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番茄冬春季设施种植高产措施要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0 06:50 1

摘要:樱桃番茄作为优质高效的茄果类蔬菜,冬春季设施种植既满足了市场淡季供应需求,又能显著提升种植经济效益。但冬春季设施内低温寡照、湿度偏高、通风受限等环境条件,易导致樱桃番茄生长发育受阻、病虫害频发、产量品质下降。基于樱桃番茄生长发育规律及冬春季设施环境特点,需从品

樱桃番茄作为优质高效的茄果类蔬菜,冬春季设施种植既满足了市场淡季供应需求,又能显著提升种植经济效益。但冬春季设施内低温寡照、湿度偏高、通风受限等环境条件,易导致樱桃番茄生长发育受阻、病虫害频发、产量品质下降。基于樱桃番茄生长发育规律及冬春季设施环境特点,需从品种选择、设施准备、培育壮苗、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适时采收等全流程落实科学措施,构建系统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一、品种选择:适配设施环境,奠定高产基础

冬春季设施种植的核心矛盾是“低温寡照”,品种选择需优先满足耐低温、耐弱光、抗逆性强三大核心指标,同时兼顾商品性与丰产性。

1. 耐低温性:选择在10-15℃低温条件下能正常开花坐果、果实膨大不受阻的品种,避免因低温导致花芽分化不良、落花落果;

2. 耐弱光性:冬春季设施内光照强度仅为露地的50%-70%,需选择叶片光合效率高、在弱光环境下仍能保持正常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品种;

3. 抗逆性:重点关注抗灰霉病、晚疫病、病毒病及根结线虫能力,减少冬春季高湿环境下病虫害发生风险;

4. 商品性: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果形均匀(单果重15-25g为宜)、果皮坚韧(耐运输)、风味浓郁(糖度≥8-10Brix)的品种,如“千禧”“釜山88”“圣女果”“金太阳”等优良品种,其中“釜山88”因耐低温性突出、连续坐果能力强,成为冬春季设施种植的主流选择之一。

二、设施准备:优化环境调控,打造适宜生长空间

冬春季设施种植的关键是通过设施改造与设备配置,实现“增温、补光、降湿、通风”的环境调控目标,为樱桃番茄创造适宜的温光水肥条件。

(一)设施结构优化

1. 棚体加固与保温:选择跨度8-10m、脊高3-3.5m的日光温室或钢架大棚,棚膜选用耐老化、透光率≥85%的PO膜(冬季可覆盖双膜或三层膜);棚内四周设置1.2-1.5m高的保温裙膜,棚外墙体覆盖5-10cm厚的保温被或草苫,夜间温度低于5℃时,棚内加设二层膜或小拱棚,确保棚内最低温度不低于8℃;

2. 通风与降湿设计:棚体顶部设置顶风口(宽度1-1.2m)、两侧设置侧风口(高度1.5-2m),采用“顶风+侧风”对流通风模式,减少棚内湿度积累;棚内地面铺设地膜(黑色地膜为佳,兼具除草与增温效果),采用高垄栽培(垄高30-35cm、垄宽60-70cm、行距80-90cm),垄间开挖宽20-25cm、深15-20cm的排水沟,避免田间积水。

(二)环境调控设备配置

1. 增温设备:配置燃油热风机、电加热线(铺设于育苗床或定植垄下方)或生物质锅炉,当棚内温度低于10℃时启动增温,确保白天温度维持在25-28℃、夜间15-18℃(花期夜间温度不低于12℃,否则影响授粉坐果);

2. 补光设备:在棚内每6-8m安装1盏400W的LED植物生长灯(红蓝光比例7:3),每日补光3-4h(早晨6:00-8:00或傍晚16:00-18:00),弥补冬春季光照不足,促进光合作用与花芽分化;

3. 降湿设备:配置棚内除湿机或通风扇,当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5%时,通过通风或除湿机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4. 灌溉施肥设备:采用滴灌系统(每垄铺设1-2条滴灌带),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供应,避免大水漫灌导致棚内湿度升高与养分流失。

三、培育壮苗:强化苗期管理,构建高产株型

壮苗是樱桃番茄高产的前提,冬春季育苗需重点控制温度、光照、水肥,培育“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叶色浓绿、无病虫害”的适龄壮苗(苗龄35-45d,株高15-20cm,茎粗0.5-0.6cm,具有3-4片真叶)。

(一)育苗床准备

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的地块搭建育苗棚,育苗基质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3:2:1”的配方,每立方米基质加入腐熟有机肥10kg、氮磷钾复合肥(15-15-15)1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混合均匀后装入50孔或72孔穴盘,浇透底水备用。

(二)播种与出苗管理

1.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浸种15-20min(不断搅拌),然后用25-30℃温水浸种4-6h,捞出后用纱布包裹,置于28-30℃环境下催芽,待8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 播种:每穴播1粒露白种子,覆盖0.5-1cm厚的育苗基质,播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确保3-4d出苗;

3. 出苗后管理: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白天温度降至20-25℃、夜间12-15℃,防止幼苗徒长;当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去除弱苗、病苗),保持苗距均匀;苗期每隔7-10d喷施1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根系发育与叶片生长;定植前7-10d进行炼苗,逐渐降低棚内温度(白天15-20℃、夜间8-10℃),提高幼苗抗逆性。

四、田间管理:精准调控水肥温光,促进花果发育

定植后至采收期是樱桃番茄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需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植株调整、温光调控,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实现连续坐果、果大均匀。

(一)定植管理

1. 定植时间:当棚内10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8℃时定植(北方地区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南方地区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2. 定植密度:采用高垄双行定植,株距30-35cm,行距80-90cm,每亩定植2200-2500株,定植时保持幼苗子叶与垄面齐平,避免栽苗过深或过浅;

3. 定植后缓苗:定植后浇透定根水(可加入500倍恶霉灵溶液,预防根腐病),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15-18℃,关闭风口3-5d,促进缓苗;缓苗后适当通风,降低棚内湿度,白天温度保持22-28℃、夜间12-15℃。

(二)水肥管理

1. 水分管理:遵循“苗期控湿、花期稳湿、果期保湿”原则,定植后至开花前保持土壤湿润(土壤相对湿度60%-70%),避免干旱影响花芽分化;开花坐果后需水量增加,每隔7-10d滴灌1次水,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0%-80%,采收期适当增加浇水频率(5-7d1次),避免土壤忽干忽湿导致裂果;浇水时间选择晴天上午,避免傍晚浇水增加棚内湿度;

2. 肥料管理:采用“基肥足、追肥勤、中后期重补钾”的施肥策略。

- 基肥:定植前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5000-6000kg、氮磷钾复合肥(15-15-15)50kg、过磷酸钙30kg、硫酸钾20kg,均匀撒施后深翻土壤30-40cm,耙平起垄;

- 追肥:缓苗后每亩追施尿素10kg(促进茎叶生长);第一穗花坐果后,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20)15kg;进入盛果期后,每隔10-15d追施1次肥,每次每亩施硫酸钾15kg+磷酸二铵10kg,或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每次追施水溶性肥料5-8kg,氮磷钾比例前期1:1:1,中后期1:0.5:2);

- 叶面肥:花期喷施0.3%硼砂溶液(促进授粉坐果),果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0.1%钙肥(预防脐腐病、提高果实品质),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三)植株调整

1. 整枝打杈:采用单秆整枝,保留主蔓,及时去除叶腋间萌发的侧枝(当侧枝长至5-10cm时摘除),减少养分消耗;对于无限生长型品种,当植株长至30-40cm时,用吊绳吊蔓,引导主蔓向上生长;

2. 摘叶疏果:底部老叶、黄叶、病叶及时摘除(保留功能叶15-20片),增加通风透光;第一穗果保留3-4个果,第二穗及以上保留4-5个果,疏除畸形果、小果、病果,确保果实均匀发育;

3. 打顶摘心:当植株长至棚顶(或留果8-10穗)时,在最后一穗果上方保留2-3片叶打顶,促进养分向果实转移,提高后期果实产量与品质。

(四)温光调控

1. 温度调控:不同生育期温度需求不同,缓苗后白天22-28℃、夜间12-15℃;花期白天25-28℃、夜间15-18℃(低于12℃或高于30℃均影响授粉);果期白天23-28℃、夜间13-15℃,昼夜温差保持10-12℃,有利于糖分积累;

2. 光照调控:冬春季光照不足时,及时清洁棚膜(每隔7-10d擦拭1次,提高透光率),每日通过LED灯补光3-4h;阴雨天可适当缩短通风时间,避免棚内温度过低,但需保证每天至少通风1h,降低湿度。

(五)辅助授粉

冬春季设施内空气流通差、昆虫少,自然授粉效果差,需进行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

1. 振动授粉:花期每日上午9:00-11:00,用振动棒轻敲花穗(或植株茎秆),促进花粉散落;

2. 激素辅助:当花穗有3-4朵花开放时,用20-30mg/L的防落素(或2,4-D)溶液喷施花穗(避免喷施叶片,防止药害),每隔5-7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可有效防止落花落果。

五、病虫害绿色防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冬春季设施内低温高湿,樱桃番茄常见病虫害有灰霉病、晚疫病、病毒病、蚜虫、粉虱、蓟马等,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一)农业防治

1. 轮作倒茬:与非茄果类作物(如黄瓜、生菜、豆类)实行3-5年轮作,减少土壤病原菌积累;

2. 清洁田园:定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残枝败叶、杂草,定植后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毁;

3. 水肥调控: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逆性;避免大水漫灌,降低棚内湿度。

(二)物理防治

1. 诱杀害虫: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每亩30-40块,高度与植株顶部齐平),诱杀蚜虫、粉虱、蓟马;夜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蛾类害虫;

2. 高温闷棚:定植前7-10d,密闭棚膜,利用太阳能将棚内温度提升至50-60℃,持续2-3d,杀灭土壤病原菌与虫卵。

(三)生物防治

1. 天敌防治:释放蚜茧蜂(防治蚜虫)、丽蚜小蜂(防治粉虱)、捕食螨(防治蓟马),每亩释放量根据害虫发生情况调整(一般蚜茧蜂每亩释放2000-3000头,每隔7-10d释放1次);

2. 生物药剂:病害防治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灰霉病)、春雷霉素(防治晚疫病);虫害防治可选用苦参碱(防治蚜虫、蓟马)、印楝素(防治粉虱),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四)化学防治

1. 病害防治:灰霉病发病初期,喷施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晚疫病发病初期,喷施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 虫害防治:蚜虫、粉虱发生时,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蓟马发生时,喷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

注:化学药剂需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采收前7-10d停止用药,确保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六、适时采收:把握成熟度,提升商品价值

樱桃番茄果实成熟度分为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完熟期,冬春季设施种植一般在转色期至成熟期采收,此时果实口感佳、耐运输。

1. 采收标准:果实表面有3/4以上面积转色(红色品种转红、黄色品种转黄),果实饱满、光泽度好,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2. 采收时间:选择晴天上午采收(棚内湿度较低,果实耐储存),避免雨天或傍晚采收;

3. 采收方法:用剪刀从果柄处剪断(保留1-2cm果柄),轻拿轻放,按果实大小、色泽分级包装,避免挤压损伤;

4. 采后管理:采收后的果实置于阴凉通风处(温度10-15℃、相对湿度70%-80%),可储存7-10d,如需长途运输,需提前预冷(温度5-8℃),延长保鲜期。

结语

冬春季樱桃番茄设施种植高产是“品种、设施、管理、防控”多环节协同作用的结果。需以“环境调控为基础、壮苗培育为前提、精准管理为核心、绿色防控为保障”,通过优化品种选择、强化设施保温补光、落实水肥一体化与植株调整、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有效克服冬春季低温寡照、高湿等不利条件,实现樱桃番茄亩产4000-5000kg、优质果率90%以上的高产优质目标,为设施蔬菜产业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