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节后冰箱塞成月饼仓库”——广东人盯着那几盒莲蓉双黄,集体陷入沉默:吃不动,扔不起,送不出,怎么办?
“节后冰箱塞成月饼仓库”——广东人盯着那几盒莲蓉双黄,集体陷入沉默:吃不动,扔不起,送不出,怎么办?
有人把五仁掰碎扔进辣椒炒肉,弹幕刷屏“黑暗料理天花板”;有人把流心奶黄压成冰淇淋馅,小红书点赞十万加;还有人把整盒月饼塞进冷冻室,打算明年中秋再“出土”。
可冰箱就那么大,占着位置也占着良心——毕竟小时候被教育“浪费粮食天打雷劈”。
今年终于不用硬塞。
广东省慈善总会直接在小区广场摆了透明收集箱,未拆封的月饼按口味分格,扫码就能捐。10天收了5万盒,山区小朋友第一次吃到抹茶冰皮,开心到把塑料刀叉都舔干净。
现场志愿者说,最夸张的一户扛来18盒,理由是“公司发的,不吃也不让退,捐了至少不糟心”。
广州生态环境局更绝,把回收箱做成兔子造型,月饼盒投进去“咔哒”一声,机器吐出一张二维码——攒够十个能换网红柠檬茶券。
设计师把铁盒改成潮玩拼图,纸盒压成再生笔记本,连脱金膜都拿去做了圣诞装饰球。
阿姨们边排队边八卦:“原来铁盒比月饼值钱,明年直接买散装的得了。
”
深圳五星级酒店趁机推出“月饼复活”服务。
行政总厨把莲蓉加淡奶油打成慕斯,装进玻璃杯,撒点跳跳糖,一份卖28块,每天限30份,黄牛六点就在门口蹲。
有人拿去年剩下的火腿月饼去“回炉”,出锅变成法式焦糖布丁,拍照发票圈配文:终于给五仁找了个体面归宿。
厨师私下吐槽:“其实成本不到五块,但客人图个心理按摩——花钱让专业的人帮我吃掉负罪感。
”
闲鱼上的画风更野。
搜索“公司发的月饼”,跳出来的文案全是社畜嘴替:“已拆封,只尝了一口,不甜,适合戒糖人士”“附赠老板签名,可辟邪”。
价格从原价三折一路卷到“自提送饮料”,评论区互怼:“都2024了还拿月饼当年终?
”有人干脆挂出“代吃”链接,视频直播一口一个,打赏够20就再拆一盒,弹幕笑疯:“互联网没有浪费,只有循环经济。
”
最扎心的是广东省消委会的节后提醒:广东人去年中秋后扔了约3400吨月饼,相当于300辆公交车的重量。
数据一出,网友集体破防:“原来我扔的不是月饼,是碳排放。
”连锁品牌赶紧蹭热点,推出“小份装”“半粒装”,还配了可反复密封的拉链袋,结果预售被抢空——年轻人说:“可以不吃,但不能没有,迷你装至少拍照不占地。
”
眼看战线拉长,家里还剩最后一盒豆沙?
别硬撑了。
捐掉让山区孩子尝个鲜,拆盒换杯柠檬茶,或者花三十块让五星大厨给它一个“二次生命”。
实在懒得动,就把月饼切成骰子块冻起来,下次刷剧当冷冻小点心,一口一个,热量可控,心理也无债。
毕竟,中秋的团圆意义已经达成,月饼只是载体,别让“硬吃”变成节日最后的负担。
明年记得跟行政部建议:公司福利直接发积分,想吃自己换,想捐一键直达——把仪式感留给月亮,把选择权还给胃口。
来源:西西弗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