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天国内豆粕价格有点乱套。吉林那边涨了62元一吨,辽宁却跌了20,江苏河南涨跌幅度也不超过两位数。东北和华北成了“涨跌分界线”,吉林3177元/吨,辽宁才3028,差了150块。
最近几天国内豆粕价格有点乱套。吉林那边涨了62元一吨,辽宁却跌了20,江苏河南涨跌幅度也不超过两位数。东北和华北成了“涨跌分界线”,吉林3177元/吨,辽宁才3028,差了150块。
国际方面,美国豆粕价格这周涨了不到零点五个点,不过出口订单也没啥大突破。因为美国压榨厂豆粕产量太高了,库存够用,价格就被压下来。再加上大豆期货下跌,连带着豆粕也上不去。
国内价格为啥这么折腾?阿根廷那边突然取消出口税,导致全球大豆流动变多,美豆价格被压了。本来这能便宜国内进口成本,可偏偏国储说要卖大豆,市场就担心供应过剩。结果呢?现货价格还是比期货高不少,因为进口船期延迟,现在港口大豆库存低,饲料厂又在囤货。
最矛盾的是,美国豆粕产量那么多,为啥价格没被砸更低?因为运输环节出问题了。北美的物流跟不上,加上有些工厂临时维修,实际流通到市场的产品比想象的少。
现在国内饲料厂都在算账。北方散户开始加养猪,对豆粕需求可能增加,但南方那边菜籽粕便宜,好多小厂改用替代品了。
下个月进口大豆到港量数据可能会有新变化,到时候再看看。
阿根廷关税调整的影响还在发酵,北美运输瓶颈能不能解决是关键。国内饲料企业囤的货还能撑多久,这些都关系着未来价格走向。
听说下季度厄尔尼诺可能影响南美播种,但那是几个月后的事了。现在只能盯着每天的港口到货情况和压榨厂开工率。
市场就是这样,政策一变、天气一变、运输出了问题,价格立马跟着跳。不过现在至少库存紧张还能撑住,短期内跌得太猛也难。
美国那边的生物燃料政策也偷偷起作用。他们把更多大豆榨油做燃料,油厂生产豆粕的数量就变少,这反而给价格托了底。
饲料厂采购员这几天都在开会讨论,要不要现在买还是等等看。但船期排期太长,就算现在下单也得等半个月才能到货。
总之,现在的情况就是价格在政策和现实之间摇摆。国内南北方价差继续扩大,国际美国本土生产得多,但送到消费者手里的却变少。想搞清楚下一步走势,得把天气、运输、政策全算进去。
过两天再看最新数据,到时候应该更清楚一点。
来源:覃覃有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