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行还在用,中国引进的俄罗斯R-27中距空空导弹现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9 21:59 1

摘要:中国空军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苏-27战斗机的时候,顺带买了上千枚R-27中距空空导弹,这事儿当时挺热闹的。俄罗斯那边推销得热火朝天,说这导弹射程远、威力大,能全面碾压美国的AIM-7麻雀导弹,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超过AIM-120。可没多久,中国空军就发现这玩意儿

中国空军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苏-27战斗机的时候,顺带买了上千枚R-27中距空空导弹,这事儿当时挺热闹的。俄罗斯那边推销得热火朝天,说这导弹射程远、威力大,能全面碾压美国的AIM-7麻雀导弹,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超过AIM-120。可没多久,中国空军就发现这玩意儿实际用起来问题一大堆,命中率低得像个笑话,干脆得了个外号叫“大号无制导火箭”。到现在2025年了,照片还显示歼-11战斗机上挂着这种老古董,为什么明知道不行还在用?这得从头说起,里面有技术谈判的纠葛,有实战的尴尬,还有后来的技术升级和资源管理。

R-27导弹的来头得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候美国空军装备了AIM-7麻雀导弹,苏联空军一看不行,得赶紧跟上,就要求研制同类中距空空导弹。苏联有两个设计局在竞争,一个叫“闪电”,一个叫“三角旗”。两个方案都代号R-27,但三角旗设计局的方案因为结构新颖、性能突出被选中。从1962年开始设计,到1970年才搞出原型弹,可制导精度和射程都不达标,又折腾了十几年,到1983年才正式定型。这导弹是苏联第一种通用型空空导弹,能挂在米格-29和苏-27上,既对付西方战斗机中距对抗,也能远程拦截轰炸机和巡航导弹。苏-27通常挂6枚,4枚雷达型,2枚红外型,混合使用让对手手忙脚乱。

导弹设计上挺有特点,弹体中间有4片大型倒梯形弹翼当控制舵面,尾部4片固定双三角尾翼,机动性不错。模块化结构,能换半主动雷达或红外导引头。半主动雷达型用9B-1101K导引头,重350公斤,射程头追42.5公里,尾追7.5公里,最大73公里。红外型用36T导引头,重234公斤,射程40公里以上。还有增程型R-27ER,射程到117公里,理论上指标亮眼,超过AIM-7F/M,甚至在速度和战斗部威力上比AIM-120A强。但这些都是纸面数据,实际用起来远没那么理想。

中国空军引进苏-27是90年代初的事儿,当时主力还是歼-6、歼-7这些二代机,技术储备薄,急需升级。中苏关系改善后,中国空军高层力推从苏联买装备,选择苏-27而不是便宜的米格-29。1992年第一批苏-27到手,同时谈导弹引进。谈判过程挺复杂,中国对射程、精度、抗干扰提了严格要求,因为对手有AIM-120,得能应付复杂电磁环境。俄方介绍理论性能,中国专家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质疑导引头信号不稳,容易衰减丢失目标,建议改进算法和加抗干扰组件。俄方坚持导弹已有抗干扰能力,双方争了好几轮,最后俄方同意按要求改部分规格。

价格上俄方开高价,中国调研过美欧同类导弹数据,说报价太贵,还强调采购能给俄罗斯经济好处,以后有稳定订单,能技术合作降低成本。谈了几个月才敲定价格。还有技术支持和生产转让,俄方担心泄密和成本,中国坚持要售后保障和零部件,最后俄方派人来中国设服务中心,还转让部分关键技术,帮建生产线。中国买了上千枚R-27R和R-27T,导弹到货后迅速分析测试。

测试下来,问题暴露无遗。R-27是半主动雷达制导,发射后载机得不停照射目标发修正指令,苏-27雷达探测距离、抗干扰、下视能力在三代机里垫底,火控自动化低,发射程序繁琐。目标一机动,横切雷达法线或高低机动,锁定就丢。理论射程只在高空平稳飞行时能达,目标过载或高度差大就缩水。导弹体积重量超AIM-7,动力段控制好,无动力段动能丢得快,过载跟不上目标3-5倍要求。中段迎头攻击6G机动目标不行,载机机动超2G或目标大幅机动,导弹就丢目标。导引头用模拟电路,分体组件多,稳定可靠性差,需要高素质维护。

实战演练中,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命中率极低。红外型对发动机热源敏感,机身热源不敏感,对手放红外干扰弹就偏航。1999年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战争,苏-27和米格-29都用R-27,双方发射24枚,无一命中。2月25日,4架米格-29发4枚R-27打2架苏-27,苏-27大迎角翻转开干扰躲过,反射2枚,米格-29也躲,最终用R-73格斗弹或航炮分胜负。这仗让R-27名声扫地。

中国空军没扔掉这些导弹,先从训练入手。在模拟干扰场景练飞行员熟悉性能变化,设电子对抗空域,教在不同干扰下选发射时机。战术上双机协同,一架干扰敌方,一架发射。但这些治标不治本,根子在技术上。中国投科研力量改信号处理,提高抗干扰,但效果小,机械驱动粗笨,误差大导致飞不到目标附近引爆。

转机是乌克兰阿尔乔姆公司,这公司参与R-27生产,中国买的很多就是他们产的,苏霍伊只是中间商。90年代后期,乌克兰经济难,公司急找订单,通过大使馆联系中国空军。阿尔乔姆升级了R-27,换阿加特半主动导引头,射程超100公里。中国抓住机会,采购数百枚升级版,引进9B1103M、9B1348E主动导引头和AZ-10红外技术。启动“双引工程”,接纳乌克兰专家和中国团队合作,攻克精度、抗干扰、射程难题,提升原有库存导弹,还培养人才,积累经验,推动材料电子零部件发展。相关技术帮中国自主研霹雳-12,提供支撑,不仅军用,还民用。

现在俄制R-27早过储存寿命,歼-11B挂的基本乌克兰版。歼-11B雷达比苏-27强,能给主动导引头更好中段修正,发射后载机大机动不丢目标。苏-27雷达难在100公里锁,歼-11B能提供强稳定照射。所以R-27还能对付周边国家。中国大量装备霹雳-12、霹雳-15,这些导弹娇贵,有挂载次数寿命,平时训练边境巡逻挂浪费,R-27正好消耗库存。

话说回来,这事儿反映中国空军引进装备的现实。90年代技术弱,只能买现成,但买来不等于好用,得消化吸收。R-27问题多,但引进过程学到模块化设计、导引头技术,帮中国从仿制到自主。像PL-12就借鉴R-27,但用主动雷达,射程精度超原版。中国还从乌克兰买生产许可,继续产升级版,避免全靠俄。俄罗斯自己也改R-27,2019年大改版交付苏-30SM和苏-35,在叙利亚测,但中国路径更独立。

当前看,R-27在PLA空军是过渡品。苏-35引进时也带R-27,但性能落后霹雳-15和霹雳-10。中国空军用R-27训练,节省先进导弹资源,理性管理。周边国家如印度也用R-27,但中国已超前。美空军司令曾感叹中国导弹进步快,威胁大,这里面有R-27引进的功劳,虽起步曲折,但转化成自主能力。

总的来说,明知不行还在用,不是脑子进水,而是库存利用和历史遗留。R-27教中国空军,别光看纸面数据,得实战检验。未来,中国中距导弹会更先进,R-27逐步退役,但它的作用已完成,推动从依赖到自强。这就是现实,军工发展没捷径,得一步步来。

来源:历史系小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