液不渗不漏才算合格。
第二步是做交易用劳动力换战略资源,日本为了引进印度护工承诺每接收1人就放宽9000万美元的电子零部件出口配额。
俄罗斯更直接印度用2万名焊工5年的工资,抵偿了T-90坦克的20亿美元尾款,帮印度省下了宝贵的外汇。
这种劳动力换技术、换军火的操作,让印度在国际谈判中多了张好牌。
第三步是闭环反哺,2025年一季度印度海外侨汇暴涨380%。
莫迪政府将其命名为侨汇红利,一部分用来修高铁、建机场,一部分投入技能培训中心扩大规模,还有一部分用于民生项目争取选票。
从培养人才到输出变现再到反哺国内印度完成了劳动力输出的闭环,光鲜背后一条灰色的润学产业链也在野蛮生长。
中介服务、伪证制造、语言培训成了三大核心业务,靠着本地社交网络高效运转。
有些年轻人通过中介假结婚、办假学历证明出国,更有甚者伪造护照和配偶身份证明。
速成语言班只教考试技巧,不练实际交流雅思考试里监考关监控、安排代考的作弊现象屡被曝光。
最离谱的是虚假院校移民,申请人选没有实体的幽灵大学拿签证,到了目的国就辍学打零工,美国破获的法明顿大学案,就揪出了数百起这样的签证欺诈。
这些灰色操作让印度劳工的口碑两极分化,美国曾通过假大学钓鱼执法抓了200多人,日本移民局发现不少印度人拿着高分雅思成绩,却连基础日语都不会说。
但对很多印度青年来说,这是无奈之举国内就业竞争激烈花高价通过中介出国,成了改变命运的捷径。
俄罗斯的算盘同样精明,他们一边大量引进印度焊工,一边悄悄上线AI焊缝检测系统。
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制造业中30%的流水线岗位已被机器人取代,AI的认知替代正突破技能边界。
对俄罗斯来说印度焊工只是过渡品,等算法成熟,这些低薪外劳随时会被硅片工人替换。
这让印度的时间窗口变得格外珍贵,印度劳工部的36个月预判,不仅是针对东南亚的竞争更是针对AI替代的倒计时。
如果不能在AI全面普及前提升劳动力的技能层级,不能把体力输出转向技术输出,曾经的优势会瞬间变成负担。
更严峻的是国内的人才空心化,高端工程师、医生、AI专家持续外流,国内产业升级缺乏核心力量长此以往,印度可能沦为全球打工仔,却抓不住产业链的高利润环节。
1.环球网,《印度官员:印方拟向俄罗斯输送大量技术工人》2025-10-10
对此,您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赞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削桐作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