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做晨间接待,家长们的焦虑就扑面而来。有的家长拉着我,忧心孩子数数不利索,怕上小学跟不上;有的愁眉苦脸,抱怨孩子古诗记不住,担心语文成绩差。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盼着孩子成龙成凤呢?可这种高期待,真的对孩子成长有益吗?接下来,我就结合教学中的真
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做晨间接待,家长们的焦虑就扑面而来。有的家长拉着我,忧心孩子数数不利索,怕上小学跟不上;有的愁眉苦脸,抱怨孩子古诗记不住,担心语文成绩差。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盼着孩子成龙成凤呢?可这种高期待,真的对孩子成长有益吗?接下来,我就结合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和大家好好聊聊。
我先给大家说几个我在教学里碰到的事儿。有个小男孩,家长一心想让他语言能力出众,每天逼他背古诗。开始的时候,小男孩还挺有兴致,可时间久了,就越来越抵触。原本爱说爱笑的他,变得沉默寡言,语言表达能力也没了进步。过度的压力让他对学语言没了探索的劲儿,就像原本欢快流淌的小溪,被一块大石头堵住了。
还有个五岁的小朋友,家长为了让他数学领先,早早让他做难题。孩子根本弄不懂,每次做题都出错,慢慢地就有了很强的挫败感。后来一提到数学就害怕,甚至大哭大闹。这就是超前教育的后果,违背了孩子的认知规律,就像还没学会走就要跑,不摔跤才怪。
另外有个小女孩,家长发现她注意力不集中,就盲目报培训班。其实在孩子特定的敏感期,通过简单游戏就能培养专注力。比如搭积木、拼图,孩子玩得开心,小手肌肉群得到锻炼,专注力也提升了。要是家长不了解这些,错过了敏感期,可能就会多走很多冤枉路。
从这些案例能看出来,不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过度施压或者超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没好处。那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呢?这就得了解孩子成长的敏感期。
敏感期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在某个阶段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学起来又快又轻松。就好比春天适合播种,在这个时候种种子,更容易生根发芽。孩子在不同的敏感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比如语言敏感期,孩子爱模仿大人说话,这时多和孩子聊天、讲故事,语言能力就能发展得好。要是家长能抓住这些敏感期,给孩子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就会更顺利。
既然知道了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敏感期特点,那家长该怎么和孩子沟通,避免过度施压又能有效引导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
当孩子没做好一件事,别着急批评,用“我看到你这次没完成任务,有点可惜”这样的话,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而不是指责。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时,用“你觉得可以先把玩具收拾好,再去看动画片吗”这样的句式,激发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觉得自己有选择的权利。
我再给大家设计几个家庭场景的对话模板。早餐时,孩子不想吃鸡蛋,你可以说:“我看到你不太想吃鸡蛋,你觉得可以吃点面包吗?”游戏时,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你可以说:“我看到玩具都跑到地上了,你觉得可以把它们送回盒子里吗?”睡前,孩子不想睡觉,你可以说:“我看到你还很精神,你觉得可以再听一个小故事,然后就乖乖睡觉吗?”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孩子自然成长的美好瞬间。有个孩子跟我说:“我最喜欢和妈妈玩拼图,我能拼出好漂亮的图案。”看着孩子们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成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越发觉得,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才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耐心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自然地绽放光彩。
来源:春芳谈谈育儿