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这条热搜,不少人第一反应是点进去骂裁判、骂球台、骂用球,结果一看对手:松岛辉空,17岁,世界排名还没他鞋码大。
“王楚钦又输了?
”——昨晚刷到这条热搜,不少人第一反应是点进去骂裁判、骂球台、骂用球,结果一看对手:松岛辉空,17岁,世界排名还没他鞋码大。
再往下拉,发现这小孩前一周刚被德国杜达剃头,比分2-3,气得日本网友直喊“回去写检讨”。
情绪还没落地,另一条推送蹦出来:张本智和半决赛1-4输给林诗栋,对中国主力连败场次直接凑成一条龙。
好家伙,合着日本男队上周是“双杀”中国头条,转头就给自己挖坑埋了。
要说爆冷,松岛那场球真不算剧本杀。
第三局他10-8领先,王楚钦连得4分反杀,小孩当场愣住,球拍在腿上磕出“咣”一声脆响,直播收音清清楚楚——那一下基本把士气磕没了。
可第五局画风突变,王楚钦接发球突然手软,摆短冒高、拧拉下网,比分被拖到14-12,松岛赢完自己都懵:原地转圈,像找家长签字。
技术台随后给出数据,松岛正手使用率只有38%,全靠反手生扛,偏偏王楚钦那天反手像灌了铅,回球点全在对手舒服区,输得明明白白。
张本那边更离谱。
对林诗栋的第四局,他9-7领先,只要再拿两分就能拖进决胜局,结果连丢4分,最后一球直接发球自杀,球擦着网袋滚回自己半场,镜头扫过去,他冲教练摊手,口型一句“为什么”,字幕组都没敢翻译。
日本《卓球王国》赛后扒数据:张本关键分失误率42%,比上赛季涨了近一成,教练组干脆把锅扣在“心态”俩字上。
可明眼人看得出来,他正手连续拉冲的球,第三板之后转速掉得比股市还快,林诗栋只要退半步,高吊弧圈一兜一个准,张本越打越矮,最后成了一张折凳。
更尴尬的是,日本乒协12月刚请来的中国籍技术顾问钟金勇,上任第一把火就是“给张本补反手漏洞”,结果补了俩月,反手没见厚,正手先漏风。
内部训练视频里,钟指导拿着平板画线,张本一边点头一边擦汗,弹幕飘过一句“像极了补数学的我,听懂了,做不对”。
有人调侃:日本男队现在是“快递式爆冷”,签收时惊喜,拆完就七天无理由退货。
不过,别把日本全队当笑话。15岁的吉山僚一在全国锦标赛把及川瑞基斩落马下,正手进攻成功率78%,比当年同年龄张本还高3个百分点。
小孩赢球后接受采访,话筒只到他下巴,一句“我想去巴黎”奶声奶气,台下记者却集体起鸡皮疙瘩——上一个这么说的人,叫张本智和,那年他才13岁。
日本乒协立马把吉山塞进“巴黎加速舱”,体能、康复、数据分析师全套配齐,待遇直追一线队,连拍宣传片都给他C位,生怕别人不知道“下一个张本”已上线。
可梯队越热闹,越衬出顶层心慌。
中国队科研团队32人,日本只有11人,连运动康复师都得兼职拍短视频。
亚锦赛颁奖间隙,日本队员自己拿筋膜枪怼大腿,中国队队医在旁边递冰袋,画面像极了我等社畜加班:别人996,我们007,工资还打对折。
更扎心的是,日本前三板直接失误率18.7%,等于每五个接发球就有一个白给,教练组想靠“快攻+提速”弯道超车,结果快是快了,旋转没跟上,一遇到中国队的68%相持得分率,立刻变高速撞墙,墙还是钢筋水泥的。
3月新加坡大满贯倒计时,日本男队把“抢积分”三个大字贴在训练馆门口,张本每天加练30分钟发球,松岛被教练盯着跑400米冲刺,边跑边吼,像极了我被健身教练逼做波比跳。
可球迷更关心:下次再碰王楚钦,松岛还能爆冷吗?
张本能不能先把关键分的心魔按在地上摩擦?
至于吉山僚一,会不会复制张本的老路——先掀翻中国老将,再被自己人研究透?
没人知道答案,但大家都清楚:日本男队现在就像一盒巧克力,打开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惊喜,还是惊吓。
巴黎门票只剩最后几张,中日餐桌上的转盘已经启动,谁夹到谁,菜还没上齐。
来源:球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