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硅谷的军工初创企业历经多年鼓吹未经证实的外国威胁论,如今正逼近美国五角大楼的巨额资金储备。这些生产尖端杀伤性与监控技术的初创企业,正瞄准五角大楼创纪录的近1万亿美元预算中,为人工智能(AI)和无人机投资预留的数十亿美元资金。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在多年鼓吹夸大其词的外部威胁论后,硅谷的军工初创企业即将从近万亿美元的国防预算中斩获数十亿美元资金,用于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武器的研发。
为推动自主武器产业,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已通过法案,要求五角大楼加倍投入人工智能研发,以最大化“作战人员杀伤力”。
硅谷的军工初创企业历经多年鼓吹未经证实的外国威胁论,如今正逼近美国五角大楼的巨额资金储备。这些生产尖端杀伤性与监控技术的初创企业,正瞄准五角大楼创纪录的近1万亿美元预算中,为人工智能(AI)和无人机投资预留的数十亿美元资金。
为推动自主武器产业,美国众议院与参议院已通过法案,要求五角大楼加倍投入人工智能领域,将其融入常规任务,并用于最大化“作战人员杀伤力”。 法案同时指示军方将小型无人机视为消耗性弹药,而非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此举可能引发该类载具的巨额支出增长。
尽管立法者承认,这些技术普遍缺乏完善的操作规范,且以往曾导致成本超支,上述预算条款仍然获得了通过。
众多有望从这些条款中获益的军工企业及其在华盛顿的盟友,多年来不断鼓吹所谓“唯有先进武器和监控技术才能应对的外国威胁”。 但政策专家指出,军工企业的论调大多夸大其词且缺乏审慎论证。
当前,美国政府正大幅削减医疗补助计划和食品援助等社会项目开支,而由美国共和党掌控的国会却准备通过膨胀的五角大楼年度预算,为硅谷的金主们投入巨资,大幅增加新时代军事技术的支出。
《2026年国防授权法案》作为五角大楼的年度政策纲领,近期在众议院通过,其中至少47亿美元将用于无人机、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的投资——根据美国独立调查新闻机构《杠杆》(The Lever)审阅的法案文本显示。参议院随后通过的版本包含类似的政策指导方针,但将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的支出提升至56亿美元。两院现需协调分歧,就法案最终版本条款达成一致。
尽管过去的国防预算曾通过各类支出计划资助无人机和人工智能项目,但本次预算首次将此类自主系统单独列为预算项目,并优先安排专项资金,这足见这些新型武器对五角大楼的重要性。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7月4日签署生效的《一项宏大而美好的法案》,为无人机产业额外提供了80亿美元的新合同,并为防御无人机攻击的技术拨款13亿美元。
这波国防技术投资浪潮的背后,是国际无人系统协会(AUVSI)的鼎力支持。该游说团体的成员包括美国亚马逊公司(Amazon)、美国波音公司(Boeing)、美国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美国RTX公司(原雷神公司)等企业,以及与特朗普的盟友(例如美国总统之子小唐纳德·特朗普)有联系的公司。
这些企业对军事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美国风险投资机构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创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Lux资本(Lux Capital)等也大量投资了拥有政府长期合同的无人机企业。这些机构正将越来越多的投资转向军用致命技术领域,已支持至少十四家企业获得总额逾150亿美元的五角大楼合同。其中包括导弹与无人机制造商安杜里尔公司(Anduril)、太空探索初创企业瓦尔达公司(Varda)、飞机制造商赫尔墨斯公司(Hermeus),以及由特朗普的盟友、美国共和党金主彼得·蒂尔(Peter Thiel)创立的科技公司帕兰提尔(Palantir)——该公司提供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决策技术。
这些国防法案出台之际,联邦政府正通过一系列举措扶持人工智能和无人机产业。今年1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为人工智能企业扫除监管与伦理障碍,同时发布了包含行业诉求清单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随后,在6月签署题为《释放美国无人机霸权》的行政命令、放宽空域管制并推动无人机制造后,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下令五角大楼识别并撤销其他限制无人机生产的监管条款。五角大楼还组建了专注无人机作战的“跨部门联合工作组”,并简化了无人机武器的采购合同流程。
这些政策声明与监管松绑,推动了军用无人机制造商的股价飙升,相关产业的私人投资也随之激增。
据专家指出,华盛顿特区对这些新型高科技系统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几乎未见反对声音。
研究五角大楼合同数十年的美国外交政策智库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比尔·哈通(Bill Hartung)指出:“只要承包商提及‘无人飞行器’,五角大楼就会开出巨额支票。
这些国防法案是规划五角大楼明年运作方针的第一步。法案中包含国会对国防部使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的具体要求,包括要求全部门范围应用人工智能并加强相关技术研究。
议员们尤其希望人工智能能辅助驾驶战机和无人机,要求军方领导层“优先整合轻硬件人工智能飞行员辅助系统,以实现可量化的安全提升和成本削减”。
参议院法案专门设立了“数据与人工智能”章节,要求将人工智能融入五角大楼从网络安全到后勤的广泛领域。
此外,众议员们希望人工智能系统具备提升“作战人员杀伤力”的自由度与灵活性。众议院法案指出:“未来,单一操作员可跨领域同时操控多套无人系统,形成闭环杀伤链,从而优化杀伤效能与作战效率。 实现这一愿景的前提是,无人系统必须以开放标准和互操作性为开发核心。”
与此相关,参议院版本中的一项条款鼓励改进“人工智能驱动的战役管理”。
不过,立法者在国防法案中承认人工智能武器系统存在伦理冲突,指出“自主和半自主武器系统的快速部署,可能影响人类决策者对每次武力使用进行授权的要求”。该法案要求军方官员就五角大楼如何制定“确保人类授权自主及半自主系统每次武力使用”等原则进行简报。
法案要求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侦察监视、改进档案管理及网络安全——尽管当前军方高层使用人工智能已明显存在网络安全风险。
法案指出:“委员会担忧联合参谋部正在加速将人工智能决策辅助工具(包括大型语言模型)应用于常规非致命工作流程,却未全面理解最佳实践、可衡量成果及伴随的伦理或网络安全风险。”
这些新的人工智能举措可能引发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众议院法案要求放宽对五角大楼和私营部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监管,并允许使用小型核反应堆为这些设施供电——根据致特朗普政府的信函,这是科技公司和行业团体的核心诉求。
作为购物与云服务巨头的美国亚马逊公司,同时也是主要的军事承包商,并持续投资“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为其数据中心供能。
众议院法案承认,这些数据中心需要大量水资源来冷却计算机,并消耗巨额电力维持运行。
法案指出:“国防部是美国最大的单一能源消费者,也是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所有者和运营者之一。随着该部门推进数字现代化进程,为支持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而对数据中心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其为冷却设施服务器所消耗的能源。”
无人机产业涵盖了远程操控的商用载具、人工智能驱动的全自动系统以及“反无人机系统”(即杀伤性无人机武器),目前仍是初创企业云集的新兴领域。过去两年间,近300家美国无人机技术公司共获得了2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私营资本持续支撑着该行业。
然而,在市场竞争激烈且客户群体有限的背景下,众多初创企业苦于难以盈利。五角大楼的新预算案正试图解决这一困境。
国防预算案要求加大对无人飞行器和水下载具的投资力度,同时增加反无人机攻击技术及弹药的投入。军方宣称这些技术正开启一个战争新纪元,战场所需的兵力将大幅减少。
众议院议员在提案中写道:“这种能力的出现,其军事意义堪比机枪的发明或航空母舰的部署”,并强调小型无人机应被视为“与弹药或炮弹同等重要的军需物资”。
参议院法案包含一项总体指令,要求五角大楼提升美国本土的无人机产量,其中明确界定了“作为战术滞空武器使用的小型无人飞行器”。
议员们尤其希望快速扩大低成本小型无人机的生产规模,这类无人机类似于市面上面向普通民众销售的机型。在俄乌战争中,此类无人机经改装、加装爆炸物等致命装置,用于杀伤单兵和摧毁货运线路。这类无人机的成本通常仅为大型无人机的零头,且通常不作重复使用。
今年7月,赫格塞斯发布了一份备忘录,要求将重量低于55磅的无人机视为“消耗品而非耐用品”。据军事媒体《Defense One》报道,此项重新分类使得基层军官能采购小型无人机,并加速了官员从多家供应商采购无人机的进程。
新国防法案将首次将此分类调整写入法律,明确此类小型无人机可“如同弹药或炮弹般使用”。该变更可能释放数百万美元原定用于采购火炮的资金,从而推动无人机生产。
有望从新无人机预算中获益的企业包括无人机及零部件制造商Unusual Machines公司——该公司于2024年11月任命小唐纳德·特朗普加入其顾问委员会。数月前,该公司宣布将业务范围从商用销售扩展至军用无人机领域。
尽管五角大楼和国会似乎急于扩大小型无人机采购与生产规模,但目前缺乏规范这些设备使用方式的正式军事理论。众议院法案指出:“委员会注意到,国防部既未制定小型消耗性无人机的运用规范,也未设立专属的军事职业类别、附加技能标识或标准化的操作员培训体系。委员会认为,缺乏系统性的作战理论、人员晋升通道及培训要求,将削弱作战效能,阻碍全军范围内的有效整合、标准化及作战安全。”
有望从军工技术支出增长中获利的投资者们,数月来持续游说国会并出席听证会,警告外国对手)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
自四月以来,美国国会已举行四场独立听证会,专门探讨无人机技术及其国家安全影响。听证会仅邀请行业代表和军事鹰派人士出席,鲜有专家证人反驳军工复合体的论点。
某小组讨论特邀国际无人系统协会(AUVSI)代表出席——该协会作为无人机行业的顶级游说团体,今年迄今已耗资约7万美元游说五角大楼法案及其他议题。
国会某次听证会专门讨论了外国无人机飞越美军基地收集情报的问题。但听证会援引的主要案例涉及一名居住在美国的加拿大公民,其因驾驶装有摄像头的无人机飞越佛罗里达州太空军基地被捕。该人被控涉嫌间谍活动,在接受认罪协议后被遣返回加拿大——该协议未提及任何外国间谍活动的证据。
“当前充斥着诸多断言,声称率先将人工智能全面应用于武器的国家将称霸天下,仿佛我们正朝着某个终点线竞速,”哈通指出,“这就像 [科技领袖宣称]‘我是技术大师,请相信我’。”
这句断言,回荡在国会的听证大厅与硅谷的董事会中。与此同时,那些被法案定义为“消耗品”的无人机,以及那些旨在“优化杀伤效能”的人工智能算法,正在加速从蓝图走向战场。它们所消耗的,不仅仅是创纪录的预算和庞大的电力,更关乎技术伦理的边界。当杀伤的决策被逐渐交由机器辅助时,如何确保“人类的授权”不被架空,如何让科技的进步真正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与福祉,而非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严峻考题。
技术的发展总是一把双刃剑。您认为该如何为人工智能武器划定伦理的红线?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作者
弗雷迪·布鲁斯特为Lever记者,作品见于《洛杉矶时报》、NBC新闻、CalMatters、《失落海岸哨站》等媒体。
卢克·戈德斯坦是《杠杆》的记者。这位驻华盛顿特区的调查记者曾任《美国展望》撰稿人,此前供职于开放市场研究所。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