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人的今天,都深深扎根于过去的土壤。那些走过的路,遇见的人,读过的书,经历的事,一点一滴汇聚成现在的你。而其中,影响最深的,往往是童年时 closest 的人——养育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塑造了你最初的世界观和自我认知。被忽视的孩子容易对世界心生防备,被贬低的
每个人的今天,都深深扎根于过去的土壤。那些走过的路,遇见的人,读过的书,经历的事,一点一滴汇聚成现在的你。而其中,影响最深的,往往是童年时 closest 的人——养育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塑造了你最初的世界观和自我认知。被忽视的孩子容易对世界心生防备,被贬低的孩子常常对自己缺乏信心。可事实是,世界本无绝对的好坏,人也并非全然完美或不堪。真正的成长,始于勇敢地回望过去,审视那些曾被灌输的错误信念,并一一纠正。这个过程如同破茧重生,痛苦却必要。
你曾背负太多不属于你的责任,活得小心翼翼,像一个被操控的木偶,不敢表达,不敢争取。告别过去,意味着要直面那些结痂的伤口,重新揭开,清理腐烂的部分,哪怕痛彻心扉,也要为真正的健康而坚持。挺过去,才能迎来崭新的自己。
我们的身体无法回到童年,但心灵可以穿越回去。回到那个弱小无助的自己身边,轻轻抱住他说:“亲爱的小孩,你受苦了,我在这里,我会好好爱你。” 那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其实都是在你无力分辨对错时被强加的。
比如,“丑孩子、笨孩子不值得被爱”——这是错的。每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你可以不漂亮,但可以才华横溢;你可以不聪明,但可以勤奋踏实;你可以内向,但可以真诚细腻。回想一下,爷爷曾夸你眼睛明亮,奶奶总说你心地善良,姑姑见你就抱,邻居大妈护你免受责打,老师信任你当课代表,同学愿意投票给你。这么多温暖的目光曾落在你身上,你怎么会不值得被爱呢?
又比如,“这一切都怪你”——这更是荒谬。母亲难产不是你的错,父母争吵不是你的错,哥哥成绩差、妹妹摔倒,更不该由你承担。你只是个孩子,不该背负整个家庭的情绪重担。成年的你回头看,会明白:那些指责,不过是他人逃避责任的借口。
还有,“你必须听权威的”——不必。父母有他们的局限,你可以尊重他们,但不必盲从。你喜欢口琴胜过钢琴,喜欢画画而非练字,这都没问题。你有权拥有自己的喜好和节奏,有权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你干啥都不如别人”——大错特错。所谓“别人家的孩子”也有短板,你也有闪光之处。你不必完美,只要努力,只要进步,只要活得真实而踏实。你本就足够好,也值得被温柔以待。
当你一一纠正这些旧日的误解,世界会变得柔软而明亮,你也终于能真正地,为自己而活。
来源:妙招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