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现在呢?家里不装电视,就总会觉得少点什么,可装了之后又不看,就那样放在客厅让他吃灰,哪怕闲的没事做,宁愿睡觉也不去看电视,有些人家的电视可能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都没再打开过,这是怎么回事?大家现在怎么都不爱看电视了?
[月亮]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没打开电视了?曾几何时它还是我们的心头宠,一有空闲时间就围坐在电视机前,尤其是小孩子,看电视看的饭也不吃,作业也不写。
可现在呢?家里不装电视,就总会觉得少点什么,可装了之后又不看,就那样放在客厅让他吃灰,哪怕闲的没事做,宁愿睡觉也不去看电视,有些人家的电视可能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都没再打开过,这是怎么回事?大家现在怎么都不爱看电视了?
曾几何时电视机还是家庭娱乐当之无愧的C位,可现在呢?在很多家庭,它要么不开机,要么成了积灰的背景板,人们常以为只有年轻人抛弃了电视,可现实是连过去最忠实的观众——老年人群体,也开始沉浸在短视频平台带来的即时快乐中。
而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和追逐潮流的年轻人,他们的注意力早就被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海量内容瓜分得一干二净,定时定点守在电视机前的习惯,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了遥远的记忆,大家早已习惯了主动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节目表的安排。
观众注意力的这场大迁徙是不可逆的,更要命的是,电视自身还在不断“劝退”最后的坚守者,当隔壁的视频网站、APP都在用算法揣摩你的喜好、用简洁流畅的界面取悦你时,电视却用复杂的操作、泛滥的广告和层出不穷的收费,把用户体验做到了谷底。
这种自我摧毁式的操作,让电视在新一代观众面前毫无竞争力,他们追求的是个性化推荐,是能发弹幕、能投票的互动感,而这些恰恰是传统单向广播模式的死穴。
中国的网络文化和平台生态迭代速度之快远超西方,这种冲击力对传统电视而言,几乎是颠覆性的,在西方主流媒体虽然也冲击了传统电视,但二者共存的时间更长,电视的基本盘相对稳固,但在我们这里,新媒体的浪潮来得更猛,电视几乎没有多少还手之力。
观众的脚长在自己身上,而广告商的预算则长在观众的眼球上,当电视机前的观众大规模流失,电视台赖以为生的广告模式也就随之崩塌了。
广告商们不是傻子,他们敏锐地发现,与其把大笔预算投向那个收视率模糊不清的黑箱,远不如投给那些能提供精准用户画像和转化率数据的数字平台。
于是大量的广告预算如潮水般涌向了短视频、电商直播等新兴领域,留在电视台的大多是一些无人问津的低价促销类广告,这不仅意味着收入的锐减,更标志着电视台作为主流广告渠道的核心价值,已经基本丧失了。
为了填补巨大的收入缺口,一些电视台想出了各种“创收”的办法,最常见也最引人争议的,就是让主持人走进直播间声嘶力竭地带货,这种做法或许能在短期内带来一些现金流,但长期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
当一位备受尊敬的新闻主播或节目主持人,其身份从一个专业的媒体人,悄然转变成一个推销商品的销售员时,他失去的不仅是个人形象,更是背后整个电视台的公信力和品牌格调,这种行为拉低了观众对电视媒体的观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电视台的运营成本却居高不下,设备、场地、人员薪资,每一项都是巨大的固定开支,在观众基数庞大时,这些成本可以被有效分摊,可一旦观众流失,每一个频道、每一个节目,都可能变成一个投入产出比为负的财务黑洞。
有传言称上海台这次关停的,大多就是这类观众稀少、广告收益差的边缘项目,它们的存在已经成了电视台沉重的财务负担。
电视为什么没人看?一个深层的问题在于历史遗留的过度扩张,从省到市,再到县,各级单位都开设了大量的电视频道,导致频道数量泛滥。
有限的广告资源被无限稀释,形成了恶性的“买方市场”和无休止的内卷,这种分散的结构与西方国家通常只有少数几家主流电视网络的稳定市场结构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市场繁荣时,大家尚能分一杯羹,一旦市场萎缩,这种分散的结构就使其抗风险能力变得极差。
在这种僵化的体制下,电视台想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建立付费会员体系或进行内容授权,也显得力不从心,当别人早已在新赛道上飞奔时,它还在为如何迈出第一步而纠结。
为了多挣钱,也为了保住这个饭碗,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把主意打到观众身上,就比如看广告这件事,很多人比起手机其实还是偏向电视的,喜欢在闲暇之余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可奈何广告太多,看的人心烦意乱的。
以前的广告有趣而灵动,非常洗脑,人们也愿意买单,像什么“风驰天下、大运摩托”、“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等,再看现在的广告,商业性太强,圈钱目的太明显,最重要的是无聊又无趣,还非常多。
本来只是想根据节目单随机看个节目的,结果电视刚打开就出现一个开机广告,还是关不掉的那种,等你好不容易选定节目之后,她又开始加广告了,这个广告可以开通会员关闭,一开始还挺好,但时间一久哪怕是会员也逃不过看广告的命运。
关闭完付费广告之后,还有有一个十秒之内的广告,不能快进,不能关闭,但最令人心烦的是,看剧情看的正上头之际,突然穿插进来一些广告,有的能关,有的不能关,哪怕是能关,也还是影响了看剧的心情。
所以现在很多人宁愿刷短视频、看无脑短剧也不愿打开电视,总而言之电视不受宠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数原因都是他们自找的,如果不想如此认命,改革肯定是必须的。
上海台的这次大规模收缩行动,就切开了中国电视业早已病入膏肓的躯体,固守频道、依赖广告的旧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未来的出路在哪里?答案或许是放弃“电视台”这个沉重的身份,转变为一个更轻盈、更专注的“内容厂牌”,毕竟未来的生存逻辑,不再是比谁的频道多,而是比谁能生产出更具吸引力的头部内容,所直白一点就是要懂得变通,适应大众的喜好。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