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布局,疆望未来:新疆大开发千亿级项目重塑西部经济版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0 06:51 1

摘要: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铺展成“蓝色海洋”,天山胜利隧道的掘进机突破岩层屏障,独山子石化的炼化装置启动建设——2025年的新疆,正以3.47万亿元的投资规模、500个重点项目的密集布局,拉开新时代大开发的壮阔序幕。这场涵盖基础设施、产业集群、社会民生的

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铺展成“蓝色海洋”,天山胜利隧道的掘进机突破岩层屏障,独山子石化的炼化装置启动建设——2025年的新疆,正以3.47万亿元的投资规模、500个重点项目的密集布局,拉开新时代大开发的壮阔序幕。这场涵盖基础设施、产业集群、社会民生的全方位建设浪潮,不仅让新疆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大关,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镌刻下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印记。

基建先行:织就立体交通与能源保障网

基础设施是大开发的“先行官”,新疆正以千亿级投入打通发展脉络。2025年计划实施的186个基础设施与能源项目,总投资达1.21万亿元,年度投资920亿元,从交通网络到能源通道实现全域升级。

交通领域呈现“陆空齐飞”的建设格局。公路建设中,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已实现贯通,G219昭苏至温宿公路加快推进,G30新兴峡哈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有序实施,一条条公路如同血脉延伸至天山南北。铁路网络持续加密,将军庙至淖毛湖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已建成投运,罗布泊至若羌铁路、哈密淖毛湖至五桶水铁路双线等项目正加速推进,未来还将启动新藏铁路等重要线路建设。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新疆已坐拥28个民用机场位居全国第一,巴里昆机场、轮胎机场等新建工程陆续开工,按照规划5年内机场数量将翻倍至57个,构建起覆盖全域、连接内地、通达中亚的空中走廊。

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同步发力。电力外送通道持续扩容,若羌—羚羊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33.37亿元)、祁曼750千伏变电站(投资13亿元)等项目加快建设,“疆电外送”第三通道(新疆段)已实现贯通,全年外送电量达1264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比近1/3。水资源利用瓶颈逐步破解,配套准东供水工程可提供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为能源基地建设提供关键支撑。在新能源领域,三峡能源塔克拉玛干沙漠基地堪称标杆,这个总投资718亿元的超级项目,规划建设850万千瓦光伏和400万千瓦风电,与全区已建成的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形成合力,推动新疆新能源并网装机突破1亿千瓦,占全疆电力装机的50%以上。

产业突围:千亿集群激活资源禀赋优势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新疆以2.22万亿元总投资布局257个产业集群项目,年度投资达3004亿元,“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能源化工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油气领域持续突破,新疆全年油气产量当量达6664万吨,建成全国首个年产百万吨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投运的3座地下储气库实现全国第一的储气能力。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国石化塔河炼化一体化项目推进顺利,投产后炼油能力将扩至850万吨/年;独山子石化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资218亿元)预计2027年投产,将进一步完善炼化产业链。煤炭清洁利用领域亮点纷呈,国家能源哈密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投资1700亿元)、恒逸能源24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投资257亿元)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准东、哈密两大国家级能源示范区加速成型,推动新疆原煤产量达5.41亿吨,增速连续四年居全国主要产煤省区首位,“疆煤外运”量达1.4亿吨。

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绿色矿业开发成效显著,和田大红柳滩锂矿、火烧云铅锌矿实现首期投产,全区形成6处大型资源基地,全年出让矿业权558个、收益290亿元。新材料产业快速崛起,硅基、铝基、铜基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多晶硅行业增加值增长24%,“绿色提锂”等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数字经济成为新增长极,克拉玛依建成全疆首个智算中心,“疆算入渝”纳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全区智能算力规模达24000P;鸿雁大型无人机投产组装,低空经济产业布局加速落地。

现代农业根基不断夯实。在1137.8亿元“三农”资金支持下,新疆粮食播种面积达4440万亩,总产466亿斤,单产1050斤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从戈壁荒漠变身“塞上粮仓”。棉花产业持续领跑,总产568.6万吨占全国92.2%,棉花和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产值超2200亿元,吸纳就业100余万人,棉纤维无盐染色实现规模化生产。特色农牧产品走向全国,1400万吨果品、2313万吨蔬菜保障市场供应,肉类产量达211.76万吨,“新疆海鲜”更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宠。

民生升级:投资红利惠及各族群众

大开发的成果最终落脚于民生改善,新疆以57个社会民生项目、370亿元总投资,让发展温度直抵人心。在科技教育领域,乌鲁木齐科教动漫体验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稳步运行,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天山实验室相继揭牌,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突破百亿元,增速居全国第二位。

文化旅游与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北疆旅游文化开发项目有序推进,结合世界文化遗产和特色民俗资源,新疆正打造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持续完善,通过改善基层医疗设施、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各族群众就医便利性显著提升。就业保障成效突出,单个百亿级项目可创造超2000个直接岗位,2025年以来依托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已带动大量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新疆创建15个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乌鲁木齐空港型、克孜勒苏(吐尔尕特)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16个区域物流枢纽和多个冷链物流基地逐步成型,让城乡商品流通更加高效。

保障有力:政策与资本共推发展加速

新疆大开发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全方位的支撑体系。政策层面,自治区推行“最大程度函告审核、最快速度并联审批”机制,大幅压缩项目落地周期,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19省市对口援疆持续发力,江苏援建的200亿产业园等项目落地见效,形成跨省协同发展合力。

资本与人才保障坚实有力。央企成为投资主力军,计划在2024-2026年投资近7000亿元建设133个项目,涵盖铁路、公路、机场等多个领域。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新疆绿电成本低至0.18元/度的优势,吸引大量高耗能产业落户,同时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718家、专精特新企业30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529家。人才引育成效显著,通过重点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3200余人,新设13个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团队纷纷来疆建功立业,为发展注入智力动能。

从天山脚下的交通工程到沙漠深处的能源基地,从产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新疆大开发的千亿级项目正书写着西部发展的新篇章。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业集群的加速成型、民生福祉的持续提升,这片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土地,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枢纽和投资兴业的热土,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来源:岁月如烟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