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件事搁今天也够劲爆的,但在1930年代的延安,没人会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妥,因为那年头,命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吴吉清,被医生送进太平间时还活着。
这件事搁今天也够劲爆的,但在1930年代的延安,没人会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妥,因为那年头,命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天,医院值班医生草草一看,说人没救了,就把人推进了太平间。
可谁都没想到,这个“死”了的人,是毛主席身边的人,是走过雪山草地、从枪林弹雨里爬出来的老红军吴吉清。
他不是普通人,更不是普通战士。
说起来,吴吉清的命,本就不是轻易能断的。
他是江西会昌的穷苦孩子,小时候家里连口热饭都吃不上,给地主种地挣口饭吃,穿的是打补丁的衣裳,干的是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活。
他从小就看清楚了谁吃人,谁救命。
后来红军来了,枪声一响,他就跟着走了。
不是为了活得好点,是为了活得明白。
参加红军以后,他干得很拼,跟着部队翻山越岭,打仗、扛枪、送信、做警卫,样样上手。
因为他忠心、机灵、不怕死,后来被选进了中央警卫班,专门保护毛主席。
那时候,毛主席身边的人,不是能打就能当,得是靠得住、踏实的。
吴吉清就是这样的人,主席信得过。
毛主席是湖南人,嘴里没辣就没味儿。
吴吉清知道他这个习惯,有次下乡考察,看主席整天青菜白水地吃着,心里难受。
他转遍了乡下,找老乡要了点辣椒,想着给主席换换口味。
谁知道,晚饭刚端上去,主席脸一沉,说这不行,搞特殊化。
说是党员干部要和群众一个样,不能搞例外。
还让吴吉清拿着辣椒去给老乡道歉,自己掏钱结账。
这事儿让吴吉清记了一辈子,也确实不敢再犯。
时间线跳回1936年,吴吉清因为伤寒住进医院。
毛主席亲自来看过他,还把自己的药留下来。
后来症状缓解点了,主席就让谢觉哉常去看看。
可没想到,几天后再去,人没了。
谢觉哉不信,亲自查着找,最后在太平间里把人翻出来,发现还有口气。
这才救了回来。
这个事儿,传出去谁都觉得后背发凉。
一个红军老兵,革命从头干到尾,就因为一个误诊,被当死人处理了。
如果不是谢觉哉去得巧,今天这人就真没了。
毛主席知道后,大发雷霆,立马下令查医院。
他说的不光是因为吴吉清是他身边的人,更是因为这个人是一路跟着党走过来的,是信得过的老战士。
不管是不是干部,医生都不能这么随便下结论。
那时候医疗条件差,医院里不少医生是从国军投降过来的。
有些人心思没放正,也没把革命战士的命当回事。
吴吉清这事儿之后,那位误诊的医生也受到了处理——不是惩罚,是教育。
他自己吓得不轻,也确实改了。
后来他在延安医院干得很踏实。
吴吉清活下来之后,没再回去当警卫。
他被调去管经济工作。
虽然不在主席身边了,但人家干得还是一样认真。
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工作难得很。
吴吉清没读过多少书,可他懂得啥是责任。
他常说:“主席把命都给我救回来了,我不能再出岔子。”工作里,他把自己当一块砖,往哪搬哪待着,累了病了也不吭声。
吴吉清的命不光是自己挣来的,也是别人给抢回来的。
他从老家穷沟沟里走出来,靠的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也靠的是组织信得过他。
那时候谁都知道,主席身边的人不好当,得是枪口下磨出来的。
而吴吉清,不光从枪口下爬出来了,还从太平间走了一圈回来。
这命硬得不是一般人能比。
后来他一直干到建国初期,没出过大名,也没挂过高职。
他自己也不在意这个。
他说自己是毛主席救回来的人,一辈子听党的话、走党的路。
在延安的那些年,他住的是破窑洞,吃的是窝窝头,干的是大事,从不张扬。
这事过了很多年,延安老一辈人还记得。
有时提起吴吉清,就说他是那个从太平间里背出来的老革命。
他自己不爱提,别人说多了,他就摆摆手,说:“我那点事,不值一提,活着就得干点事。”
参考资料:
《谢觉哉日记》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与中央警卫团》解放军出版社
《红色记忆:中央警卫员口述实录》党史文献出版社
来源:招财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