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隶笔法的融入——徐霖书法《雨中独酌诗帖》高清完整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7 22:23 1

摘要:徐霖,字子仁,号九峯道人、快园叟,江苏苏州人,后迁居金陵。其书法生涯始于幼年,九岁即能作大字,早年研习欧阳询、颜真卿楷法,后转学赵孟頫,最终融合诸家之长,形成“笔力遒劲,结构端饬”的独特风格。

文◎赵磊

徐霖,字子仁,号九峯道人、快园叟,江苏苏州人,后迁居金陵。其书法生涯始于幼年,九岁即能作大字,早年研习欧阳询、颜真卿楷法,后转学赵孟頫,最终融合诸家之长,形成“笔力遒劲,结构端饬”的独特风格。

他尤以篆书成就显著,李东阳等名家曾赞其篆法“当代第一”,甚至远播朝鲜、日本。这种深厚的传统根基为其行书创作提供了技法支撑,而《雨中独酌诗帖》正是其晚年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

该作品创作于徐霖晚年,纸本行书,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容为自作七言律诗,以“苦雨酸风数日阴”起兴,通过“老来最怕欢情减”“强付长吟共短吟”等句,直抒老年孤寂心境。

该帖虽为行书,却显露出鲜明的篆籀遗韵。徐霖早年精研李斯《泰山刻石》的玉筯篆法,其篆书“线条无粗细变化,结体圆长”的特点,在此转化为行书的均匀用笔。

徐霖在《雨中独酌诗帖》中融合唐楷法度、元代行书与秦篆笔意,体现了明代中期书法家“以古为新”的探索。相较于同时期吴门书派偏重帖学的倾向,徐霖更注重篆隶笔法的融入,为晚明书法“金石气”的兴起提供了先声。

此作摒弃了明代台阁体的程式化,以“任情而就”的书写状态。这种将生命体验融入书法的实践,与晚明徐渭、傅山等人的“尚态”书风形成精神共鸣,凸显了文人书法从“尚法”向“尚意”的过渡。

【释文】

九日雨中独酌 ,奉次印冈老先生韵。苦雨酸风数日阴,孱驱凉冷觉秋深。老来最怕欢情减,愁里何堪佳节临。新放菊英难满把,应藏萸酒好微斟。今年又了登高事,强付长吟共短吟。老弟徐霖再拜。

来源:踏遍青山人未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