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有一位网友发布了一段“女同学泼男同学饮料,大喊你知道我爸是干什么的”视频上了热搜,引起了网友们关注,到底她的父亲是什么身份,让她如此瞧不起同班同学,对他进行“霸凌”呢?
前几天有一位网友发布了一段“女同学泼男同学饮料,大喊你知道我爸是干什么的”视频上了热搜,引起了网友们关注,到底她的父亲是什么身份,让她如此瞧不起同班同学,对他进行“霸凌”呢?
事情发生在 10 月 11 日早上,正是学校组织秋游的日子,教室里本该满是期待的氛围,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冲突打破了。
据流传的现场视频显示,冲突的导火索竟藏在 “成绩和家境” 里。这名女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着男生的鼻子嘲讽,说对方中考比自己低了 30 多分,将来顶多只能去中专、大专混日子,而自己稳稳能上本科,“你这种成绩的人,有资格跟我说话吗?” 紧接着,她又话锋一转,暗戳戳炫耀自家条件,言语里满是对男生家庭的鄙夷。
起初男生只是低着头沉默,大概是不想把事情闹大。可他的退让没换来平息,女生反而变本加厉,抄起桌上的瓶装饮料就朝他身上泼去。琥珀色的液体顺着男生的校服往下流,他依旧没吭声。见男生不反抗,女生更嚣张了,又拿起第二瓶饮料,劈头盖脸泼了过去,嘴里还不断重复那句扎心的话:“你知道我爸是干什么的吗?你家能跟我家比?”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男生的怒火。他猛地站起身,一把打掉女生手里的饮料瓶,情绪激动地将女生按在原地,手臂不小心卡在了对方脖子上。女生瞬间尖叫起来,这时周围才有两名男同学冲上来 “拉架”—— 可网友反复回看视频发现,这哪里是拉架?两人一个劲地推搡男生,把女生护在身后,全程没提一句女生泼饮料的事,妥妥的 “拉偏架”。
等到老师赶到时,冲突已经结束,而这段视频早已被同学偷偷拍下来传到了网上。短短几个小时,“上海中学女生泼饮料” 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那句 “你知我爸是谁” 更是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
事件发酵四天后,10 月 18 日,涉事的高境第一中学终于发布了情况通报。可这份通报不仅没平息争议,反而像往热油里泼了水,质疑声更响了。
通报里的说法很简单:两名学生因 “误会” 起口角,女生 “情绪激动” 导致 “言语不当”,还泼了饮料;男生有 “肢体冲突” 动作。师生及时劝阻后,学校对两人批评教育,当天就和解了。最关键的是,通报特意强调 “双方均为普通职工家庭”,似乎在回应女生那句 “拼爹” 宣言。
此外,通报还提到,拍摄传播视频 “侵犯了未成年学生隐私”,呼吁大家停止传播。这话一出,网友更不乐意了:“要是没人拍视频,这事儿是不是就悄无声息压下去了?”
很快,属地教育局也跟进发布了处理结果,算是给通报补了点细节:女生因 “语言挑衅、倾倒饮品” 被学校处分,男生的反击被认定为 “应激情形”,只受了批评教育。学校还搞了整改,开班会讲人际摩擦,修订了行为规范,把言语歧视这类 “隐性霸凌” 纳入监管。
可网友的疑问压根没解决。有人翻出通报里的时间线,发现最初流传的版本里,通报日期居然写着 10 月 8 日 —— 比事件发生的 10 月 11 日还早三天,这波操作更让大家犯嘀咕:“到底是通报写错了,还是有别的隐情?”
更核心的争议点,还是绕不开女生那句 “你知我爸是谁”。官方说她家是 “普通工薪家庭”,父亲做基层服务工作,没特殊背景,那句话只是 “青春期没分寸”。可网友不买账:“普通家庭的孩子,能有这么强的优越感?能张口就拿爹压人?” 还有人吐槽,“普通职工家庭” 这说法太模糊了,连具体职业都不说,根本没法让人信服。
随着事件热度越来越高,网友总结的 “灵魂五问” 在评论区刷屏了,每一个问题都问到了点子上。
第一问:女生的嚣张底气到底从哪来? 就算真的是普通家庭,孩子能说出 “你知我爸是谁”,能因为成绩和家境歧视同学,这背后的家庭教育肯定出了问题。是家长平时总在孩子面前炫耀?还是有意无意传递了 “出身决定高低” 的观念?官方只说孩子 “没分寸”,却对家庭教育避而不谈,这显然没说到根上。
第二问:拉偏架的同学就白忙活了? 视频里看得清清楚楚,女生泼饮料时没人制止,男生一反击就有人出来护着女生。这两名拉偏架的同学,算不算变相纵容霸凌?学校通报里提都没提,是没处理还是不想说?网友说得在理:“拉偏架比霸凌本身更寒心,这会让被欺负的孩子觉得孤立无援。”
第三问:这到底算不算校园霸凌? 女生多次言语羞辱、两次泼饮料,主观上就是想欺负人,这明明符合校园霸凌的特征。可学校和教育局的通报里,只说女生 “言语不当”“情绪激动”,愣是没提 “霸凌” 俩字。难道非要动手打人才算霸凌?言语侮辱、身份歧视就不算了?
第四问:男生的反击是互殴还是正当防卫? 从视频看,男生是被泼了两瓶饮料、听了一堆羞辱话后才反击的,全程没主动挑衅,这明显是被逼到份上的应激反应。可一开始学校把这定性为 “肢体冲突”,差点就和女生的霸凌行为混为一谈。要是连正当防卫和互殴都分不清楚,以后孩子被欺负了还敢反抗吗?
第五问:轻处分真的能起到警示作用吗? 女生受了处分,男生被批评教育,看似有结果,可对比她造成的伤害,这处罚是不是太轻了?而且就靠开个班会、改改校规,能真正改掉校园里的攀比风气吗?网友担心的是,这次 “和稀泥” 式的处理,会不会让其他孩子觉得 “霸凌成本很低”?
其实大家较真的,从来不是两个孩子的小摩擦,而是想看到一个公平的说法。校园里的矛盾难免有,但处理矛盾的态度很重要。要是回避核心问题,用 “隐私” 当挡箭牌,用 “和解” 快速收尾,不仅安抚不了受害者,还会寒了公众的心。
截至目前,关于女生家庭教育的细节、拉偏架同学的处理情况,官方还没给出更具体的回应。但网友的追问不会停,因为大家在乎的不是 “扒出谁的爹”,而是想看到校园里的公平正义能真正落地。
毕竟,每个孩子都该在校园里被平等对待,成绩好坏、家境贫富,从来都不是被歧视或炫耀的理由。希望这起事件能给所有学校提个醒:比起掩盖问题,正视问题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你觉得这事儿处理得公道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