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二战结束八十余年后的今天,德国早已对战争罪行进行了深刻反思,向受害国和受害者道歉赔偿,与法西斯划清界限。然而,日本却始终难以直面历史,死不认错,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
在二战结束八十余年后的今天,德国早已对战争罪行进行了深刻反思,向受害国和受害者道歉赔偿,与法西斯划清界限。然而,日本却始终难以直面历史,死不认错,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
日本对历史的篡改在教育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日本的很多历史教科书并没有将二战期间日本重大犯罪事实和残酷的罪行用正文记述,“屠杀”“侵略”等表述消失。例如,他们把南京大屠杀记录成“南京事件”,遇难者人数用“大量”这种模糊性的表述一笔带过,30万死亡人数被替换为模糊说法,慰安妇等问题也被淡化处理。这种教科书的编写方式,使得很多日本年轻人并不知道当年的日本法西斯到底做过什么,从教育根源上切断了年轻一代对真实历史的认知,让错误的历史观得以代代相传。
日本部分政客和官方言论也在不断误导民众。一些日本右翼政客大放厥词,声称日军屠杀的中国人以及其他亚洲人都是“野蛮人”,将侵华战争表述为“目的不明的泥沼战争”,把甲午战争说成是“帮朝鲜独立”,“侵华战争是因为中国人排日”等。天皇裕仁的《终战诏书》里,找不到“投降”二字,更没有对侵略罪行的丝毫忏悔,反而用暧昧的措辞将侵略战争包装成“为东亚解放而战”,将战败归因于“敌方使用残酷之炸弹”。这些官方言论和态度,进一步强化了错误的历史认知。
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不断崛起,他们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野心,如修改和平宪法、扩军备战等,需要否定历史来凝聚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近年来,极具影响力的右翼组织“日本会议”公开施压政府,要求删除教科书中所有“负面历史”,这已成为国家层面的系统性行为。细数历届日本政府,除了1995年村山富市有过“深刻反省和由衷歉意”的表态外,近三十年来几乎全是历史修正主义的倒退史。例如,首相石破茂直接撕毁30年传统,拒绝发表二战结束80周年道歉声明,不仅取消官方谈话,连个人表态都懒得敷衍。右翼势力通过政治手段绑架了日本的历史认知,使得承认历史的声音被压制。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日本试图借助某些大国的支持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美国在二战后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对日本的战争罪行清算不彻底。东京审判上,只对最主要的28个甲级战犯进行审判,而且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大川周明以假装发疯逃脱审判外,其他战犯的惩处也未能达到应有的力度。美国还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这使得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基没有被彻底铲除。日本利用这种国际政治格局,认为可以在不深刻反思历史的情况下继续发展,甚至试图通过军事扩张等手段在国际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曾抛出“西方列强入侵亚洲是文明人的行径,日本应站在文明人这边;对待野蛮人,无需讲什么道义和逻辑”的荒谬观点,部分日本势力将其奉为近代思想家。明治维新后,日本靠技术领先,狂妄认定大和民族高人一等,这种种族优越感根深蒂固。他们把侵华战争美化成“进出中国”,将侵略行为视为“文明对野蛮”的征服,从内心深处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拒绝承认侵略罪行是对其所谓“民族优越性”的维护。
日本心知肚明自己在二战中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慰安妇等暴行。他们像毒贩怕警察一样,生怕中国等受害国强大了会清算旧账。这种深埋的犯罪恐惧让他们不敢正视历史,只能通过否认和歪曲来逃避责任。同时,日本右翼一边喊着“和平”,一边偷偷扩军备战,这种拧巴心态正是犯罪恐惧与逃避心理的体现。
如果日本承认侵略罪行,按照国际法律和道义,他们需要对受害国和受害者进行大规模的赔偿。这将给日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涉及到战争损失赔偿、受害者的精神赔偿等多个方面。为了避免这种经济上的巨额支出,日本选择不承认侵略罪行,试图逃避赔偿责任。
日本担心承认历史会影响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形象和声誉,进而影响其经济发展。他们认为承认侵略罪行可能会引发国际社会对日本产品和企业的抵制,影响其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因此,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日本选择淡化历史问题,以维护其所谓的“良好”经济发展形象。
日本死不认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历史认知的扭曲、政治因素的干扰、民族心理的病态以及经济利益的考量,使得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上始终难以迈出正确的一步。然而,历史不容篡改,正义终将得到伸张,日本只有正视历史,真诚道歉和反省,才能真正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实现与受害国的和解与共同发展。
来源:阿伟阿伟大阿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